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陸「第三條路」可行嗎

(圖/路透

拜登就職後透過數次演講、專訪,以及近期在G7峰會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談話,已經把新政府對外政策,尤其是對中政策清晰完整地向國際社會介紹。簡言之就是,拜登希望與自由民主陣營共同探索出一條與中國相處的「第三條道路」。

爲何稱之爲「第三條道路」,因爲這牽涉到美中關係與實際對比的「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人們熟知的「修昔底陷阱」,即中美必有一戰的情境,無論是冷戰還是熱戰,故相對應的「道路」就是美國對中國的全面打壓與遏制。第二種選擇是「金德伯格陷阱」,指的是中美國力逐漸逆轉過程中,全球領導力出現自然轉移的情境,與之對應的「道路」就是10年前美中共管全球事務的G2模式,這雖是北京樂見,但在今日,無論是華府朝野菁英還是其他西方國家,都對此充滿排斥和焦慮感。

很顯然,拜登政府已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重申「我們不能也不會重返冷戰的對抗與僵化道路」,衆多與大陸有緊密經貿聯繫的西方國家亦不願和北京正面對決,而川普時期吃力不討好的抗中政策也不受華府建制派認同,故美方在主觀客觀上都很難走回「老路」。同樣地,「佛系」接受中國崛起及忍受北京愈來愈大的國際話語權,也在美方眼中視爲「邪路」,故拜登上任後的對中基調雖較前任溫和穩健,但還是把美中「競爭」放在最重要、最優先的位置,鮮少談及「合作」,即便偶爾提及也用了平淡中性的「work with」而不是具有積極意義的「cooperate」。

由此可見,拜登既捨棄了冷戰式對抗道路,又同時強調「民主vs專制」陣營競爭的必要性,展現出拜登在美中關係前景「兩種選擇」之外,希望走「第三條道路」的願望。換言之,美方建制派仍期待塑造出一個政經分離、政冷經熱、以經促政的對中政策路徑,優先透過握緊國際規則主導權,以「馴龍」爲手段,逐步引導大陸經濟多元化,逐步削弱北京政權對經濟資源的掌控。

然而,上述路徑的可行性實在存疑。相較於川普、蓬佩奧等人對中政策是「戰略清晰,戰術混亂」,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卻是「戰術清晰,戰略混亂」。也就是說,拜登政府深知現階段要避免與大陸對抗,也要在與北京的競爭中尋求合作空間,但拜登口中「長期而激烈的競爭」究竟爲了怎樣的長遠目標?美國及西方陣營是否還有能力和決心改造中國大陸的現行政治體制?恐怕民主黨政治菁英內心也沒有答案

因此,拜登政府4年註定對中國大陸「有戰術沒戰略」,自然也很難讓北約東亞傳統盟國對中保持統一陣線。如此一來,國際秩序將進一步滑入「真空期」,美國主導全球事務的能力仍將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而這樣的狀態恰好是北京所認知的「戰略機遇期」以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理想演變方向

作者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