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政績 三大困境

第一、經濟政策搖擺勞資糾結矛盾:7月底全國工業總會向蔡總統呈遞《2016工總白皮書》,就政黨政治與立法行政、投資環境、兩岸與新南向、勞工、能源與青年等六大議題提出建言。蔡總統卻以政令宣導態度,宣稱新南向政策的重要性,並要求臺企配合與支持,但卻無法保證新政府能替臺商解決南向政策的政治風險。在迴應臺資企業如何脫離缺電、缺工、缺地困境時,總統稱答案在企業主自己身上,並要求業主替員工加薪救臺灣經濟。

蔡總統對當前本土企業經濟困境的認知差距讓人詫異,反商情結的情緒糾結更是表露無疑。主政者實問虛答更暴露無力解決本土企業困境的權力傲慢。未來4年如何避開發夾彎政策,確保政府經貿政策的一致性,將是考驗新政府的嚴肅議題。

第二、國際熱錢來襲臺幣匯率狂升: 我國7月外資單月淨匯入27.04億美元后,8月1日涌入股匯市,熱錢來襲加上國際美元走軟、亞幣全面大漲,新臺幣創下逾5年半單日最大升幅。觀察海外新臺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1個月期換匯點折價幅度也擴大,代表市場認爲外資將繼續進來,使得新臺幣短線看來易升難貶。

國際熱錢來襲,國際禿鷹集團拿臺灣股市當提款機,央行無力阻擋,行政部門更是束手無策。新政府團隊若不能及時處理此一危機,將進一步扼殺臺灣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中國遭美印歐盟的雙反調查:面對全球經濟和整體市場形勢惡化,貿易保護主義擡頭,不少國家更將矛頭指向中國。今年上半年中國遭遇「雙反」(反傾銷、反補貼)案件,共有來自17個國家65件貿易救濟調查案,較去年同期大增67%,其中美國、印度是兩大發起國。

檢視當前我國財經部門對中國大陸遭雙反調查的態度居然是視若無睹、無所作爲!兩岸在全球供應鏈是脣齒相依,許多關鍵零組件都是臺灣提供,大陸遭到貿易戰,連帶臺灣也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長期削弱我國出口市場的國際份額與地位。

新政府即將屆百日執政,但臺灣社會卻瀰漫者動盪與不安的氛圍。新政府官員幾乎全陷入政治意識形態的對立困境,嚴重忽視臺灣總體經濟的緊迫危機;未見採取提振經濟的具體措施,卻醉心於一系列清算國民黨的政治追殺,導致滿意度大跌14%;不滿意度由12.5%攀升至36%。

面對百日蜜月即將結束,蔡政府應快速回歸治國二本:專注經濟發展、穩定兩岸和平。期待新政府能迴歸專業治理,勾勒對外經濟戰略中,政府角色應是幫助臺灣本土企業整合並擴充產業鏈的全球佈局。

政府應以戒慎恐懼的心情,在協助臺商開拓新南向國際市場時,以建立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架構爲先導,並以公開透明的政府治理與穩定匯率的機制,提升臺灣全球競爭力。這應是新政府未來振興臺灣經濟、落實分配正義與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任務。

(作者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暨社會科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