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中國的洪水白白流走

不能讓中國的洪水白白流。這是一項事關國運民生的重大決策。 以水抵稅的調水儲能,減少自然河流下游洪澇災害發生。 這還是可以商業化的,25~30年後回收成本,用水免費。

青藏高原是亞洲13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爲“亞洲水塔”。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發文於國際水文氣象學著名期刊《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的頂級科研數據表明。

通過整理髮源於第三極地區的13條主要河流及其出山口徑流監測站點數據,研究團隊利用地面觀測、遙感反演以及數值模擬等手段,計算出第三極地區13條主要河流2018年在出山口處的徑流總量爲6560億立方米、正負230億立方米。

其中雅魯藏布江、恆河、怒江和瀾滄江等,佔第三極地區13條河流在出山口處徑流總量的**61.9%,而恆河、雅魯藏布江的佔比最高,分別爲26.9%、25.0%**。

如果能將中國青藏高原的6000億噸水資源的十分之一,調往缺水的西北、新疆、內蒙、甘肅、寧夏等地的沙漠會全部消失。

人類科技得到巨大進步的今天,實現調走600億噸水資源。

幾乎沒有任何難度。

難的是:如何低成本實現。

實際上不花錢也能實現這一宏偉目標。

不花錢就能實現:將600億噸水調配到新疆等西北地區。

我們知道抽水儲能每噸水抽高320米,可以存儲一度電能。但需要消耗約1.1~1.25度電能。每度電能的收益通常會低於0.25~0.15元。

如果我們能保證抽水儲能電站的收益,抽水儲能將能夠實現地理空間、時間跨度的調水工程。調水的成本甚至能夠低至零元。

爲什麼調水水價已經很低了呢?最低低至零元。

跨地理空間調水如何做到低成本?調水水價取決於水源地與調水目的地區的距離、海拔落差。以南水北調中線130億噸/年爲例,明渠0.8億每公里,埋深50~100米調水直徑16米隧洞3億每公里。

在這個技術指標下,200公里調水距離、30公里以內隧洞,可以實現商業化調水。理由如下:明渠160億+隧洞100億。調水線路成本預計在300億以內。300億投資,採用PPP項目,調水水價低於0.25~0.5元每噸,25年回收成本。

跨時間跨度調水如何做到零成本?以水抵稅。

2021年水力發電產生的電力爲11840億千瓦時,約爲全國總髮電量的14%。火力發電佔75%,那麼未來雙碳目標下,火力發電大部分將置換爲光伏、風電。光伏風電的不穩定性需要儲能,而抽水儲能發電量將會佔到**25%**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抽四發三的效率,意味着抽水所需的電力是當前全國已開發的水力電力資源的兩倍。就相當於說把全國在運行的水電站裡的全部水逆方向擡高兩倍。舉例說明就是,三峽水庫年徑流4500億噸,落差115米。抽水儲能需要將這4500億噸水擡升230米,然後讓這些水資源流到合適的地方,解決水資源的問題。比如流到北方,流到新疆。

抽水儲能,直接收益只有電價差。

水資源在抽水儲能電站中進行了高低水位調配。

如能將水資源在地理空間,旱澇季節時間調配。那麼產生的直接收益將能夠降低儲能成本。

爲消費者創造價值配後的水資源有收益。

A:地理空間調水,跨流域調水儲能

三峽庫區調水200億噸到丹江口壩下漢江下游,150億噸通過丹江口水庫到淮河流域,置換500億噸漢江\淮河水到黃河,海河流域。

丹江口水庫以北180米上水庫全部到黃河北岸。

最後置換黃河上游250億噸水,在烏海或黑山峽的上游將黃河截流,分流。

把黃河250億噸上游高水位優質水資源用在黃河中游海拔800~1600米以上的平坦高原.重點供應上游城市.將黃河上游變成內陸河.黃河上游消費者買單,噸水0.8元。

該工程年收入160億元。20~25回收工程成本。

25年後黃河上中游,黃河下游所有消費者都不需要支付調水水費,調水水費降爲0元(最佳抽發效率,足夠高的峰谷差價).

圖2 調水350億噸的線路圖

圖3 調水高程圖

B 調水儲能方式跨時間.旱澇季節調配水資源。

長江珠江下游在非雨季時,也存在缺水的情況,雨季又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如果只是靠自然河道建大壩防洪,其防洪能力有限。建大壩發電站造成的庫區淹沒了大量土地。有沒有辦法實現既能防洪抗旱又不用淹沒大片土地的辦法呢?

抽水儲能電站和低成本的光伏發電讓這樣的方式成爲可能。最好的方式是在珠江長江上游建立一個巨大的水塔。

如果在金沙江以上河道,湖泊合適位置建立5個200億噸的水庫,那麼雨季將能存儲1000億噸的水。同樣存儲了超過500億度電。長江下游將不再有洪水旱災。

那麼實現這樣宏大工程的成本是多少?

在合適的地理位置下,只要6小時抽水量在1億噸,24小時抽水4億噸的調水儲能電站就好了。在雨季,利用光伏風電和富餘水電,24小時抽水,抽50天。

比如我們將怒江,瀾滄江上游的洪水在雨季存儲起來,枯水期調到長江。其可調水量超過900億噸。

利用跨時間跨流域調水設計的工程實例如下:

這樣是一個國運攸關,爲民衆謀求更大福祉的選擇題。

黃河下游引入漢江淮河水源到華北平原,三分黃河入海,黃河上游將黃河水量大部分分流到青土湖居延海。

黃河下游恢復2000噸級的航運,華北平原不再缺水,黃河上游獲得超過2億耕地。

華北航運復興工程示意圖

黃漢運河是南水北調中線二線的簡稱,既是運河也是調水水路。具備通航2000噸級的航道,年調水最低250億立方米。具備過流能力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能力的人工運河。

華北航運復興工程 投資會是多少?建設週期會有多長呢?

黃漢運河的意義不僅僅是爲了河南、河北和山東的用水需求。也將滿足淮河和漢江流域防洪,蓄水的需要。保證漢江、淮河下游的用水需求。

將嘉陵江干流,白龍江,涪江等流域的洪水調配90億立方米每年到漢江。

引嘉濟漢工程投資少於300億,實際年調水90億立方米,其中70億爲洪水。設計最大調水量250億立方米每年,豐水年份可以調水250億。考慮拆遷補償後,噸水投資少於2元。

未來,當涪江,白龍江和嘉陵江干流洪水調配到漢江的調水工程一旦實施。

將會是人類對水資源利用能力的一個里程碑,其意義遠超都江堰。

川北洪水以經濟科學的方式調配到黃河下游,全球所有缺水的地區都能實現類似的工程。將外流河原本流歸海洋的洪水馴服,改道到缺水乾旱的地區。

通過建設6GW到12GW的抽水蓄能電站。

能夠保證從三峽到漢江中下游調水250億立方米每年。

能確保每年從方城埡口調走至少500億立方米以上的水資源。

而漢江,丹江口來水豐年。不需要啓用抽水蓄能調水。比如最近5年,丹江口水庫來水量超500億。完全可以通過丹江口水庫,淮河流域水庫聯動,旱澇互濟。

黃漢運河並不僅僅滿足了中國北方的用水需求,還將爲中國西北獲得超500億立方米的水源。

當黃河下游不再缺水,我們將在黑山峽、黃土高原上分流黃河水。將大部分的黃河水留存在西北。

500億立方米的水,直接澆灌2億畝新耕地。而這些水蒸發形成二次降雨將徹底改變西北地貌。存水於青土湖,居延海將形成更大的氣候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