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腦子”爲何熱銷

據《光明日報》報道,最近一段時間,熱衷於情緒價值的年輕人帶動出現了多種虛擬商品新形式,形成了“療愈經濟”的獨特產業,比如“情感樹洞”“好運噴霧”“罵醒戀愛腦”“虛擬蚊子”“愛因斯坦的腦子”。據網購平臺的數據顯示,價值0.5元的“愛因斯坦的腦子”月銷量近5000單,價值0.1元的“虛擬蚊子”也擁有上百單的銷量。

從媒體報道來看,一家售賣“愛因斯坦的腦子”的電商店鋪自稱“拍下後自動長到你大腦上,買過的都說好用”。下單的年輕人當然知道購買“愛因斯坦的腦子”並不會產生什麼實質性的效果,可除了跟風、好玩,更多人購買的或許是一種自我療愈與慰藉。

1元、5毛甚至1毛錢每單的虛擬商品,在年輕人看來,就算無用,花了錢也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它們可能帶來的社交互動、心理暗示、情感慰藉卻是年輕人格外珍視的。被“愛因斯坦的腦子”等虛擬商品帶火的“療愈經濟”,反映出年輕人情緒宣泄釋放調適的新變化、新需求。

在很多父輩的觀念中,身體無病無災就是健康。實則不然,心理、情緒狀況其實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有不少年輕人身體健健康康,但心理問題卻令人擔憂,抑鬱、焦慮等問題纏繞着他們。當下,年輕人往往傾向於在大城市打拼,脫離了“熟人社會”的他們,能用來調適情緒、自我療愈的手段與渠道相對匱乏,他們轉而通過虛擬商品來解決情緒方面的需求,可謂再正常不過。

對於年輕人追捧“療愈經濟”的做法,全社會不妨有更多尊重,對於“好運噴霧”“虛擬蚊子”“愛因斯坦的腦子”等千奇百怪的虛擬產品給予更多包容,讓年輕人的情緒有更多安放之處。

與此同時,也要剖析現象背後的成因,有針對性地幫助年輕人紓解情緒方面的困境。在鼓勵年輕人奮鬥打拼的同時,爲他們的成長成才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良好環境;在教育、醫療、住房等事關年輕人福祉方面,出臺更多優惠舉措,在他們初入社會、拔節成長的起步階段“扶一把、送一程”。

另外,“療愈經濟”走熱的背後,其實也暗藏不小風險,如“情感樹洞”“罵醒戀愛腦”等線上服務可能涉及個人信息泄露,甚至引發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爲。因而,對於新興的“療愈經濟”,也應加以規範管理,不能任其野蠻生長,立好規矩,“療愈經濟”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夏熊飛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