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夫妻生下神童女兒,從小智商過人,體檢時醫生卻說:去精神科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身爲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健康快樂的長大。
當然,我們更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活出比我們更精彩的人生。
所以,很多父母熱衷從小“雞娃”孩子,還沒出生,做各式各樣的胎教;剛出生不久,就被抱到早教機構,接受各種感統訓練;等到三四歲,更是一大堆興趣班、學習班等着……
小小的孩子,被束縛在教室和機構裡,看着都覺得累。
同事說自己在體制裡的研究生老公,非常重視女兒的教育,孩子沒上一年級,就周旋在各式班裡,圍棋、體育、畫畫、奧數,天天孩子忙得沒有自己玩的時間。
就這,回到家還要被爸爸拉着背誦《千字文》,在規定時間內必須背完,孩子也是經常哭着,進行不下去。
父母有高學歷,就想讓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想讓孩子搶跑在前,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
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父母要遵循其天性成長。比如發展她的自由探索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在大自然中探索、在玩中學。
曾經北京有一對博士夫婦,他們都有着金燦燦的文憑,對自己的女兒也是寄予了厚望,從小也是各種教,不出所料,女兒成了人們口中的“神童”。
他們對自己的教育結果也十分滿意,更是將2歲的女孩就送到幼兒園,老師發現這個天才兒童,性格卻十分孤僻。
讓這對夫妻沒想到的是,一次體檢中醫生也發現孩子的異常,建議他們去精神專科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結果也是驚呆二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爲何這對博士夫妻生下的“神童”,卻被診斷出有病呢?後來如何了?
博士夫妻生下女兒
夏月峰和杜佳楣就是這個“神童”女兒的爸爸媽媽。兩人在大學裡相知相戀,是攜手共進的好同學、好伴侶,他們在畢業結婚後也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而是互相鼓勵繼續精進學業。
結婚不久,夏月峰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的博士,而杜佳楣也是在一所高校,一邊當老師一邊考研。
本打算等穩定後再要娃,沒想到第一個孩子還是如期而至。因爲沒經驗,加上杜佳楣過度勞累,孩子最終也是與他們無緣,幾個月後沒有胎動就離去了。
這件事情對他們打擊很大,一連幾年都沒緩過勁來。等到2001年,杜佳楣發現自己再次懷孕後,她和丈夫這次都倍加小心,注意調養自己的身體、給孩子做胎教、定期產檢,每行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肚子裡的孩子再有什麼不測。
所好,寶寶在母體中發育的很好,每次產檢也順利過關。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隔年,杜佳楣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看着這個可愛的小嬰兒,他們充滿愛意的給孩子起名爲煊煊,希望她像太陽一樣溫暖明亮,將來有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孩子智商遠超常人,卻被檢查患有“自閉症”
因爲夏月峰夫妻兩個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不僅對自己的要求高,對孩子的學習也十分重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輪流陪伴孩子,給她讀故事、念唐詩、識字、做遊戲。
杜佳楣驚喜的發現,女兒從小就聰慧過人,小小年紀能聽懂故事、複述出來。
看到女兒的學習天賦,夏月峰夫妻二人便早早教孩子識字卡片,發現孩子一學就會,即便打亂順序,也能準確無誤的認出來。
這讓夫妻兩非常欣慰,於是他們加大了煊煊的學習力度,有意識地培養她的學習能力。
結果,兩歲不到,煊煊就識字過千、能夠流利的唐詩三百首,三字經、千字文更是不在話下、倒背如流;不僅語言能力超強,數學能力也不錯,簡單的加減乘除基本都難不倒她。
周圍的朋友和鄰居都誇讚她爲“神童”,這讓做父母的他們臉上非常有光彩,而且覺得女兒大有可爲,將來一定能夠超過自己,成爲一個有大學問的人。
就在夫妻兩個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對女兒非常驕傲,沒想到突如其來的一次檢查,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原來,2004年,在煊煊兩歲的時候,爸爸夏月峰迎來了事業的高峰,他成功考上了清華大學博士後,而媽媽杜佳楣因爲工作出色,爲了職稱需要也準備繼續讀博。
夫妻兩個忙碌起來,於是他們商量後將早慧的女兒送到了幼兒園。
老師知道這是個天才孩子,提前學會很多知識,而且她的父母也是高知分子,所以對她格外關注。
讓老師疑惑的是,煊煊格外不合羣,在別的小朋友打打鬧鬧、聚在一起玩的時候,煊煊卻躲在一個角落裡,自己玩耍、格格不入。
老師將這個情況告知過夫妻兩,由於忙,他們也沒過多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次,在免費的低齡兒童心理篩查中,夏月峰夫妻正好有空,帶着女兒去檢查,本來還想着高智商的女兒,一定會表現驚人,沒想到檢查結果卻驚住自己。
醫生讓煊煊搭建積木做測試,中途給她指令、和她溝通談話,但是煊煊全程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對周圍的事物毫不在意。
經過一番測試,醫生覺得情況不對勁,他進一步詢問夫妻兩,孩子的日常表現,並建議他們帶孩子專門去精神疾病專科去做下全面的檢查。
抱着一絲僥倖,他們來到“六院”,想着孩子是因爲聰明所以不合時宜,沒想到卻診斷出孩子患有“自閉症”,這種先天性的心理疾病。
這一診斷結果,讓夏月峰夫妻都懵了,怎麼可能,聰明可愛的女兒,怎麼會得了這種疾病?
全力助力孩子“成長”
他們想不通,智力卓越的女兒,會得“自閉症”這種心理疾病。
第一次爲人父母,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和自己的孩子有關,夏月峰查閱了有關自閉症的很多資料,越看越絕望。
兒童自閉症沒有明確的致病因素,很多研究顯示,發病機制是因爲“基因+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且這種病不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吃點藥就能好的,它需要外界強烈的干預治療,如果沒有治療及時,很容易伴隨孩子終身,帶來一輩子的傷痛。
看到這,夏月峰和杜佳楣非常痛心,第一個沒見面的孩子本就是內心無法癒合的傷痛,對於煊煊,他們不忍心再辜負。
於是,爲了孩子,他們放棄了錦繡的前途。杜佳楣辭去了工作,全職在家陪伴煊煊;夏月峰也放棄了博士生導師的工作,換了一份清閒的職位,可以更好的將重心傾斜到孩子身上。
夫妻倆發揮自己的學霸優勢,通過查閱資料、提煉信息、羅列任務,爲煊煊特別定製了一套康復訓練計劃。
在此後兩年的時間裡,煊煊在媽媽的指導下進行訓練,也經歷很多挫折和磨難,所好母女兩個都挺了過來,訓練效果不錯,煊煊有了明顯的改善。
這個時候,進行一個階段的訓練,後續干預進展緩慢,想着自己和丈夫百年之後,煊煊將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無依無靠,而自己正好有時間,於是37歲的她,再次鼓起勇氣,要了第三胎。
這對杜佳楣來說,是下了莫大的勇氣。畢竟前兩個孩子都不正常,第一個胎死腹中,第二個意外自閉,而已高齡生子的她,意味着要承擔更大的生育風險。
爲了孩子,他們決定賭一把。所好,小女兒盈盈各項檢查指標都正常。
她的出生,冥冥中也給姐姐、爸爸媽媽和這個家帶來了好運。
結局令人欣慰
我們知道,小嬰兒是可愛的。他們需求旺盛,需要身邊的親人給予無時無刻的關愛。
小盈盈的到來,給這個略顯沉悶、有點悲傷的家庭,帶去很多歡聲笑語。
她喜歡和姐姐互動,小目光跟着姐姐的身影移動,和姐姐呀呀對話,還喜歡粘着姐姐,讓姐姐抱,給她講故事、陪她玩。
孩子們之間溝通更順暢。杜佳楣發現,隨着小女兒的到來,煊煊的情況奇蹟的好轉起來。她能正常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坐在教室讀書學習了。
煊煊的成功,引得很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慕名前來,向杜佳楣尋求經驗。
爲了幫助很多的自閉症兒童的家庭,夫妻倆在時機成熟後,創辦了一所專業的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機構。
因爲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爲他人撐把傘。他們遇到有困難的家庭,還會免費給予幫助和治療。
杜佳楣認真對待前來的每一個孩子,針對他們的不同情況,進行定製訓練和方案,並會親自和幼兒園對接,讓老師定期來看望孩子,爲康復的孩子做好關愛和支持。
因爲足夠真誠,從她的訓練機構走出去的孩子,慢慢步入校園,開始正常的生活。她的事蹟也被央視報道,讓人們更多的瞭解自閉症這個特殊羣體。
不過最讓人欣慰的是,煊煊也漸漸的一天天好起來了,後來她還帶着妹妹一起學習,分享學校的趣事。
2018年,煊煊如願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如今應該早已畢業、正式步入社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了吧。
這是一個暖心的故事,因爲父母的愛和堅持,使得一個患病得孩子迴歸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人生在世,不過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起起落落、變化無常,不過是生活的常態,而如何用豁達的心胸看待,積極的面對人生的困境和挑戰,纔是生命的真諦。
而萬物皆變,唯愛不變。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活在愛中,愛家人、愛子女、愛身邊人,讓美好溫潤的愛意在我們身邊流動。
讀了這對博士夫婦和“自閉症”女兒的故事,你有什麼想法?你覺得“自閉症”可以治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