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罷免低門檻 報復性惡鬥來了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成功,成爲史上第一個被罷免的地方民代,讓藍營士氣大振綠營冷處理,但卻憂心國民黨在全國發動反萊豬公投連署遍地烽火,可能發生骨牌效應,成爲執政破口衝擊2022年地方百里侯大選。

去年6月罷韓(韓國瑜)成功時,綠營相當興奮,韓總成爲2016年底下修罷免門檻新制後,第一個被罷免的民選地方首長。不過,仍有綠營人士早就對下修門檻不以爲然,因爲放眼全球民主國家,採取「罷免」民選官員和民代相當稀少,美國五十州和歐洲瑞士僅少數地方可以罷免,但像臺灣不需作奸犯科、貪污等「違法失職」,就可發動「政治性罷免」,恐怕絕無僅有。

綠營人士林濁水這二天也在臉書大嘆「太荒唐」,他直指歐洲沒有議員被罷免制度,臺灣居然跟隨搞不清楚狀況的民粹社運教父硬修法逆向而行,強化罷免制度。他表示「複數選區選出的議員卻用等於單一候選人的方式予以罷免,真是太荒唐,「將演變成藍區綠議員被罷,綠區藍議員易被罷」。

網友也嘲諷,罷免王浩宇催出8萬多票,是王當選票數1.6萬票的五倍之多,「實在太荒唐了!」

何以致之?恐怕是民進黨自食惡果,當時太輕忽罷免低門檻的政治效應,結果燒到自家人。過去綠營基於立委罷免案共7次成案,但罷免案均失敗告終,因此大綠、小綠攜手修法,將原本罷免超高難度「雙二一門檻」(投票率過半、同意票也超過1/2),改爲同意票大於總選舉人的1/4即可,大大下修罷免門檻。

去年6月罷韓案成功時,就有不少學者示警,韓國瑜以89萬多票當選市長,卻只要57萬票就可罷免,以票票等值來看,是很奇怪且反民主逆流的現象,未來恐引發骨牌效應。後來藍營有人主張應再修法,新增門檻要求同意罷免票需高於當選票,纔不致讓「罷免」輕易「否決」選舉的亂象層出不窮。

罷王(王浩宇)案的成功,讓藍營找到推倒綠營首張骨牌,國民黨內將「罷王」視爲與公民團體在野黨緊密合作經典範例,接下來將以「公投爲主、罷免爲輔」,包含2月6日將投票「罷捷案」(高雄市議員黃捷),透過各地串接公民力量,點燃「討厭民進黨」民怨火種,最終決戰8月「反萊豬」公投,期藉罷免案暖身,催出反萊豬公投的動力

自罷韓案後,藍營或韓粉發動的報復性罷免潮隱然形成,綠營當初興致勃勃下修罷免門檻,只爲把修法當成政治算計政敵墊腳石,爲自己政治私心量身打造。孰料,太多政治算計,反被政治性報復反噬,「罷韓通過恐衍生藍營再對綠營民代提出罷免,這樣會沒完沒了」,學者的憂慮果然一一應驗

執政黨立院多數優勢,拒絕和在野黨及社會對話溝通,已被貼上「霸道執政」標籤朝野角力沒完沒了,爲臺灣社會動盪、政治惡鬥,帶來不可承受之重。報復性罷免,簡直成了臺灣政治大亂斗的戲碼,如何收拾殘局,解鈴還需繫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