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糧食安全、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水平
10月26日,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工作人員到賀州市利成種植專業合作社調研水稻收成情況。截至2022年9月末,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涉農貸款餘額超294億元。 黃 慧攝(中經視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農業支持保障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業如何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服務糧食生產,做好“三農”工作,積極創新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打通痛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經濟日報記者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採訪。
優先保障糧食安全
“洪範八政,食爲政首。”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金融業支持鄉村振興的重點。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要優先保障糧食安全和鄉村產業金融投入。提出銀行機構要加大對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信貸支持,提升信貸產品期限與農業生產週期的匹配性。優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向產糧大縣傾斜配置信貸資源。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爲我國唯一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在糧食收儲領域,充分發揮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2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按照“保收儲、增供給、當主導、防風險”的總體要求,加大貸款投放,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截至9月末,農發行糧棉油貸款餘額16875億元,有力保障了糧棉油市場平穩運行。
中國農業銀行作爲服務“三農”一線的國有大型銀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糧食安全決策部署,把服務“秋收、秋種、秋管”擺在該行“三農”金融工作突出位置,加大政策資源投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目前已制定計劃投放600億元資金支持“秋收、秋種、秋管”工作。
據介紹,農業銀行累計出臺16條專項政策支持糧食全產業鏈。對種業、糧食種植流通加工、農墾、高標準農田項目等,在分類、評級、准入、授信、擔保等方面給予差異化政策。全額保障糧食領域信貸規模需求,對貸款給予經濟資本計量和優惠政策,引導分支行加大信貸支持和利率優惠。今年1月至8月,已在糧食重點領域累放貸款1435億元,同比多投放255億元。
郵儲銀行是營業網點最多的國有商業銀行,長期深耕“三農”。該行積極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落實國家保障農業生產要求,高度重視秋糧收購金融服務,圍繞區域糧食產業,因地制宜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搭建產業鏈生態場景,加快“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全面助力秋糧收購。
郵儲銀行陝西省分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種霽表示,在信貸產品方面,郵儲銀行積極豐富產品種類,加大極速貸、流水貸、產業鏈貸款等投入力度,解決收購大戶融資難題;在貸款定價方面,給予充分的利率優惠,持續降低農戶收購成本;在貸款審批方面,開闢綠色通道,保證農戶第一時間用款需求。近3年來郵儲銀行陝西省分行累計向糧食行業投放貸款超過百億元。
除了銀行等金融機構,農業保險也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承保主要農作物達21億畝,約佔全國播種面積的84%,承保農作物品種超過210種,基本覆蓋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豬等主要大宗農產品,爲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斷探索創新金融服務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金融一直是金融服務中的短板,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需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不斷探索創新金融支持鄉村建設的有效方式。
針對邊遠山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郵儲銀行創新推出“雙基聯動”方式。
據郵儲銀行青海省分行三農金融事業部負責人馬君蘭介紹,所謂“雙基聯動”,是指基層銀行業機構與農牧社區基層黨組織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合作,共同完成對農牧戶和城鎮居民的信用評級、貸款發放及貸款管理。該模式的創新點在於發揮了雙重優勢,即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信息、組織、行政資源優勢與基層銀行鄉鎮機構的資金、技術和風險管理優勢,促進優勢對接和整合。
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城西莊村村民是雙基聯動的受益者。全村種植了1200畝藜麥田,藜麥種植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郵儲銀行信貸資金爲穩產增收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以前,郵儲銀行在烏蘭縣並沒有設立服務點,鄉親們如果有存貸款需求還得跑到德令哈市辦理,來回一趟要花費好幾天時間,現在不同了,我們把‘雙基聯動’辦公室入駐烏蘭縣,離村民們更近了,兩三天就能辦理完貸款事宜,真正做到普惠於民。”郵儲銀行烏蘭縣“雙基聯動”辦公室負責人朱曉強說。
“雙基聯動”將金融服務延伸至農村的“最後一公里”,爲村民提供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基礎金融服務,打造智慧便民服務平臺,建設“足不出村”的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窗口,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郵儲銀行青海省分行在全省共建立“雙基聯動”信貸工作室53個,累計發放貸款超3.4億元,服務農戶4056戶,涉農貸款餘額突破25億元,增速25%。
爲支持糧油全產業鏈發展,農業發展銀行創新供應鏈金融信貸支持模式。工作中,農發行積極推進產銷對接,通過供應鏈金融信貸支持模式支持優質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參與市場化收購。2021年度秋糧收購期間,農發行累計向211家企業發放貸款391億元,實現糧食交易333億斤;2022年度夏糧收購期間,促成企業達成購銷合作意向75項,涉及購銷需求154億斤,發放貸款115億元。
爲助力農民在糧食生產過程中更加便捷地獲得貸款,商業銀行作出積極創新。
農業銀行將糧食領域產品創新權限下放分行。今年1月至8月,農業銀行全行創新“強村規模種植貸”“信保基金貸”“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新糧通”等區域特色產品14個。聚焦糧食領域擔保難問題,因地制宜採用政府增信、糧食存貨抵押、種業知識產權質押、農業設施抵押等特色擔保方式,積極滿足糧食領域各主體融資需求。大力推廣支持市場化運作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目前已在江蘇、湖南等地支持項目36個、發放貸款25.89億元。
農業銀行還對接農業農村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通過“惠農e貸”“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等線上產品和平臺,開展針對性金融服務。鼓勵糧食主產區網點增設服務窗口,延長營業時間,爲各類糧食經營主體提供便捷的支付結算服務。
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如何完善農業支持保障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存在的金融短板亟待彌補。農村地區存在信用體系不完善、信用數據缺乏、抵押擔保措施不夠等是制約涉農金融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專家表示,要夯實金融基礎設施,爲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更好支持。積極優化縣域乃至村域數字金融服務,藉助農村徵信體系建立和小微擔保體系建設,探索適合“三農”的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需要加快推進市場化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島’現象,建設全國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農村普惠金融基礎設施與生態體系建設,從而爲金融活水流入鄉村提供便利條件。”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針對這些痛點,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系統召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總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情況,交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經驗。會議提出持續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刻認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政府牽頭,堅持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充分融入現有區域內信用信息平臺,堅持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堅持做好風險防範。通過整合涉農信用信息,緩解農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優化農村信用環境。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對於解決商業銀行與農業生產者信息不對稱具有重要作用。實踐中商業銀行也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
例如,郵儲銀行創新線上信用戶貸款產品,積極開展第三方外部數據合作,建立更加高效精準的“小額度、廣覆蓋”的主動授信機制,開展並穩步推進農戶普遍授信試點。該行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郵儲銀行評定信用村36.20萬個,評定信用戶634.35萬戶;上線“農村金融服務畫像”數據產品,針對45.67萬個行政村開展精準畫像。信用村建設有力地推動了貸款發放,截至9月末,該行涉農貸款餘額達到1.77萬億元。(經濟日報記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