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出口業調查!臺灣傳產螺絲、腳踏車表現超亮眼
臺灣貿易依存度高達117%,超過中國46%、日本27%、南韓92%;出口競爭力強弱,直接影響臺灣經濟。但衆多出口產品中,政府從卻未公佈哪些有國際競爭力,導致資源難以有效的利用,不利國際市場上競爭。《商業週刊》比較臺灣出口前百大的品項後發現,傳產如腳踏車、螺絲帽等,沒有政府協助,表現反而亮眼。
▲高雄的螺絲、螺帽產業聚落,市佔率能排上全球前二。(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商業週刊》擷取臺灣出口品項8726項中,出口金額前一百大的品項,進行跨國比較,27日推出「臺灣百大出口業全球競爭力大調查」,全面體檢臺灣出口競爭力。
《商業週刊》表示,臺灣產業哪些過去有優勢,但後來被超越?哪些生產條件屬於弱勢?政府資料不是欠缺就是不透明。而這次調查採取學術專業調查方法,將臺灣前百大產業在全球4大市場的市佔率,與國際前3大競爭對手在全球4大市佔率,做一比較,得出「相對市佔」,依「相對市佔」做競爭力的優劣排序。
調查結果按相對市佔高低,分爲以下3個族羣。「優等生」在國際上有強勢競爭力,在生產規模或技術創新上,擁有比較優勢;「中等生」爲目前表現普通的品項,可能過去生產條件出色,但缺乏突破,被後起之秀趕上;「落後生」的生產條件處於弱勢,比較優勢不足。
調查也發現,在臺灣前百大出口品項中,具有強勢國際競爭力、屬於「優等生」者只有22%,其餘近8成都欠缺競爭優勢。
另外,政府強力扶植的「兩兆雙星」、「六大新興產業」,許多產業均落在中後段班,例如液晶裝置、指示面板,綠色能源中的太陽光電、LED照明、能源資通訊、電動車等,均落入中後段班。
調查中同樣也有令人欣喜的發現,許多未受政府關照、未有財團支持、以中小企業爲主的傳統產業,卻是國際市場競爭的「優等生」。例如特殊玻璃材料、腳踏車(左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無線航行輔助器、聚酯加工絲、鋼鐵螺絲帽等,雖缺少政府資源,又受各國關稅協定夾擊,表現依然亮眼。
臺灣大學商研所教授朱文儀分析,政府與其透過租稅、補貼等方式,將社會資源挹注給某一特定產業,不如提供優良的基礎設施與制度環境,讓企業培養出自己的競爭優勢。因爲大力扶植措施,往往降低該產業的名目成本,變相包容該產業的無效率,降低其競爭優勢。
她也說。在各國積極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臺灣卻難以踏上談判桌時,政府欲提升出口競爭力,需要更精準的方法、有效的投入,纔不會淪爲盲目支持或盲目忽視。
《商業週刊》呼籲政府,深度檢視臺灣出口業的國際競爭力,將資料透明化,並加強政府資源的使用效率,以免重蹈覆轍,花人民納稅錢,卻讓受補助產業掉入全球市場中後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