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QS排名,我們還可以參考什麼榜單?

QS排名這個東西就像綁定套餐一樣,基本每個申請英國的留學家庭都會指定去參考。統治地位太強了,其他榜單像進了眼的沙子,你容不得它滋生。

所以,有學生問我,QS排名參水這麼厲害,都可以買榜,如果不看qs排名,還可以參考什麼?

其實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說明還很幼稚,還不懂基礎的規則。QS這個榜單現在已經是利益集合體,你要麼加入它,要麼無視它,你並沒能力去改變它,推翻它。

No.1 對於申請英國,澳洲這種體系的學生來說,QS就是對你有利的!

QS在英國這邊創建,榜單也是爲英國大學服務的,但這幾年好像不再偏袒英國大學了,有的時候扶持下新加坡的兩所,有時候扶持下港三,這兩年尤其又把澳洲推向了對立面。

不管QS怎麼週期性變化,這個不太學術的榜單,純粹靠就業指標,或一些可持續來改變算分規則的榜單,終究是對英聯邦體系的國家是利益最大化的,這個榜單打擊北美以及eu高校羣體。把更多的好學校名額讓給英港澳新。本身來說,英港澳新也是中國學生的主流留學地區。

你看加拿大,現在已經進入冰點了,國內留學生去的越來越少了,愛答不理的。美國有自己的usnews支持。你以爲usnews不水嗎,一樣水,噴的人巨多。榜單這個事情,就沒絕對的公正可言的,無非是誰的流量大,誰的擁護者多,誰的發聲就更強。usnews還要搞創收,明碼標價的那種。人家也不是公立機構。

所以,對於要去英港澳加的學生來說,這個榜單就是守護你的,你沒必要充滿敵意。

No.2 除了QS,還有什麼可以參考的?

除了qs,其他幾個世界大學榜單也很多,像交大的,英國另一個學術的THE,還有USNEWS,甚至有個更古老的WRWU排名。這些榜單也很有價值,你會去參考嗎?你不會,因爲不符合你集中利益。你入讀的學校在這些榜單排名會更靠後。你回國認證,考公考編就業,都會顯得更弱勢,何必要參考這個榜單。

不看這些榜單,看本土的一些專業榜單,比如CUG排名,泰晤士排名,大學指南,甚至5-8年纔出一次的REF排名,或者一些專項排名,像金融時報這種榜單。倘若以前,大家沒一個主心骨的時候,的確大家都各看各的名單,大家都沒太統一的共識。

大家就很無序,可以自由的去追逐專業排名,那時候像商學院排名就很突出。像蘭卡,巴斯,卡斯,甚至Cranfield和雷丁這類的學校都是top級別。大家趨之若鶩,覺得好的商學院畢業會有個好的出身。實際上,那是因爲留學的人數少,回國就業,怎麼着都是稀缺人羣,好就業,加上那些年金融,券商,投行這類的本身效益就好。大家畢業後都賺得盆滿鉢滿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家有共識了,會很直觀的認爲你的學校不在前百,或不在前200.很多以前輝煌過的學校都在走下坡路。你現在還去蘭卡或巴斯這種,回國能去好的券商和投行嗎?去不了,根本進不去。直接list就被刷掉了。現在相對來說,留學更規範了,也更有序了,大家行情摸的也夠明白了,留學生羣體也多了。稀缺性減少了。留學生的收益就減少了,然後就更內捲了。大家關注的點也越來越集中了。

所以,不是大家覺得QS這個榜單有多好,而是市場把這些榜單給淘汰掉了。沒有了百家爭鳴,只有一個統一的,這其實不是啥好事,但你有麼的辦法。畢竟你想好的就業,你就要經歷這一輪本質的篩選。除非你破局,不加入國內就業行情。你可以無視學校的規則,挑個自己覺得不錯的,當地就業好的,可以融入的,然後好好打磨自己的學業,快速融入當地生活。海外學校的確不鳥什麼QS榜單。QS這個榜單只是符合中國學生需求的一個榜單。

No.3 如何利用QS這個榜單?

QS這個榜單會經常有周期性調整,你需要的是利用這個榜單週期性的調整去入讀那些個受到榜單追捧的學校。比如,這兩年行情屬於澳洲,你入讀就完事了。不會吃虧的,屬於版本福利,即使下跌也要幾年,回國你就業完,這個榜單的紅利你早吃到手了。

至於那種被版本打壓的,你最需要去挑揀哪些貶值快的,保值率高的學校,比如英國這邊,曼大,ucl,格拉,布里斯托,南安,kcl這些,都是保值率超高的,你要選個保底,也是優先這些學校。沒必要同梯隊的,去嘗試比如聖安,諾丁漢,以及謝大這些,甚至伯明翰和杜倫這類的學校也不一定能讓你道心穩住的。

當然,這是回國這批學生的選擇,留英這波可以無視這種。

總了個結:選學校這個事情,有兩個很本質的東西。一是如果你最高學歷能刷的足夠高,那麼你可以放棄其他很多東西就刷學歷即可。主要就是名校的圈子,名校的廠牌即可,鍍金回來就行。二是這個專業要麼有足夠的獎學金,或者特別優秀的師資團隊,會輔助你在學術或發表上有足夠的資源供給。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

如果這兩個東西都沒有,其實再怎麼掙扎也沒有用,無非是矮子裡面挑個個高的,但是最終本質能得到的東西都差不多。還不如改變自己的思路,把學校當平臺,把注意打到其他方面上。比如婚姻,圈子,項目等等事情上,早點想明白覺醒,早一步上岸。這纔是留學生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