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近20年來最大時雨量 創臺灣氣象史上第二高紀錄

▲北市府捷運站前淹水。(圖/記者劉亮亨攝)

記者范姜士航/綜合報導全臺經歷了半世紀來大旱,今(4)日下午終於迎來第二波明顯降雨,因颱風彩雲外圍環流加上梅雨鋒面雙重影響,各地出現明顯雨勢,位於北市大安區臺大氣象觀測坪測得時雨量 209毫米(mm/hr)的驚人數字,也登上中央氣象局全臺時雨量歷史紀錄第二名。環團指出,此次降雨是北市20年來最大1小時累積雨量,市府應正視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對於市民生活的影響。

根據中央氣象局紀錄,前次與颱風相關的最高1小時累積雨量,爲2010年10月梅姬颱風及東北季風宜蘭蘇澳創下的每小時200毫米(mm/hr);本日降雨已打破此項紀錄。此外,臺北市氣象測站資料統計顯示,今日降雨突破了20年以來1小時內的累積雨量紀錄,排名第二爲2016年9月大屯山測站每小時153毫米(mm/hr)。

▲臺北市近20年該年度最大1小時累積雨量。(圖/綠色和平提供)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曾模擬臺灣未來降雨情形,研究指出全球升溫讓對流水氣變多,釋放出更多熱能區域強降雨就會越強,若氣候變遷未得到緩解,降雨型態將會更趨於極端。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劉羿君說明,「面對氣候變遷,需要更全面的治理思維及具體的手段」,即便臺北市已設計每小時78.9毫米(mm/hr)排水系統,並在2015年推動海綿城市政策,增加道路透水鋪面減少地表逕流,但面對20年來最大時雨量,同樣很難禁得起考驗

環團更表示,臺北市除強化因應短時間強降雨的減、防災工作,例如加強巡視排水系統、清淤與增建蓄洪池等,更須從源頭減緩氣候變遷,其中臺北市早在2017年擬訂「臺北市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草案,至今仍未通過;市府應宣示臺北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儘快向議會要求審理宜居城市自治條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