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難重建美經貿全球領導力 名嘴點出關鍵缺陷

拜登難重建美經貿全球領導力,圖爲他18日在行程中以手勢向跟拍媒體表達對川普不願交接無奈。(美聯社)

倡導全球化、多邊主義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明年1月入主白宮看來以成定局,但他要讓美國再次領導世界諾言,可能困難重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首席外交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指出,不論是國際參與、貿易談判,拜登將受制於國內的反對聲浪,難有進展。

拜登今年1月投書權威學術雜誌《外交》(Foreign Affairs),標題是《爲何美國必須再次領導》(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稱川普(Donald Trump)放棄美國的領導地位,並承諾「拜登的外交政策議程將使美國坐回談判桌首席」。

但拉赫曼指出,紙上談兵遠比真實成功困難,美國就算重返WHO(世界衛生組織)或《巴黎協定》,也不代表就能重回首席,因爲世界發展已和1945年以來美國主導全球秩序不同,而且川普留下的去全球化烙印共和黨繼續掌握參議院,也會使拜登面臨國內反對。

拉赫曼說,「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基於規則的秩序」在華盛頓仍被視爲同義詞,這事實上也適用於20世紀後半段,IMF(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總部華府聯合國總部在紐約,都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秩序基本上是由美國設計。

如今情況已不同,拉赫曼寫到:「2016年川普上臺聲稱WTO(世界貿易組織)對美國不再有用,說美國一直被騙,全球主義者讓普通美國人變得越來越窮。排除川普式的浮誇和偏見,他的言論確實揭露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權力分佈更加均勻的世界,基於規則的秩序已經不再是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在領導應對氣候變遷問題上,拉赫曼認爲中國可能會抵制拜登所倡議、美國另外召開討論碳排放的峰會,要求在聯合國氣候大會解決,而就算各國再次達成共識,美國所有的談判對手或夥伴都可能知道,最終決定權不在於拜登個人,而是民主黨、共和黨分裂掌控的國會

類似問題在經貿方面也會使美國無法恢復領導力。拜登承諾改變「全球傾向保護主義的危險局面」,但他無法忽視川普對自由貿易敵意吸引多少美國選民共鳴,連上屆民主黨籍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都曾因民主黨內反對被迫放棄支持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而且川普上任才3天就讓美國退出TPP。

拜登應對國內選民的方法似乎是承諾讓勞工環境保護領袖從開始就一起上談判桌,但這很可能大幅減慢達成新貿易協定的速度,而美國同時還要面對東南亞國協、中國、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等15國已簽署史上最大自由貿易協定之一RCEP(區域全面性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歐洲正推動加強監管美國科技巨頭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計劃,這些局面都否定了「美國領導」成爲全球治理的解答。

拉赫曼引述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伊肯貝瑞(John Ikenberry)新書,指出伊肯貝瑞提到,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概念必須和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分開,「在一個美國實力不斷下降的時代,美國與其他民主自由國家合作的價值應該被放大」。拉赫曼認爲這很符合拜登訴求,問題是這類說法在學術城市普林斯頓的說服力可能大於在華府的說服力。

結語拉赫曼寫到:「拜登將發現他很難說服美國人相信,美國可以受惠於全球參與,而無須再自動扮演領導者。」但他認爲川普下臺對全球局勢仍是正面影響,「樂觀來看,美國不會再主動摧毀全球機構或國際組織,足以讓擔心和平的人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