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會張永偉:燃油車盈利空間收縮 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幾年將進入盈利週期

本報記者 尹麗梅 張碩 上海報道

受電動化的衝擊,傳統大型車企目前雖然仍處於盈利階段,但利潤在加速收窄,並且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近日,在2024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論壇上,談及汽車產業發展動態時,中國電動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對《中國經營報》記者作出上述表述。

實際上,行業內對此已形成普遍認知。近兩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以燃油車爲主的車企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銷量、銷售收入、營業利潤等均出現較爲明顯的下滑。

“而與此相對的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如特斯拉、比亞迪、理想汽車等已經開始盈利,跨越了盈利的拐點,堅定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的信心,這標誌着汽車行業正經歷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結構性轉變。”張永偉告訴記者,燃油車的盈利空間在不斷收縮,而新能源汽車的盈利空間在持續擴展,可能幾年以後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進入盈利週期,形成交錯發展的態勢。

替代效應會越來越強

近幾年,傳統大型車企戰略的核心之一就是推動電動化轉型,但是船大難掉頭,轉型難以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

這就造成這樣一種局面:一方面燃油車業務遭到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蠶食”,燃油車業務利潤和規模遭到壓縮;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聲量”不足,尚未建立起“護城河”。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燃油車仍將是汽車市場的主流產品,但毫無疑問燃油車的市場規模會不斷收縮。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披露的數據,在新能源汽車對汽車市場的影響中,增量效應約佔40%,而另外60%是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效應,未來替代效應將會越來越強。

從單月來看,新能源乘用車的零售量已經逼近燃油乘用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披露的數據亦顯示:2024年前九個月,燃油乘用車零售量爲844萬輛,同比下降16%;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爲713.2萬輛,同比增長37.4%。

張永偉認爲,燃油車的規模和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會影響到汽車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這樣的態勢對所有傳統大型車企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如果有些企業轉型的速度太慢,很有可能會被淘汰。

基於這樣的危機意識,各大車企均在加快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節奏。

張永偉談道,從消費角度來講,現在新能源汽車全球消費出現了迭代特徵。歐美的消費者還在關注電動化的基本屬性如續航里程、充電等,中國的消費者已經進入以智能化爲主定義消費的階段,再過幾年可能中國汽車消費將進入更加個性化的階段。因此,就全球市場總體而言,電動化的消費需求將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旺盛。

智能化也賦予了汽車更多的想象空間。智能化功能已經成爲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這意味着傳統車企必須在智能化方面擁有“話語權”。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2024年1—8月L2級及以上智能駕駛裝機量已達605.1萬套,8月份裝配量達到90.7萬輛,L2級滲透率達到46.8%。從功能來看,車道居中控制(LCC)、交通標誌識別(TSR)等滲透率增速明顯,均已突破10%。

相對於傳統燃油車而言,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許多車企仍處於投資和市場擴張階段,因此盈利能力較低,甚至虧損。從全球範圍看,目前只有比亞迪、特斯拉、理想汽車三家新能源車企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盈利。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此前對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虧損是新生事物的必經階段,隨着新的商業模式逐步建立起來,車企盈利狀況會迎來改善。新能源汽車已經展現出相對於燃油車產品的競爭力。

“汽車是一個長週期的行業。雖然目前主要新能源汽車企業仍然處於投入期,很難實現盈利,但是再過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進入盈利週期。”張永偉反覆強調了他的這一看法。

全球合作趨勢勢不可擋

目前,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全世界主要國家共同的方向。

記者瞭解到,全球新能源汽車增長最快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國和新興市場。在中國,近幾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並且增長勢頭一直在延續。在中國市場之外,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電動化是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即使是在沒有強大汽車工業的新興市場,當地也在紛紛推動電動化。尤其是東盟、拉美這些重點區域,政府積極主動地提供了強大的戰略和政策支持,汽車電動化快速增長,發展方向明晰。

乘聯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175萬輛,同比增長22%。

歐美市場是全球最早啓動電動化的區域,不過近期出現了階段性放緩的趨勢。受制於歐洲地區經濟增長放緩、電力保障與成本、缺乏便宜的電動汽車可供選擇,以及德國、法國補貼退出或減少等因素,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出現下滑,尤其是德、法這兩個歐盟最主要的電動汽車市場出現了超出預期的下滑。

整體而言,美國市場的電動化增速也較慢。2023年,美國電動汽車滲透率約爲9.5%,僅爲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相關本土車企放緩了電動化轉型的速度。

在張永偉看來,從行業的整體發展來看,在階段性的放緩和調整背後,電動化和綠色發展仍然是全球主要國家堅持的方向,在歐美市場也有一些積極力量持續涌現,主動進行戰略調整。

譬如,大衆汽車積極推動電動化轉型,並加強同中國企業的深度合作;西班牙作爲歐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國,持續推動本地產業的電動化轉型;雖然整體美國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但是在加州,電動汽車商業模式仍在不斷涌現,加州仍然是汽車電動化的一片熱土。美國市場核心企業和區域仍在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張永偉認爲,目前儘管存在一系列障礙和阻力,但是汽車行業是高度全球化的行業,汽車產業的全球合作趨勢將勢不可擋。

“發展新能源汽車並不是爲了彼此競爭、彼此抗衡,而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新能源汽車是減碳的重要領域。在這樣的前提下,繼續推動全球政策的合作和深度協同是非常必要的,增強互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張永偉說。

可以看到,不少海外車企加深了和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合作,以期補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短板;中國車企和產業鏈已開始加速佈局歐洲、中東、北非、東盟等區域市場,意圖藉助新能源汽車實現全球化。

從近兩年的經驗來看,中國車企需要格外關注政策、法規等方面的事項。

張永偉指出,在標準層面要搭建起檢測認證以及相關互認機制。“現在中國車企已經遇到這樣的問題了,我們的車出去要接受當地的檢測,過多的檢測無形中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而且還有可能出現很多新的壁壘。因此,在新技術特別是在新能源智能化領域中如何進行全球範圍內檢測認證協同,現在已經非常迫切,尤其是對中國車企而言。”

(編輯:張碩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