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扶不起”北汽藍谷?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日益火爆的背景下,北汽集團對北汽藍谷寄予厚望。不僅在2018年通過借殼上市將其送上資本舞臺,隨後更是大手筆向北汽藍谷輸血,多番扶持下,北汽藍谷並沒有拿出好成績來,甚至一度被“新勢力”甩在後面。

北汽藍谷再現大額定增。

7月15日,北汽藍谷發佈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此次發行對象中包括控股股東北汽集團控制的關聯方北京汽車、渤海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北汽集團第一次支持北汽藍谷,2021年5月的一次定增,北汽集團親自下場向北汽藍谷“輸血”。

而北汽集團大手筆增資北汽藍谷的背後或是看好日益火爆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但自北汽藍谷借殼上市成功後,其淨利潤和銷量表現均不盡如人意。

北汽集團攜其關聯方

頻頻“輸血”北汽藍谷

縱觀北汽藍谷的三次定增,大股東北汽集團及其關聯方均扮演着關鍵角色。

此次北汽藍谷的80億定增預案中,北汽集團控股的北京汽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北汽藍谷公告稱,北京汽車擬認購股票數量不低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實際發行數量35.99%,認購金額不超過28.79億元。

除北京汽車外,北汽集團控股的渤海汽車擬認購股票數量不低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實際發行數量的3.01%,認購金額不超過2.4億元。

而北京汽車與渤海汽車也曾出現在去年5月北汽藍谷的55億元定增對象名單之中。

具體來看,北京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北汽廣州當時斥資3.4億元認購北汽藍谷4962萬股,由此持股北汽藍谷的數量增至2.68億股,持股比例仍爲6.25%;彼時渤海汽車獲配北汽藍谷2391.39萬股,獲配金額爲1.66億元,這意味着渤海汽車的持股數量增至1.29億股,持股比例仍爲3.01%。

不僅是上述關聯方,北汽集團也曾全力“扶持”北汽藍谷。在北汽藍谷去年5月完成的55億元定增名單中,控股股東北汽集團獲配金額最多,達16.27億元,獲配股數爲2.35億股。

本次交易完成後,北汽集團直接持有北汽藍谷的股份數量增至12.6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仍爲29.57%。

疊加通過北汽廣州間接持有公司2.68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6.25%,通過渤海汽車間接持有公司1.29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3.01%,合計持股比例爲38.84%,北汽集團仍是北汽藍谷的控股股東。

北汽集團“扶不起”北汽藍谷?

北汽集團大手筆增資北汽藍谷的背後或是對旗下新能源汽車寄予厚望。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增長均爲1.6倍。

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延續高景氣度的背景下,北汽藍谷的銷量與行業熱度似乎並不匹配。

據北汽藍谷數據顯示,2020年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新能源”)全年僅實現2.59萬輛的銷量,同比下滑82.79%。

直至2021年銷量也未見好轉,僅同比微增0.82%至2.61萬輛。這與北汽藍谷曾連續七年獲得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七連貫,2018年一度達到銷量頂峰,爲15.8萬輛簡直是天壤之別。

不僅如此,北汽藍谷如今的銷量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汽車也相差甚遠。以小鵬汽車爲例,2021年其總交付量爲9.8萬輛,同比增長263%。

而銷量斷崖式下跌的背後與北汽藍谷過度依賴B端市場有關。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其70%的新能源汽車銷往B端大客戶,僅30%爲私人車主。但由於疫情影響,網約車市場受到重挫,也嚴重拖累北汽藍谷銷量。

北汽藍谷也曾直言,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產銷量未達預期,尤其是佔比較高的對公銷量受疫情影響嚴重,導致收入和毛利大幅下降,使現有毛利無法覆蓋固有成本費用。

此外,北汽藍谷銷售端的疲弱也大大鉗制公司的生產量。據北汽藍谷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新能源的產量僅爲6369臺,同比下滑近52%。

從公司三家工廠產能利用率數據也可略知一二。據北汽藍谷年報數據顯示,北京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以及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產能利用率僅分別爲0.08%、0和8.32%。

受產銷量“滑鐵盧”的影響,北汽藍谷的業績大幅下滑。2018年與2019年公司實現小幅盈利後,2020年與2021年鉅虧,據choice數據顯示,淨虧損分別爲64.82億元、52.44億元。

淨利潤連續兩年大額虧損的原因除銷量慘淡外,還與北汽藍谷此前依賴補貼有關。以其銷量的高光時刻2018年爲例,彼時北汽藍谷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爲44.5億元。

而隨着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的下降,公司的淨利潤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響。北汽藍谷曾在2020年業績預虧的公告中表示,公司2020年收到的政府補助對比2019年大幅下降,對公司業績影響金額約爲9億元。據北汽藍谷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其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僅5.87億元。

極狐承載“突圍”重任?

銷量慘淡、淨利潤鉅虧的北汽藍谷急需新的出路。

於是其將目光轉向C端市場,聚焦高端車型,極狐便是典型案例。

從上述北汽藍谷兩次定增募資投向之中也不難看出其對極狐寄予厚望。像此次80億元的定增項目中,有26.83億元投向整車產品升級開發項目,而其中的整車產品出現極狐的身影。

在去年5月北汽藍谷剛剛完成的55億元定增募集資金淨額投向中也包括極狐。據其公告稱,北汽藍谷將26.3億元投入到ARCFOX品牌高端車型開發及網絡建設項目中。

但極狐並未快速給北汽藍谷帶來理想的收益。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極狐銷量僅4993輛,與北汽藍谷曾提出的2021年極狐目標銷量達1.2萬輛相差甚遠。

今年極狐品牌的銷量仍舊不及預期,據乘聯會4月份銷量數據顯示,極狐汽車旗下的阿爾法S和阿爾法T分別賣出316輛與285輛,排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榜的第98位與第99位。

而曾經放下豪言的北汽藍谷曾表示,2022年極狐年銷量目標爲4萬輛,但按目前形勢來看,極狐達成目標銷量困難重重。

極狐如此萎靡的銷量與北汽藍谷高調的宣傳顯得格格不入。

據其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北汽藍谷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65.83%至16.7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仍繼續上漲,同比增長62.6%至3.09億元。

雖北汽藍谷並未具體透露極狐的銷售費用,但其曾在2021年年度業績預虧的公告中表示,爲實現產品向高端化轉型,全力推進ARCFOX極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設,公司加大品牌傳播力度,廣告宣傳及運營等銷售費用增加,對公司業績影響金額約爲17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汽藍谷的研發費用低於銷售費用。據北汽藍谷數據顯示,2021年研發費用爲12億元,同比增長24%;今年一季度的研發費用僅同比增長8.5%至2億元。無論是從絕對值還是同比增幅來看,均不及銷售費用。

在極狐產品並沒有先發優勢的條件下,北汽藍谷將重點放在“合作”上,與華爲自動駕駛技術深度綁定,一時讓極狐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但在新勢力和傳統車企不斷推進新能源車搶佔市場時,銷量或許是短期評判一家新能源車受歡迎的主要指標。

責任編輯 |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