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後巴黎再現文化奧運 臺灣文化國家隊站上巴奧舞臺

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是一個仿電子花車的半露天舞臺,由紅、綠、藍、粉紅四種顏色組成,臺下則擺上洋溢臺式辦桌風情的紅色塑膠椅。圖/文化部提供

巴黎奧運即將開幕。今年奧運與過去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重現「文化奧運」,在巴黎奧運期間到九月初,巴黎推出擁有近兩千五百項展演計劃的「文化奧運」,爲估計1800萬名遊客提供展演。更在巴黎東北部的拉維特園區(Parc de la Villette)打造巴黎文化奧運園區。園內將出現十多座臨時展館,在奧運期間提供文化展演,除了法國館、還有捷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等,臺灣館也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1912年至1948年的奧運也有文化競技,包括建築、雕塑、繪畫、文學和音樂五個競賽項目。1936年作曲家江文也以「臺灣舞曲」拿下柏林奧運作曲獎第四名,成爲第一位獲得奧運獎牌的臺灣人。而巴黎奧運之所以大手筆重現「文化奧運」,除了花都本身是文化之都,百年前倡議文化奧運的推手—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便是巴黎貴族,1924年的巴黎奧運便有文化奧運。

顧拜旦被視爲現代奧運的推手,奧運的五環設計便是出於他之手。在巴黎於1900年首次舉辦奧運後,他認爲奧運應該結合「肌肉與思想」,與多名藝術家和奧委會成員一起推動「文化奧運」,1912年起共七屆奧運,皆有文化競技項目。1948年的倫敦奧運,73歲的英國選手約翰·科普利憑藉雕刻獲得銀牌,成爲奧運歷史上最年長的獎牌得主。但倫敦奧運之後,文化奧運停辦。2020年的東京奧運原本也規畫大型文化奧運園區,因疫情受阻。

法國決定重現百年前文化奧運的精神後,鎖定法國近郊的拉維特園區爲文化奧運園區。園區藝術總監馬澤裡(Frédéric Mazelly)去年初訪臺。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策展人林昆穎表示,馬澤裡去年受邀參加兩廳院舉辦的「臺灣周(Taiwan Week)」,對臺灣表演藝術深感興趣,也拜訪林昆穎所屬的豪華朗機工。返法後向臺灣提出邀約,文化部兩度赴法勘察場地,敲定合作。

相較於法國館等展館,「臺灣館」其實是一個仿電子花車的半露天舞臺。林昆穎透露,原本打算直接搬運一部電子花車到巴黎,礙於法規作罷。此一電光舞臺由紅、綠、藍、粉紅四種顏色組成,臺下則擺上洋溢辦桌風情的紅色塑膠椅。他們也安排了暫時保密的「報喜」機關,只要臺灣選手獲勝,臺灣館就會秀出特殊影像與燈光。

拉維特園區前身原爲屠宰市場。1982年法國爲了紀念革命兩百週年舉行改造競圖,吸引四百七十多件競圖,庫哈斯、札哈哈蒂等普立茲克獎得主,尚未成名前皆曾參加此一競圖。最終勝出的法裔瑞士建築師Bernard Tschumi,完成的作品被視爲早期解構主義代表作。 Tschumi將一棟建築打碎分爲35件建築,並希望參觀公園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重組公園,爲21世紀公園定義。

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是一個仿電子花車的半露天舞臺,由紅、綠、藍、粉紅四種顏色組成,臺下則擺上洋溢臺式辦桌風情的紅色塑膠椅。圖/文化部提供

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是一個仿電子花車的半露天舞臺,由紅、綠、藍、粉紅四種顏色組成,臺下則擺上洋溢臺式辦桌風情的紅色塑膠椅。圖/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