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嚴重污染 黃鰭鮪「汞含量」從1998年後大跳升
據密西根大學領銜的研究表明,全球深海汞含量逐年增長,已導致夏威夷黃鰭金槍魚(又稱黃鰭鮪/黃鰭吞拿 魚)的汞含量以3.8%的速度上升。這是首個證實某種魚類受汞污染影響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環境毒理學與化學期刊》(Journal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研究員之一,密西根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院助理研究科 學家Paul Drevick表示:「數據與模型預測均顯示北太平洋的金槍魚含汞穩年增長,證實了深海魚的汞含量受汞排放的影響。按照如今的汞排放率,北太平洋水域的汞含量在2050年會加倍,我們急需更嚴厲的政策措施以減少汞排放。」
近10年,科學家預測深海魚類含汞量會隨着大氣層中有毒成分升高而上 升, 卻一直都沒有證據證實這一猜測。事實上,更有研究表明深海魚類的汞含量沒有變化。 研究者收集及再次分析已發表的3個不同年份的夏威夷黃鰭金槍魚報告(1971年,1998,與2008),發現1971和1998年的汞含量沒有變化,2008年的含量均高於1971和1998年。在1998至2008年間,黃鰭金槍魚含汞量以3.8%的速度逐年增長。
汞(水銀)能在 魚類體內大量聚集,會對食用大型掠食型魚類,如金槍魚及劍魚(Swordfish) 的人們造成健康威脅。黃鰭金槍魚常用做刺身或燒烤材料。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已將黃鰭金槍魚列入「高汞量」魚類。
該研究由密西根大學,加拿大魁北克自然與科技研究基金(Fonds de recherché du Quebec-Nature et Technologies) ,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資助。(看原文: http://goo.gl/TDr9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