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淘汰燃油車了,爲何要大力發展燃油車技術?

國內不再喊淘汰燃油車了,工信部給燃油車帶來了一個好消息。11月12日,工信部郭守剛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發言:"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同步推進內燃機技術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廠發展合力。"

不光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也要發展燃油車!這對奇瑞江淮長安長城等傳統燃油車車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爲什麼要發展燃油車,在筆者看來,可能有多個原因。

首先是,燃油車的用戶體量很大,我們也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如果有些消費者喜歡燃油車,強行禁售是不符合消費者利益,也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前9個月,乘用車國內銷量1504.6萬輛,其中燃油車800.5萬輛,佔比53.2%,新能源乘用車704.1萬輛,佔比46.8%。今年前三季度燃油車佔比仍超過50%。市場仍被燃油車主導。

正如有網友說到,雖然網上成天新能源,但是路上一看,跑的還是油車多。油車的優勢依然存在,首先是補能加油方便,其次是很多消費者開慣了燃油車,這種開車習慣短時間扭轉並不容易,油車耐開、穩定性、經濟性好、維修成本也低,依然被不少老司機偏愛。

其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內燃油車也已經變強了,直接放棄,不明智,國內也需要保留並升級燃油車技術,作爲一個競爭備選項。典型的是奇瑞。今年前10個月奇瑞燃油車銷量爲162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爲40萬輛。奇瑞1-10月份的出口銷量達到了94.13萬輛,將近一半的車都賣到了海外,增長率也接近20%。

奇瑞油車出口強,強在發動機。奇瑞的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當時主攻業務便是發動機。2005年其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TECO發動機就已下線。

目前奇瑞ACTECO系列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2021年,奇瑞三代機又推出2.0T,採用了 350bar超高壓直噴系統、鐘擺式雙質飛輪、中置VVT、電子控制增壓器等技術,數據上甚至接近寶馬那臺2.0T高功率發動機了。

現在中國最強的發動機就是奇瑞的4j16發動機,並且也已經出口到了海外。

而在變速箱技術上,很多國產品牌都能自己造自動變速箱,不過質量和技術差距仍在,很多主流的國產車型用的還是國外品牌的變速箱,比如愛信的6at,派沃泰的6at,還有格特拉克的雙離合,邦奇的CVT,這幾個品牌的變速箱幾乎覆蓋了很多國產車型的自動擋變速箱。

但儘管如此,在AT變速箱這個領域,奇瑞和長城兩家企業能夠自主研發了。在CVT方面,國產車則表現得比較出色,很多日系品牌都喜歡使用CVT來提高燃油經濟性和駕駛舒適性,國內廠商也借鑑了日系品牌的經驗,並進行了自主創新和改進。

奇瑞萬里揚CVT25變速箱是奇瑞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變速箱,最高承受扭力250牛米,不比日系的CVT變速箱差。吉利DSI 6AT變速箱作爲曾經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箱供應商DSI的技術傳承者,在技術實力上自然不容小覷。

長城7速雙離合變速箱是唯一入選全球十佳變速箱的國產變速箱,最高可以承受450N·m的最大扭矩,綜合效率95.6%,最高效率98%,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在底盤技術上,國產車也在進步。比亞迪的雲輦底盤、華爲途零底盤,兩者都突破性的引入電動、網聯等技術,通過軟件賦能汽車底盤,開創了新能源汽車底盤的全新技術流派。

總的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發展,燃油車技術也在進步,我們沒有必要偏廢其一,用一個技術陣營去打壓另一個陣營。

兩個陣營都存在巨大的消費者體量與需求,燃油車經濟性好,維修方便、換零部件容易,而且便宜,使用年限更強,穩定性佳,被很多消費者青睞。

而新能源車三電技術與智能化領先全球,目前電池突破是核心,從經濟性角度來看,油車發動機不存在衰減的問題,一輛油車開上10年,發動機往往也不會存在什麼故障,新能源車電池衰減問題難免,換電池成本與換車成本接近,當前電池續航、性能短板的突破,寄託於固態電池,但這一切需要時間。

其三,無論是新能源車,還是燃油車,背後都是龐大的產業鏈,都存在大量的上下游就業人口,而且兩者的技術可以融合與兼容發展。

豐田章男曾表示,如果日本全部轉電動,將會有大量的日本人面臨失業。日本燃油車產業鏈就業高達500萬人,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們國內燃油車發展了幾十年,從汽車製造和銷售,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產,以及汽車維修和保養等環節,同樣建立了龐大的產業鏈,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截至2021年,我國汽車產業的直接從業人數爲543萬人,其帶動的上下游就業人口,高達數千萬人‌。

此外,國內在大力發展混動與增程,混動車發動機採用內燃機與電動機相結合的動力系統,而增程車核心部件也包括增程器或變速箱技術,增程器也是內燃機,需要定期保養機油機濾,這本質是一套燃油車技術架構。

也就是說,混動或增程,是兼容了燃油車技術的,發展燃油車技術,本質上也有利於升級增程車與混動車技術。也就是說,油車與新能源車並不是彼此割裂、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可以在技術上互相融合、共存、兼收幷蓄的關係。

其四,國外新能源替代燃油車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雙腿走路。

要發展燃油車的另一個目的是瞄準海外市場。新能源車在國內普及很高,但海外很多國家,充電基礎設施跟不上,它們短時間替代新能源車,不現實。

奇瑞在出口上的成功已經證明了我國車企能做好燃油車,在海外能有不俗的銷量。既然能做好燃油車,還能爲出口創匯,爲什麼不做到更好?

現在歐美等國針對中國新能源車加關稅,想要把中國新能源車封鎖在國內市場,只要中國汽車在海外無法暢銷,那麼依然可以保住它們的基本盤,但如果在國外用油車依然可以跟國外巨頭打的有來有回,別人不服也不行了吧。

此前很多國外燃油車高管吐槽中國新能源車沒技術,玩花裡胡哨的大屏,一到新能源,個個身懷絕技。

如果把燃油車技術做到頂尖,就可以明確的告訴別人,燃油車我能造,而且能做到很強,但我的重心依然在新能源車上,我們不僅能在舊的戰場擁有很強的技術,同時在新能源技術上領先,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別人恐怕不服不行。

其五,從國內來看,保住油車,也是保養路費,同時能保住三桶油等加油站不至於短時間內快速關閉,石油煉化產業不至於下行。

其實,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些年上的石油產能有些相對過剩了。而石油煉化產量是中國爲數不多的產量剛達到世界第一的工業門類。美國直到2022年石油煉化產量才被中國超越。中國煉油能力目前穩居世界第一大煉油國,隨着國內的汽油車消費高峰即將過去,長期看汽油煉化能力會相對過剩的,國內龐大的煉化能力與產能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總的來說,汽車產業發展,需要考慮到國內產業鏈、產能與技術、就業、海外競爭等諸多因素的平衡,有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兩張牌,在海外市場與國際巨頭競爭更有底氣,而從未來市場競爭來看,歐洲還在發展合成燃料,新型燃料也是一個需要觀察的方向,對此,中國車企在燃油車技術上的發力,也能保住這條路不至於落後於人。

以上,或許就是我們在新能源車如火如荼的當下,大力發展燃油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