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別狂嗑生菜 這樣吃才能攝取更多纖維
醫師提醒痔瘡患者有便意再去蹲馬桶,一直用力解便動作,會讓痔瘡更充血與腫脹。(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痔瘡某種程度而言,可說是一種退化疾病,隨着年齡的增長,屁股周遭組織鬆弛往下掉,中年之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痔瘡。醫師表示,若痔瘡不影響生活則無妨,但若已影響生活品質,例如已因痔瘡導致貧血,精神不振,即應就醫,而有便秘困擾者,要吃對食物,例如吃烹煮過的菜,因更易入口,能比吃生菜攝取到更多膳食纖維。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蔡鎧隆表示,痔瘡成因不外乎老化致組織鬆弛、蹲馬桶時間太長、經常久坐或久站、懷孕致使腹壓升高,或者是常便秘、拉肚子者,因太常用力或頻繁解便,「菊花」被長期催殘,致使痔瘡生成。
痔瘡是否要治療?蔡鎧隆說,要視是否影響生活品質,如果覺得不會造成困擾,與其和平共存無妨,但若已經影響生活,就建議就醫,有些消腫藥物,可改善不適,若成效不佳,則可考慮進一步手術治療。
蔡鎧隆指,他曾在門診時,遇上一名宅配業主管,帶着30多歲宅配員就醫,該名宅配員在清潔貨車時,被發現滿屁股血倒在車邊,主管陪他就醫,經檢測這名宅配員,血色素只有常人約3分之1,理由是長期以來解便,都會因痔瘡流滿馬桶都是血,導致長期貧血。
「爲了個痔瘡,搞到命危,長期頭暈目眩,實在太離譜。」蔡鎧隆說,這名宅配員經手術後,恢復良好,不再因嚴重貧血,整天頭暈目眩。
普羅大衆要如何保養肛門?或與痔瘡和平共存?蔡鎧隆有下列點建議
1、調整飲食,讓排便順暢:雖多吃蔬菜是老生常談,但吃烹煮過的蔬菜,會比較容易入口、咀嚼,能夠攝取比生菜來得多的膳食纖維,而煮過的菜,纖維也可以變軟好消化,有助排便順暢。
2、喝優酪乳、補充易生菌:改變腸道內的環境,幫助排便的順暢,而不是解如羊屎般硬便。
3、有便意再去蹲馬桶:排便應該「順勢而爲」,有便意再去如廁,若5分鐘沒解出來,就不用再奮鬥,一直用力解便動作,會增加肛門周遭壓力,易讓痔瘡更充血與腫脹。
4、解便用水洗:有免痔馬桶用免痔馬桶沖洗,沒免痔馬桶者就直接用水清洗,保持肛門清潔,可減少肛門搔癢,及痔瘡腫痛、流血等不適。
5、溫水坐浴:平日可偶爾用溫水浸泡屁股,每次約3至5分鐘,有助於促進肛門周遭的血液循環,並緩解痔瘡的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