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德華專欄》三中全會 改革分水嶺

中共20屆三中全會將登場。(藍孝威攝)

爲期4天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在15日召開。「三中」有其歷史地位,如鄧小平時代,1978年的11屆三中揭開了「撥亂反正」的改革開放時期;江澤民時代,1993年的14屆三中通過《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在當時對共產黨體制、信仰都是痛定思痛的決定。習近平年代的2013年18屆三中,先出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11年後的今天,是到了改革走進「深水區」的分水嶺時期。

外界對中共20大後三中延宕年餘多所議論,可能基於內部整治,也可能爲做好周全準備。整體來看,如何讓改革內化到體制,且能持續、創新,纔是重點。這次主題訂爲《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顯見「中國式現代化」是關鍵,「全面深化改革」則是針對18屆三中確定的改革方向進行檢討、打底、固樁,但「中國式現代化」卻牽動習近平「兩個百年」的規畫。

大陸學界提到「中國式現代化」都將之作爲經濟「深化改革」的參照面,認爲就是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其後再將習近平近年談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元素放上。實則,習近平念茲在茲的還是實現「兩個百年」。

習近平在2017年19大政治報告就提到,「兩個百年」用兩階段來安排,一是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以15年時間躋身創新型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階段到2050年前,把中國建成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爲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相較經濟面的「闖關」,「中國式現代化」更是國家發展的總戰略。

相較2018年中共19屆三中全會談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次談的是具體的經改。在明年「十五五規畫」起步之際,三中延後召開,預料和習近平針對「新質生產力」、財稅體制、金融及國企改革可能提出「重大舉措」、較大地牽動各方利益有關。

本屆三中全會的決定能否落實,突破「深水區」障礙,將影響習近平的歷史評價。2022年中共20大確立習近平的第三屆任期,習已成爲中共繼毛澤東、鄧小平之後對中國發展最具深遠影響力的領導人,如何讓中國「破繭而出」,這次三中全會將是分水嶺。

中共若能讓經改步步到位,化解社會主義國家建構經濟體制的困境,民主也能逐步到位,甚至凸顯與西方「文明對抗」的體制優勢,對兩岸未嘗不是壞事。大陸愈文明,體制愈健全,臺灣安全保障纔會多;一旦大陸亂,臺灣也得不到任何好處。(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