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官員的膽子愈來愈小

剛跑新聞時,所看到的官員膽子是大的,每年美國總要拿特別301把臺灣逼上談判桌,國貿局一位主管美洲業務科長順手奉送一本「美國貿易法301條款案例簡析」,侃侃而談美國人正在打什麼算盤,坦率神情迄今依稀記得。

那個年代官員膽子都比較大,每次到主計處三、四局和幾位科長聊天天南地北,統計調查困境無所不談,內部研究報告一一奉上,隨着預算赤字連連升高,一位科長跟我說:「講淺顯一點,近年赤字飆升就像小李飛刀!,情勢極爲嚴峻。」當然這是純聊天,也就沒有把「小李飛刀」給寫出來。

那年代中央標準局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局長陳佐鎮副局長吳慧美天天和我聊專利商標修法,談到細處還把專利、商標處長請上來解說一番,每天幾乎都在修法、甲案乙案裡斟酌,他們的神情泰然而瀟灑。

印象很深刻的是,1997年國貿局長林義夫臺美農業談判結束後,步出會場痛陳美方未信守承諾,推翻過去三年達成的共識。我想,要是在今天,莫說一位局長,恐怕就連部長也不敢直接點名美方,只會模棱兩可的表示:「會談氣氛融洽。」

以前部會次長、局長、處長多有雄心,可談天下事,2000年初期的經濟陣容堅強,部長林信義,三位次長是尹啓銘、陳瑞隆、林義夫,個個能言敢言,這個堅強的陣容,久不見矣。

今天莫說各局、處首長怯於發言,就算髮言也深怕說錯話而經常繞圈子,至於政務官由於空降的居多,對業務還在學習,自然也難以講得理直氣壯,於是大家學會「少說纔是上策」,年復一年,不想說變成不會說、不敢說,膽子愈變愈小。

這正是今天內閣的困境,年復一年,文官膽子愈變愈小,有擔當、有見地的人難以獲得欣賞,這樣的惡性循環對臺灣的經濟發展是極大的傷害,臺灣當年的經濟奇蹟靠得不就是一羣有擔當、有見地的文官嗎?今天執政者把文官膽子弄小了,日後哪還能創造什麼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