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生物開年股價遇冷 高溢價收購虧損企業引發商譽減值風險擔憂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見習記者 張斯文 北京報道

2025年開年第一個交易日,博雅生物延續股價頹勢,當日下跌2.01%,報收29.67元/股。

自2024年9月末隨大市衝高,博雅生物達到階段性高點以後,股價便進入下跌趨勢。據統計,2024年10月8日—2025年1月2日,博雅生物的股價累計下跌17.84%;同期Wind醫藥生物指數下跌9.44%,深證成指下跌4.19%。

(2024年10月—2025年1月2日博雅生物與行業指數、深證成指走勢對比,來源:Wind)

博雅生物在二級市場表現不佳,或許與公司核心業務發展不順,高溢價收購虧損公司所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有關。

《華夏時報》記者就以上問題聯繫博雅生物進行採訪,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覆。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博雅生物需要認識到公司產能與實際產出之間的巨大差距,並加大在血漿站建設和運營方面的投入,以提升自身的原料供應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要關注血漿站的質量和運營效率,確保血漿採集的合規性和安全性。

核心業務發展不順

2024年三季報顯示,博雅生物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45億元,這一數字與以往相比並不樂觀,同比下降幅度達到了43.16%。與此同時,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爲4.13億元,同比也下降了11.07%。

不僅如此,博雅生物已經連續兩個報告期出現業績下滑。

Wind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9月,博雅生物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爲27.59億元、26.52億元、12.45億元。2023年、2024年1-9月分別同比減少3.87%、43.16%。

江瀚對本報記者表示,博雅生物已經連續兩個報告期出現業績下滑,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

同期,公司淨利潤分別爲4.45億元、2.48億元、4.12億元,2023年、2024年1—9月分別同比減少44.30%、13.01%。

業績下滑的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的戰略調整。

2023年下半年,博雅生物剝離非血液製品業務。公司在2023年9月轉讓了復大醫藥75%股權,這導致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4.36%。同年10月,公司轉讓了天安藥業89.681%股權,進一步加劇收入下滑。

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1—6月:復大醫藥實現收入5.36億元,淨利潤2497萬元;天安藥業實現收入5990萬元,淨利潤738萬元。

然而,業績下滑最核心的問題,是公司核心業務血液製品業務表現不佳。博雅生物在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長不多,淨利潤下降幅度卻不小,達到42.22%。在2023年,該主業板塊營收與淨利潤增速分別爲8.87%、8.91%,顯示出增長乏力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博雅生物在漿站數量和採漿量的增長上不及行業水平。

目前,博雅生物擁有16家單採血漿站,其中包括兩家新開設的漿站——江西泰和以及樂平漿站。

這一數字相較於行業龍頭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據統計,天壇生物擁有102個漿站,上海萊士有44個漿站,派林生物有38個漿站,華蘭生物有37個漿站。漿站數量的差距反映了博雅生物在原料供應方面的潛在劣勢,也可能成爲制約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博雅生物的單站採漿量也明顯偏低,2023年,博雅生物14家在營血漿站的採漿量爲467.3噸,平均每站採漿量約爲33.4噸。

相比之下,行業領先的華蘭生物32家血漿站採漿量達到1342.32噸,平均每站採漿量約爲42噸。這反映出博雅生物在單站採漿效率不足的問題。

作爲小體量的血液製品公司,博雅生物採集原料血漿的增速還不及行業平均水平。

2024年1—9月,公司累計採集原料血漿387.44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2.39%。而2023年,我國血液製品行業總採漿量達到12079噸,同比增長18.6%。相比之下,博雅生物的採漿量無論是增速還是絕對值,都存在一定差距。

博雅生物曾經在血漿庫存方面吃過虧。

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博雅生物的核心產品白蛋白和靜丙的市場需求量顯著增加,導致產品供應較爲緊張。公司的庫存處於極低水平,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這反映出公司在原料供應和生產能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而且,採血量不足還使公司大部分產能處於閒置狀態。據公司披露,儘管博雅生物的現有產能爲600噸,因子類產品產能更是達到近1000噸,但由於原料血漿供應不足,實際產能利用率受到嚴重製約。2023年1—8月,公司僅採集血漿306.3噸,同比增長1.52%,遠遠無法滿足產能需求。這種產能與實際產出之間的巨大差距,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產品供應能力。

爲了縮小這一差距,博雅生物採取了一系列戰略舉措,例如進行新漿站建設。2024年7月,公司新增江西泰和、樂平兩家漿站獲得《單採血漿許可證》,使漿站數量增至16家。

除採血量較低外,公司的產品結構單一也制約了公司發展。

業內人士認爲,公司主要依賴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傳統品種,缺乏高附加值的細分市場產品。這種產品結構限制了公司的收入增長空間,難以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高溢價收購虧損公司

對於增加血漿站數量,博雅生物選擇了併購的方式。

2024年7月,公司併購綠十字(香港),間接控制綠十字(中國),顯著擴大了原料血漿規模,綠十字(中國)2023年採漿量達到104噸。

然而此次收購,勾起了投資者對於博雅生物大規模計提商譽減值導致公司淨利潤大幅下滑的不好回憶。

博雅生物於2024年7月17日宣佈,擬以自有資金18.2億元收購綠十字(香港)的100%股權,從而間接收購境內血液製品主體綠十字(中國)。

收購完成後,博雅生物將全資控股一家血液製品生產企業,新增一張生產牌照,新增4個在營單採血漿站,新增2個省份區域的漿站佈局。

據瞭解,綠十字(中國)目前擁有4個單採血漿站,2023年的採漿量達到104噸。收購完成後,博雅生物的總採漿量有望突破500噸。

不過,此次收購仍有令人擔憂之處。

一方面,高溢價率成爲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鍵指標。評估報告顯示,綠十字(香港)的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爲16.77億元,相比其賬面價值6.45億元,增值率達到159.97%。

然而,最終的交易價格比評估值還要高出一些。 經交易雙方協商,確定本次交易價格爲18.20億元。這意味着相對於綠十字(香港)的所有者權益,溢價率達到了驚人的182.17%。

如此高的溢價率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一數字佔博雅生物2023年度淨資產的25%。

不僅如此,此次收購使用的是公司自有資金,而截至2024年9月末,博雅生物的貨幣資金共19.88億元。也就是說,此次收購幾乎要花光公司所有現金。

另一方面,市場對博雅生物付出如此高溢價收購一家連續虧損的公司表示不解。

資料顯示,綠十字(香港)在2022年和2023年1—9月期間均處於虧損狀態。這家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約2.33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約2.39億元;2022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327.09萬元、2023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1212.04萬元。

虧損主要由於進口白蛋白和重組人凝血因子Ⅷ的量減少,以及支付技術服務費和匯兌損失。

面對這些挑戰,博雅生物在收購協議中設置了一些保護性條款,如終止《技術轉讓合同》和停止GC關聯方的資金借貸,旨在消除可能導致綠十字(中國)業績波動的不確定因素。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措施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但仍難以完全消除高溢價收購所帶來的潛在隱患。之所以對博雅生物高溢價收購行爲表示擔憂,原因是投資者在這方面吃過苦頭。

2023年,博雅生物對收購的南京新百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新百藥業”)形成的商譽減值準備對公司財務造成了較大沖擊,導致當年博雅生物的淨利潤同比減少45.06%,下降到2.37億元。

資料顯示,博雅生物於2015年收購了新百藥業100%的股權,形成了3.71億元的商譽。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新百藥業的業績受到了集採政策及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等市場綜合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業績持續下滑。

2023年,博雅生物聘請了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新百藥業資產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評估結果表明,新百藥業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合併報表含商譽的資產組賬面價值2.98億元。基於這一結果,博雅生物決定對新百藥業資產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2.98億元。

業績方面,新百藥業近兩年連續下滑。

2022年,新百藥業的營收爲4.38億元,淨利潤爲0.3億元;2023年,營收下滑至3.37億元,淨利潤降至0.24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爲23.15%和19.14%。

並且,下滑還在持續。2024年上半年,這家公司的營業收入爲1.02億元,同比下滑44.98%;同期淨利潤僅800萬元,同比下滑47.05%。

未來,專注血液製品的博雅生物能否改善業績,《華夏時報》將持續關注。

見習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