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臺積電狂招00後;爲什麼是低空經濟率先引爆市場?
文| 夏雪、趙晗等
設計| 星船知造
正文共計:9429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春招進行時,應屆生最想進啥廠
●汽車、AIGC受歡迎
2024春招進行中,年輕人的簡歷投遞正轉向新興海域。
獵聘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末,2023屆應屆畢業生投遞人數增長最快的十大行業賽道中,智能製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排名前三,同比分別增長303.12%、297.27%、235.25%。
《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智能製造招聘職位數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
source:unsplash
以比亞迪爲例,其2023年校招總人數達到3.18萬人,比造車新勢力中蔚來的整體員工數量還多。也意味着去年每364位應屆生中,就有一位被比亞迪錄用。
雙向奔赴的背後,是新興產業的加速。
具體看,《星船知造》查詢國家統計局2023年數據,汽車製造業、電氣等行業增長顯著高於其他工業
●汽車製造業增長13.0%↑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9%↑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9.6%↑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1%↑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3%↑
●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6%↑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3.4%↑
●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0%↑
●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0.2%↑
●紡織業下降0.6%↓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0.5%↓
按增加值比重來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爲33.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7%,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爲15.7%。
按投資額增長來看,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0.3%,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8%。對新興製造業的關注度在增加。
新興製造業的代表新三樣近年來成績斐然,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944.3萬輛,比上年增長30.3%;太陽能電池產量5.4億千瓦,增長54.0%;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
source:pixabay
將視線放到互聯網產業,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總收入達1.46萬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下降1.1%,是此前十年(2013年)該數據統計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互聯網巨頭們正在豪擲科技+製造賽道,佈局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中國科技和互聯網企業正在找到與中國工業數智化相契合的角色,AI、大模型與工業領域的結合,是給“壓艙石”上動能的強大力量。
●薪酬誰最高?
當前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薪酬排名第4位,航空/航天研究與製造、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汽車/摩托車都排在前20位。
獵聘網數據顯示,“含金量”最高的是智能製造、AIGC、AI大模型3個賽道,招聘畢業生平均年薪分別爲33.02萬元、30.36萬元、27.99萬元。
和“提桶跑路”梗不太一樣的是,本科生工學畢業月收入水平與增長幅度均保持領先。工學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後和畢業五年後的月收入領先於其他學科,漲幅分別達到78%、143%。
高職畢業生2022屆裝備製造大類月收入(5256元)最高,其後是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5079元)、生物與化工大類(5041元)、交通運輸大類(4972元)、電子信息大類(4921元)。
●此外,兩頭招人難仍然存在
槓鈴的一頭,複合型人才最吃香也最難找——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高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學科跨度達不到企業期待。
比如企業想要既掌握機械加工、數控等實操技能,又懂電氣技術、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的人才,但這類人才是最缺乏的。
槓鈴的另一頭,由於傳統制造供給側結構改革,普工“招工難”。
網絡上流傳的這張圖:舉着手寫工種紙片的,不是打工人而是正兒八經的紡織服裝工廠老闆們。
“招工難”的“工”,一般按照技術難度遞增分爲三種:
1,0基礎,簡單培訓就能“擰螺絲”的流水線工人
2,有一定學歷(如中專、職校)同時受過一定技能培訓的工人
3,高級技師。如八級鉗工。
第一類招工難,也可以理解爲年輕人的“用腳投票”。更多年輕人選擇當外賣騎手、快遞員。而無論是我國勢在必行的產業升級,還是低技術含量的流水線工人難招——最終無法轉型的低端工廠都面臨或主動或被動的淘汰。
這一過程中,第一類工人減少,但通過持續的教育投入和產業升級,第二、第三類工人在變多。
例如中國焊工在智能製造的時代背景下,已經是既懂製造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技工院校焊接加工專業主要開設在高職層次,學生畢業後可以拿到焊工高級工證書,部分薪資達14000元/月。
延展閱讀:焊接機器人——今日二條《中國:焊接未來》
此外,根據人社部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榜顯示,製造業中汽車生產線操作工和包裝工位於前十大最缺工職業。
汽車生產線操作工缺工並不難理解,一是新能源汽車訂單量猛增,二是近兩年專業布點數減少最多的專業爲汽車製造與試驗技術,與該專業同屬於汽車製造類專業的汽車電子技術也在減少較多的前 10 位中,以上兩個專業偏向於傳統的汽車製造產業。
目前高職院校的汽車製造類專業也在往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需求的方向轉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布點數增設較多,這也是高職院校在適應產業升級下做出的專業調整。
●目光放寬,全球用人市場也在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臺積電海量招人
臺積電2024年預計將在中國臺灣招募約6000名新進員工,包含工程師與技術員,碩士畢業工程師的平均整體薪酬爲新臺幣200萬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元)。
這一屆畢業生基本已是零零後,臺灣2000年的出生人口爲30.5萬人,也就是說光是臺積電校招就能招聘臺灣一個年齡段人口的差不多2%了。
近年半導體產業因全球需求上升而迅猛增長——儘管相比2022年,臺積電2023年營收下滑9%。但拉長時間線看,臺積電營收從2019年的346.13億美元上升到了2023年的693.5億美元;淨利潤從2019年的111.69億美元上升到了2023年的269億美元,是四年前的兩倍多。
臺積電廣攬新鮮人的底氣還有令人咂舌的美國補貼禮包。
赴美建廠的臺積電領到了包括66億美元的直接贈款和50億美元的貸款及擔保,總計116億美元,事實上,2022年,美國政府頒佈《芯片法案》法案,提出了527億美元的補貼計劃,其中3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1億元)作爲直接贈款,補貼給參與先進製造迴流的企業。
臺積電以僅次於英特爾85億美元補貼的66億美元補貼禮包高居第二,超過三星。
臺積電位於美國的第一家工廠原定於今年開始生產。但在 2023年7 月,它宣佈將生產時間推遲到 2025 年,因爲美國本土缺工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人在如此高科技的設施中從事設備管理維護工作。
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刊登了《DEI殺死芯片法案》的文章,聲稱《芯片法案》引述了至少19條幫助少數羣體的條款,過度強調“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Diversity、Equity、Inclusion),讓企業過度增加人力成本。
三大方案拉動超大規模市場空間:
●3月13日晚間,國務院正式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鼓勵汽車、家電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
《方案》提出,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1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佔比進一步提升。
●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
方案重點任務包括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實施綠色裝備推廣行動,實施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行動四大部分。其中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要求推廣應用智能製造裝備、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source:pixabay
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爲錨點,梳理政策可能對各大設備上游的拉動作用
《方案》頒佈後,工業母機板塊持續活躍,中鎢高新、亞威股份、華工科技、科力爾、埃斯頓等多股跟漲。
截止4月10日午盤,恆進感應(838670.BJ)、凱騰精工(871553.BJ)大漲29.99%、23.83%,宏德股份(301163.SZ)、華東重機(002685.SZ)、華東數控(002248.SZ)漲停,機科股份(835579.BJ)漲超11%,創世紀(300083.SZ)、華辰裝備(300809.SZ)、盤古智能(301456.SZ)、華中數控(300161.SZ)等漲超6%。
展開工業母機產業鏈,數控系統、滾動功能部件、高端機牀爲產業鏈核心環節。其中滾動功能部件由兩套直線導軌副和一套滾珠絲槓副組合而成,是一種將旋轉運動與直線運動進行雙向轉換的傳動裝置。
國產製造商在材料、設備、生產三個維度尋求國產替代突破。去年河鋼集團石鋼公司在高滲碳軸承鋼;東北大學在高強度合金鋼等基礎材料的研發、應用已經基本實現突破。
source:pixabay
除此之外,2023年,發改委提出聚焦鍋爐、電機、電力變壓器、製冷、照明、家用電器等6類產品設備應多措並舉支持企業開展更新改造,此次《方案》出臺後,該6類產品上游也將受到影響。
●電力變壓器
變壓器相關主要原材料爲取向硅鋼、電磁線、絕緣紙板、變壓器油等原材料成本佔產品生產成本的比重較大。
其中,銅材料成本佔比30%,取向硅鋼生產工藝、製造技術較爲複雜,技術壁壘較高,取向硅鋼片成本佔比爲25%。變壓器油成本佔變壓器製造成本的比重爲15%。
目前,我國變壓器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外資企業領頭,國內龍頭公司領跑,具體來看,2023年ABB、AREVA、西門子、東芝等幾大跨國集團公司以技術和管理優勢形成了第一陣營,佔據20%-30%的市場份額;
保變、特變、西變等國內大型企業通過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等級,佔有30%-40%的市場份額,形成第二陣營;金盤科技、順鈉股份、三變科技等本土廠商位於第三梯隊。
在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以柔性直流爲主導的先進輸電技術未來將有大量的應用,也是未來設備更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照明
照明行業生產成本中,原材料佔比最高,達到了80%,其中單晶/多晶硅片成本佔比最高。
照明行業上游原材料方面,核心技術產業的技術還需進行攻克,硅片產能的增加、質量的提升都能帶來成品照明產品價格和質量上的優勢,進而促進設備的更新與升級。
工業體系設備換新之外,我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也將迎來有序更新改造——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推進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工作實施方案》,要求以住宅電梯、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環衛、城市生命線工程、建築節能改造等爲重點,分類推進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
建築換新,上游拉動範圍極其廣泛。往前看,2020年我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03萬個,直接和間接拉動近萬億元更新改造投資。
●建築材料:混凝土、砂漿、砂子、水泥、磚塊、木材等建築材料廣泛應用於房地產施工產業鏈。管材、塗料、線纜、閥門、防水卷材、塑鋼窗、保溫板等則更多應用於房地產竣工產業鏈。
●水暖電氣熱:文件中提到有序推進供熱計量改造,持續推進供熱設施設備更新改造。
我國供熱系統目前供熱煤耗較高,背後有化石能源熱源佔比高、熱力平衡調節困難、過量供熱及供熱不足並存、系統靈活性不足、管理粗放、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原因。
在水暖電氣熱產業中,智慧供熱企業發展較爲迅速,盈利能力較強。目前國內公司已從產業鏈多角度佈局。安信證券此前預計2022-2030 年我國新增智慧供熱市場空間有望達到 2638億元,平均每年新增市場空間約 293億。
●電梯:老舊小區電梯換新和安裝也是本次工作的重要推進內容。
●綠色建材:節能環保爲此輪換新帶來新變化。文件中強調“到2027年,對技術落後、不滿足有關標準規範、節能環保不達標的設備,按計劃完成更新改造”,聚焦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升級的產業鏈需求或率先受益。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關於印發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到 2026 年,綠色建材年營業收入超過 3000 億元, 2024-2026 年年均增長 10%以上。
裝機刺激需求,光伏玻璃價格上漲
4月初以來,我國光伏玻璃市場出現價格上漲,此輪漲價主要受供需格局緊張及庫存持續減少的影響。
星船知造梳理光伏玻璃產業鏈
光伏玻璃上游主要包括石英砂、純鹼等原料,中游包括光伏組件各部分的製造環節,下游爲封裝後的光伏組件。光伏玻璃是光伏電池組件的重要組成。
星船知造以成本端與需求端兩頭分析此次光伏玻璃價格上漲發現:
成本端:1) 原料價格
光伏玻璃對原料質量要求較高,目前我國便於開採的優質低鐵石英砂礦源較少,主要分佈在廣東河源、廣西、安徽鳳陽、海南等地。未來隨着太陽能電池用超白壓花玻璃產能的增長,產地分佈有限的優質石英砂將成爲相對緊缺的資源。
2023年以來,高純石英砂價格持續走高,龍頭企業價格價格調整頻率較去年加快。不過截至4月11日,上游純鹼價格已處於較低水平,月初市場均價爲1940元/噸,4月11日市場均價爲1900元/噸,價格下跌2.06%,較去年同期下跌30.15%,年初至今已下跌31.9%。預計2024年仍處供給過剩階段,有進一步回落空間;隨供暖期結束,主要燃料天然氣價格也將高位回落。
2) 冷修風險
光伏玻璃生產端窯爐特性導致供給隨價格週期波動。停窯成本高,需連續生產。
光伏玻璃的窯爐設計年限通常爲8-10年,達到年限後需替換耐火材料並進行降低能耗等技術改造,即冷修,但實際冷修情況受市場盈利能力影響,節奏人爲可控。冷修是調配供需的節拍器。
2024年1-2月部分光伏玻璃產線冷修,月度產量下降,24年1月產量爲233.12萬噸,環比-1%,2月爲223.49萬噸,環比-4%。
需求側來看,光伏玻璃作爲光伏組件中重要組成受光伏組件市場影響
1) 光伏裝機刺激需求
2024年前兩個月光伏裝機量實現強勢開局,同比增長高達80%,隨着行業步入旺季,組件訂單充足,一線及二線企業開工率普遍維持在80%左右。
2) 光伏組件報價仍然較低
據工信部數據,2023全年主要光伏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下降,全年期間,多晶硅、組件產品價格降幅均超過50%。今年春節前後,光伏組件的價格在0.8元/瓦至0.9元/瓦的區間內徘徊,有的甚至跌至0.79元/瓦。
A
I+醫療的新突破
4月10日,據廣東省人民醫院消息,該院乳腺腫瘤科王坤教授牽頭研發出一個無創人工智能系統,可早期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後殘餘腫瘤的負荷。該研究系統被國際期刊《外科學年鑑》收錄。
醫學圖像解讀的深度學習即機器通過學習臨牀診療數據,描述數據固有規律或模式的有效特徵,進而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提供自動或半自動輔助診斷,緩解人工閱片壓力。
目前該技術在肺癌篩查、結腸鏡檢查、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方面已有所應用。
AI醫療的多種可能
●AI+製藥:目前生成式AI主要應用於藥物研發的早期階段,藉助AI的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算法,發現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蛋白質和代謝途徑,從而識別潛在的靶點。
●AI+就醫檔案:醫療運營的核心環節,往往涉及到多種類型的數據,如語音、文本、圖像等。以往這些數據的處理、整合,成本巨大,但難以省略。
生成式AI能夠分析、理解、生成和轉換這些數據,提高醫療運營的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和人力。
●AI+輔助治療:醫院方位導覽、通過對話瞭解病人病情並生成結構化病例等。
國內醫療大模型主要入局選手梳理
“AIGC第一股”成色幾何
4月16日,香港交易所公告顯示,出門問問有限公司(簡稱“出門問問”)擬通過香港IPO全球發售8456.8萬股股份。有媒體稱其爲國內“AIGC第一股”。
我們以營收狀況、業務組成及數據合規爲線索,拆解該司“AIGC第一股”稱號。
營業狀況:AIGC排第三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出門問問的收入分別是3.97億元、5.02億元和5.07億元,44.5%的收入來自“AI企業解決方案”,其次是佔比32.31%的“智能設備及其他配件”,第三才是營收1.18億元的“AIGC解決方案”,佔比23.19%。
前兩項營收業務——智能手錶業務蓬勃發展時,出門問問C輪獲得了谷歌投資;後憑藉語音交互技術,吸引了大衆汽車投資1.8億美元,成爲出門問問D輪融資的獨家投資方,並聯手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發展車載語音交互市場。
據澎湃新聞報道,2021年,出門問問回購大衆汽車投資份額並退出了雙方合資公司。
2020年、2021年,AIoT解決方案一直爲出門問問主要收入來源,營收貢獻比均超過80%,AI軟件解決方案營收貢獻不足20%。
由於大衆汽車產生了2.13億元的知識產權相關收入,歸納於AI軟件解決方案業務板塊,導致該板塊業務收入近3.03億元,在2022年同比暴增408.9%。
業務組成:2C產品爲主
目前,AIGC業務包括3個產品: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及其海外版“DupDub”,主要用AI給短視頻創作者配音;AI寫作助手“魔撰寫作”,幫助文章糾錯、校對、潤色,也可以自動生成文章;2022年3月推出的AI數字人“奇妙元”。
和科大訊飛不同,魔音工坊爲消費級語音廠商,年費會員爲售價289元,緊聲庫的聲源價格從199-899/年不等,其次聲音克隆和真人配音亦需要額外付費,具體數額視不同情況而定。
數據合規:數據來源兩個方面,用戶告知上存在爭議
2023年初,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公開稱:“要在大模型領域創業,做中國的OpenAI。”作爲當前國內不多見的AI公司上市實踐案例,其數據合規方面相關信息披露內容與形式或將成爲其他志在上市的大模型企業重要參考。
出門問問表示其數據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獲得直接授權的數據來源(包括解決方案的內容創作者、企業、僱員、消費者以及用戶)。
二是從第三方供應商購買的與提供AIGC解決方案有關的少量語音數據。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出門問問及其主打AIGC產品魔音工坊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其中並未直接提及有關大模型訓練及相關用戶授權的內容,僅表示:“如閣下選擇接受收集診斷性和使用數據,即表示閣下同意出門問問及其子公司和代理可以收集、維護、處理和使用診斷性、技術性、使用及相關信息……以便提供和改善出門問問的產品和服務……”
出門問問主要提供的是語音處理等大模型應用服務,該種情況是否需要告知用戶,目前在行業中存在一定爭議。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智駕芯片競賽
智駕領域IPO一直在升溫。就在上月地平線遞交上市申請的4天前,黑芝麻智能第二次衝刺IPO。芯馳科技、芯擎科技等獨角獸企業也蓄勢待發。
放眼全球智駕芯片,2023年數據顯示,L2等級及以上的SoC出貨量超過6000萬顆,其中Mobileye和瑞薩佔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
中高算力SoC領域,英偉達的Orin系列和特斯拉的FSD芯片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了很大份額。中國自動駕駛芯片創業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技術研發和市場份額上仍處於追趕者角色。
國內相關企業普遍未能實現盈利。以地平線爲例,2021-2023,地平線的收入分別爲4.67億元、9.06億元及15.52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75.23億元。黑芝麻智能也在2020—2022年期間,累計58.71億元的虧損,是營收的21倍。
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政策支持和產業生態:2023年11月17日,工信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佈通知,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要求具備量產條件L3、L4級智能網聯車在限定區域內開展上路試點,並首次明確事故責任判定,爲自動駕駛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同時汽車製造、零部件供應、銷售和服務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也爲智駕芯片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和資源。地平線在中國高階和低階智駕市場的佔有率都排第二,佔有率分別爲35.5%和21.3%。
技術上,中國的自動駕駛芯片企業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地平線在2023年成爲國內最大提供前裝ADAS和AD系統的公司。愛芯元智在2023年推出了M55和M76兩個系列智駕芯片,分別瞄準L2 ADAS、L2+高速NOA等市場。
爲什麼它先火起來了
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培育七大新興產業: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前沿新興氫能
●新材料
●創新藥
●生物製造
●商業航天
●低空經濟
爲什麼2024開年至今,低空經濟率先引爆市場?
二級市場中,“低空經濟”概念走熱,以萊斯信息、臥龍電驅、萬豐奧威、金盾股份、深城交、縱橫股份等爲代表的低空經濟概念股表現突出。
一級市場中,從2020年到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行業的投融資逐步活躍,其中2023年共發生25起投融資事件,涉及金額39.94億元
近1年,北京市、廣東省和江蘇省發生融資事件最多,分別發生91筆、77筆和77筆。
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發生A輪172筆、B輪82筆、戰略投資62筆、天使/種子輪49筆、C輪39筆、D輪20筆、IPO15筆、Pre-IPO5筆、股權融資5筆等。
自2024年以來,中國中央和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以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競逐“低空經濟第一城”稱號的城市也從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擴展到日照、婁底等三四線城市。
但《星船知造》看來,廣東或者說大灣區暫時領先了其他省市一個身位。
原因是複合的:
上游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如芯片、電池、電機等;中游的無人機、航空器等主機廠,低空保障系統等;下游的飛行審批、空域備案等,都可以在大灣區找到對應的企業對接,爲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高效產業支撐。
另一方面,大灣區內部各城市的緊密聯繫和高頻交互需求,催生了對新型交通方式的巨大市場需求,大灣區計劃在未來數年內開設數百條evtol航線和上千個起降點,覆蓋大灣區內的主要城市和區域,實現空中交通的無縫對接和高效運轉。
低空經濟的市場引爆也和另一“七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關係密切。
2023年7月,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低調註冊一家新公司——商飛時代。
公司經營範圍涉及民用航空器維修、零部件設計與生產、發動機螺旋槳生產、電池銷售等。除去寧德時代,該公司的股東還包括中國商飛。
由於電動航空和電動汽車的三電相似性高達80%-90%,產業體系、相關研發都高度重合,因此寧德時代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車企是目前佈局電動航空產業鏈的主要玩家。
多家造車企業如通用、豐田、吉利、大衆、小鵬,都早已涉足飛行汽車的研發製造。
寧德時代去年底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正在進行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將嚴格執行航空級的標準與測試,確保產品滿足航空級的安全與質量要求。
另一股東中國商飛透露,上述合資公司的成立將研製一款固定翼的電動飛機,相當於“電力驅動的空中考斯特”。
4月3日,知行汽車發佈公告稱,已成爲國內某知名飛行汽車公司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將爲其提供以iDC High爲核心的軟硬件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新能源汽車產業延申出的驚喜還在繼續。
本文基於訪談及公開資料寫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