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大戶”們生意不好做
近期,電視行業的多家上市公司陸續發佈了2024年的財務報告預告,其中多數公司顯示出業績的顯著下降甚至虧損。面對這一挑戰,傳統的“彩電大戶”們正在積極尋求轉型,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多家“彩電大戶”業績不佳
近日多家電視概念公司披露財報,業績普遍低於預期。
3月24日,創維數字公佈2024年年度報告,營業收入86.93億元,同比減少18.2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51億元,同比減少58.34%。 扣非後淨利潤2.02億元,同比減少63.85%,基本每股收益0.2197元,同比減少58.34%。究其原因,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務變動大,智能終端業務因市場需求與產品單價問題,同比下降16.59%。
無獨有偶,康佳集團發佈2024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營業收入降至100億至120億元之間,同比降幅高達33%至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26.5億至29.5億元,較2023年再擴大超5億元。這也是康佳自2022年以來,連續第三年淨利爲負,三年累計虧損金額已超過60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作爲康佳傳統核心的彩電業務依舊是虧損重地。公司指出,儘管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有所提升,但行業競爭加劇、供應鏈波動加劇、費用壓降空間有限等因素仍然存在。
同樣,四川長虹在Q3實現母淨利潤爲6409.98萬元,同比下降76.82%。對於Q3歸母淨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稱主要是非經常性損益較去年同期減少所致,即被投資企業華豐科技投資的增加金額同比大幅下降以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同比減少。
分析師談電視出貨量下滑
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的出貨量爲3596萬臺,同比2023年下降1.6%。
談及2024年電視出貨量下滑的原因,洛圖科技電視產業鏈資深分析師王先明表示:去年年底市場需求低迷,疊加對元旦、春節預期銷售較爲保守,品牌方在出貨策略上均求穩,從而降低了採購需求,避免因銷售持續萎縮帶來的庫存壓力。
在奧維雲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研究總監劉飛看來,在大屏市場,電視價格競爭依然十分激烈。“隨着大尺寸面板產能增加,電視整機市場價格仍有下降空間,併成爲今年品牌競爭的主力市場,這也會讓電視廠商的利潤率持續承壓。”
一位行業人士認爲,雖然2024年國內彩電市場依然在下跌,但是跌幅在降速。且在規模總量還維持在3000萬臺+這個指標上,這意味着今年國內彩電市場3000萬臺“保衛戰”固守成功,這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信息。2025年,中國彩電市場將“止跌回暖”。
“彩電大戶”們轉型另謀出路
爲了扭轉頹勢,多家電視行業頭部企業不得不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首先,康佳把“第二增長曲線”押寶在半導體業務,康佳也坦言目前尚處產業化初期,Mini LED等產品雖有銷售進展,但尚未形成規模化產出,仍需持續投入,尚未對利潤形成正向支撐。
2025年初康佳發佈擬通過增發收購宏晶微電子的方案,帶動股價短暫上漲,但後續能否真正兌現市場期待仍需觀察。
其次,創維2010年起從電視製造向智能家居延伸,經歷手機、電腦等業務虧損後,2011年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初期聚焦電動大巴,後擴展至乘用車市場。
近日,創維光伏還推出了“小陽樓”——一款集功能、發電、空間交互、國風藝術外觀於一體的戶用BIPV(建築光伏一體化)產品。
最後,“彩電大王”四川長虹退出等離子技術等傳統賽道,全面轉向人工智能、物聯網及算力服務,構建“智能家電+ICT服務+軍工電子”三大增長極。2025年承接杭州AI大會算力調度平臺建設,卡位長三角算力樞紐,ICT業務營收佔比已超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