長榮航勞勞相殘?工會代表明協調

長榮航空的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共有9個席次,其中6席留給勞工,可由工會推派代表,企業工會與關係企業工會爲此槓上,各自稱自己纔有合理地位。

長榮航空關係企業工會理事長郭宗鑫表示,關企工擁有的長榮航空會員約1400人,來自空服、地勤、機師、財務、工程師等單位,這次要推派的6名勞工代表,各職種都能兼顧到。他批評企業工會會員約600人,派出的代表卻清一色是空服員,「難道公司裡沒有其他職種嗎?」

郭宗鑫認爲,企業工會與空服員職業工會、機師職業工會的合作,會員資格買一送一,加入職業工會送企業工會的行爲,讓會費流入職業工會手中,企工無法正常運作,恐變成外部工會的魁儡。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理事長廖以勤則指出,在法律位階上面,企業工會是高於關係企業工會的,若關企工也想爭取,可以與企工坐下來談,工會之間應該合作對抗資方,而非勞勞相殘。

廖以勤說,企工主要是空服員發起成立的,所以推派的代表才都是空服員,不過日前也找到一名機師願意當代表,所以名單會再有調整。至於爲何沒有地勤人員,是因爲加入工會的地勤年資較淺,還不適合在此議題上發聲。

廖也解釋,外界質疑的買一送一併非事實,會員加入另一個工會,還是要填寫申請表,企工考量機師、空服員已加入職業工會,爲減少負擔所以給予會費減免,而兩個職業工會每個月會撥款給企工,金額不方便透露。地勤由於沒有職業工會能加入,所以企工會向地勤收費,這屬於工會自主。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副教授盧衍良認爲,工會組織的存在,應該建立在確實保障勞工權益的立足點上,遺憾的是本次長榮空服罷工一事似乎並非如此,目前看來,工會間的幹部成員高度重疊,或許法令規定上合法,但卻未必符合情理,社會觀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