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八卦 娛樂圈對社會更多的影響是...
「麻醉風暴」拍攝2部,帶領觀衆鍼砭醫療體系問題。圖/公視提供
娛樂圈向來最受歡迎、最勁爆的新聞都脫離不了「八卦」,因此很多人對娛樂圈的印象就是「八卦」、各種光怪陸離的人事物,像是最近討論度最高的柯以柔家變報導,或是「阿姑」周遊與老公分分合合的家務事,各家新聞網的相關報導點閱率都破錶。但影視對社會的影響其實不只有這樣茶餘飯後的新聞,更多的影響,其實很少人可以關注到。
很多親朋好友、厝邊長輩會問:「爲什麼要當影劇記者?」似乎當記者就應該跑政治、財經纔有價值,就像有時候訪問到高學歷的演員,他們也常被問,成績可以讀名校政治系、財經系、法律系,爲何要選擇戲劇系?
首先當然是與個人興趣有關,雖然都是文字,但寫的內容自己都不感興趣,又如何能讓讀者感興趣,就像硬逼着手腳不協調的人當運動員,也不能夠令其發揮所長;再者,影劇圈與其他圈子又有何差異呢?政治人物、大老闆們也常爆出緋聞八卦,更是經營相關路線的記者不能放過的新聞;另外,跑影劇新聞幾年下來,也漸漸感受到,影劇其實對社會一直有着一股不容小覷的印象。
或許有人會認爲,政治、財經類的新聞內容對社會纔有重大幫助與影響,但影劇產業的發展,又何嘗不能帶動社會發展、刺激社會更有活力。影視產業等同於流行文化,更能象徵活力、動力,影視產業是否蓬勃,也會被視爲社會朝氣的象徵指標之一。
現如今很多影劇新聞都與「韓流」相關,影劇產業的議題上,南韓也是很好的例子,韓劇、韓綜、韓國電影受歡迎,連帶影響到粉絲到當地踩點旅遊,首先對旅行業有很大的幫助;而戲劇、節目中被置入的商品,例如手機、化妝品,也常成爲粉絲爭相搶購的周邊。在韓劇迷之前,更流行的是「哈日族」,也是相同的道理,影視產業的發展,讓日韓更加閃耀、令人憧憬。
周子瑜在韓國出道受到矚目。圖/摘自臉書
或許臺灣現今的影視產業太過萎縮,所以讓人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但在過去,臺灣偶像劇正風行時,也有很多「哈臺族」因戲劇認識臺灣,甚至到此一遊,或是認識臺灣文化,例如有國外粉絲曾爲了林依晨學中文,當然,現在可能更多戲迷是爲了看大陸劇學中文。
在影視作品中,也不全然是商業利益,可以夾雜很多民族性、社會現況、歷史文化等等,藉由影視作品,將這些國情散步至世界。例如韓劇、陸劇前段時間很流行穿越劇,穿梭古今之餘讓觀衆不知不覺吸收了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並不是正史)。
不過也不會都是正面宣導教材,受矚目的韓片「屍速列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多少有點諷刺社會議題的內容參雜其中,發人深省,也能促進社會正視相關問題,就如孔劉早期另一部作品「熔爐」,甚至使得政府重新立法。
韓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重現南韓光州血腥鎮壓事件。圖/車庫提供
臺灣影視作品近來也很喜歡拍攝小人物的故事,例如「花甲男孩轉大人」,描述一個「魯蛇宅男」荒謬的家事,卻從中可看到臺灣鄉土民情、傳統婚喪喜慶禮俗等內容;「麻醉風暴」連拍了2部,也在鍼砭臺灣醫療體系及環境。更有很多作品,會提倡重視霸凌、家暴等各種社會議題,只是若不是有聳動標題,或是戲真的紅翻天,相關新聞報導難以引起注意,影視記者們也是愛莫能助。
藝人的「咖數」,與影視產業的興旺程度息息相關,有人質疑爲何經常沒甚麼代表作的小咖藝人,一個八卦事件就可以做成一大版新聞,事實就是…沒有其他更大咖的新聞可以報,臺灣現今影視產業已沒有「大明星」,有點知名度的,就會立刻被挖到大陸拍戲,新生代鮮肉、鮮花們,甚至更多選擇在南韓出道,例如周子瑜、賴冠霖;另一個事實是…別看咖數小,點閱可是很驚人啊。
被視爲臺劇「分水嶺」的「流星花園」製作人柴智屏,最近要重新翻拍該劇,卡司陣容雖有臺灣人,但因是陸資,臺灣工作人員名額受到限制,其實看了很感慨。大陸影視圈這些年積極培育新生代藝人,甚至還能前進好萊塢;相對臺灣,雖也很多新人,但卻始終缺少一股推動他們的力量,或許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就是其中一項。
「流星花園」最近將再度被翻拍,新F4人選曝光。圖/萌樣影視提供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誤打誤撞之下「進入演藝圈」,現職聯合報影劇版戲劇線記者,雖然名字很像男生,但確實是個女孩兒。在戲劇的世界裡,看見許多「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演員的世界經常特別、豐富、荒謬、有趣,戲裡戲外的神秘連結更是相當耐人尋味。自許記者的角色是扮演好說書人,帶大家看見這些俊男美女的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