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牆透綠,何時不再是新聞?
"現在政府大院沒了圍牆,隨時都能進來散步、鍛鍊,非常方便。" 李建說。近日,漢壽縣 38 個機關事業單位全部拆除圍牆一事引發了社會關注。當地縣委、縣政府帶頭拆除圍牆,其他機關事業單位緊隨其後,陸續向公衆開放。
政府機關拆除圍牆,讓公衆通暢地進入,"共享" 大院內的鍛鍊場地、公廁、綠化、停車位等公共服務供給,收穫了輿論的讚譽。顯然,此舉既優化了公共資源配置,還拉近了羣衆與政府間的距離,拆除了官民之間的心理 "圍牆";同時,體現了政府的管理自信,彰顯出政府親民開放的積極姿態。
其實,類似於漢壽縣拆牆透綠的舉措,早就有了不少範例:比如,揚州市向羣衆開放政府食堂、停車位;再比如,豐收季節,德州市 50 多個鄉鎮開放政府大院給農民曬糧…… 越來越多地方政府 "拆牆透綠",向社會免費開放公廁、食堂、停車位、體育鍛煉等場所,收穫了羣衆的讚許。
政府機關拆除圍牆,或開放政府大院,與羣衆零距離溝通,理應成爲一種常態。此舉不僅可以緩解城市資源緊缺、公共空間不足的問題,還將促進政民關係融洽。可是,當下還有不少地方政府囿於思維定勢,仍對政府大院實行封閉式的管理 —— 高牆、門禁、崗哨,戒備森嚴,閒人免進。這樣做,固然是 "安全" 了一些,但它猶如一道高高的心牆,橫亙在政府與羣衆之間。也有一些城市在嘗試開放政府大院之後,又悄悄地取消開放,讓 "開放政府大院" 成了一場秀,令人嗟嘆。
爲何每一次拆牆透綠、放開大院都能引發網友的熱贊?這是因爲,政府拆牆透綠、放開大院還沒有成爲服務標配和施政常態。網友們對零零散散的拆牆透綠不吝掌聲,恰恰證明了這是民心所向。期待更多地區能在綜合考量可行性的前提下,儘量放下身段、敞開胸懷,向社會共享政府大院的資源。做到了這一步,政府大院拆牆透綠 "隨便進",就不再是新聞了。
作者:黃齊超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