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開始盈利了 東南亞電商生意更好做了嗎?

Lazada終於傳出了開始盈利的消息。

據媒體報道,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在今年7月錄得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轉正,實現盈利。

儘管Lazada沒有對此做出正面迴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市場知情人士處瞭解到,此前,Lazada泰國站已在2022年首先實現盈利。據透露,Lazada CEO董錚在內部講話中表示,此次的盈利證明了Lazada商業策略的有效,Lazada將在可持續運營模式下,持續增加對東南亞市場的投入。

當前,Lazada主要在東南亞6個國家運營: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Lazada在各個國家的運營重點聚焦本地化,並開展了相應的精細化運營。

墨騰創投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泰國的電商平臺市場由Shopee主導(49%市場份額),Lazada(30%)和TikTok Shop(21%)緊隨其後。

CIC灼識諮詢總監陳一心曾在8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南亞電商目前呈現“一超兩強”的態勢,從今年預計的態勢來看,Shopee仍是規模最大的平臺且大幅領先,其次是合併了Tokopedia的TikTok Shop,以及Lazada。

東南亞電商開始走向盈利

服務商維卓發佈的《2024年東南亞電商報告》顯示,東南亞地區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6個主要國家的總人口達到6.05億。

陳一心此前也表示,東南亞人口結構相比歐美更年輕,加上龐大的整體人口基數,構成了不弱於歐美的適齡電商消費人口。此外,由於人口更年輕,智能手機滲透率、社交媒體滲透率也更高,而社交媒體及KOL現在作爲電商的重要入口之一,對於電商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

近年來,多個跨境電商平臺正在這一富有潛力的市場角逐。

除了Shopee、Lazada兩個老玩家外,2022年,TikTok Shop和Temu相繼進入該市場。去年,Tik Tok Shop也已經完成了對印度尼西亞本土平臺Tokopedia的合併,迅速崛起。

相比起來,今年3月,東南亞電商Shopee的母公司Sea Group就已宣佈,集團在2023年實現了盈利,達到1.63億美元,同時全年收入達130.6億美元。

東南亞電商也有過大規模“燒錢”搶市場的階段,但時至如今,各大平臺的動作已經相對剋制。根據阿里巴巴在5月發佈的財報(2024財年第四財季),Lazada會繼續專注於提升運營效率。隨着變現率進一步提升及優化運營,該季度 Lazada 每單虧損同比顯著收窄。

今年7月29日,Temu在東南亞市場再次傳來新的消息——正式上線泰國站。早在2023年8月末,Temu便吹響了進軍東南亞的號角,在當月正式上線菲律賓站,之後的2023年9月,平臺登陸馬來西亞。但Temu來到泰國時,卻已經是2024年了。由此可見,Temu在東南亞市場的擴張相對謹慎。

值得一提的是,東南亞電商市場與歐美存在差異。陳一心此前告訴記者,東南亞電商以平臺爲主,與中國較爲類似,而歐美存在大量的獨立站。此外,由於東南亞地區島嶼衆多且經濟發展不平衡,物流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導致電商物流的交付時間和成本較高。

此前,一位跨境電商商家曾告訴記者,東南亞客戶的退賠機率很大,商家容易受損。

也正是因爲特殊的市場環境,新玩家在東南亞的崛起容易受到客觀情況的限制。

Lazada能守住市場地位嗎?

據悉,8月13日,Lazada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CEO董錚在內部分享了Lazada盈利的消息。

2022年6月,董錚擔任Lazada的CEO。今年1月,在兼任Lazada CEO外,董錚同時兼任南亞電商平臺Daraz的CEO。

據此前報道,董錚曾表示,在業務上,Lazada也堅持本地化策略,不斷積累對本地市場的認知、對本地商家和消費者的洞察,以及對本地商業政策的把握。

在物流上,和許多電商平臺不同,Lazada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建物流,建立從商品庫存管理、第一公里取貨、倉儲、運輸到本地“最後一公里”配送的物流網絡。

據悉,Lazada在東南亞6國的17座城市建立起至少30個倉庫和“最後一公里”配送中心。目前,Lazada在東南亞擁有超過3000個自提點,方便消費者選擇就近地點取包裹。

此外,在阿里十分重視的AI方面,去年5月以來,Lazada相繼推出面向消費者的AI聊天機器人LazzieChat,以及供運營員工使用的AI營銷助理和廣告ROI預測產品。

13日,董錚在內部講話中提到,會持續增加對東南亞市場的積極投入。

當前,Lazada身上的壓力依然不小。除了新玩家之外,Lazada的主要競爭對手依然是Shopee。記者近日從Shopee處瞭解到,Shopee推出了本地化履約、全託管服務等多元出海業務模式,充分挖掘中國供應鏈潛力,助推各類中國產品出海。2024上半年,Shopee本地化履約業務日單量同比上漲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