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中藥活絡血循 可有效延緩腎臟病惡化

呂秉勳醫師向病人說明艾灸的方法。(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艾灸肚臍周圍特定穴位,配合醫師治療,溫女士病情控制穩定。圖爲艾灸示意照。(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62歲溫女士患有多年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第四期,雖然未達洗腎程度,也持續在腎臟科就診,但身體始終虛弱,常因疲憊、失眠、腰痠背痛等各種腎臟病引發的尿毒症症狀就醫。兩年前,她爲了調理身體的不適來到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呂秉勳醫師考量溫女士爲慢性腎臟病患者,因此開立不影響肝腎功能的內服科學中藥調理,以抗氧化促進血循與提升免疫力,並輔以鍼灸緩解病人身體的不適,搭配非侵入性的艾灸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

調理兩年來,溫女士的腎臟病未再惡化,身體的不舒服也大幅緩解,恢復體力和精神,也減少跑醫院就診的次數。

控制不佳的高血壓、糖尿病和長期服用止痛藥與來源不明的草藥,都可能造成慢性腎臟病。當腎臟功能衰退,人體無法維持正常代謝時,體內廢物便無法從尿液中完全排出,導致尿毒素囤積在身體裡造成各種不適與併發症,要是進展到末期,就必須以洗腎治療。每位患者病程的進展速度依生活、飲食習慣不同而異,呂秉勳醫師指出,尿毒素的影響是全身性的,除了會危害心血管功能、造血功能,造成血管鈣化疾病與骨病變,末期的尿毒搔癢症更會令患者苦不堪言,因此不管中西醫的治療,都是以及早控制、減少尿毒素爲方向。然而,過去多數人認爲中藥的鉀離子含量高,對腎臟有傷害性,所以少有西醫輔以中醫治療的經驗,往往是病人在西醫治療的藥物用罄,希望以其他治療方式緩解不適時纔會到中醫診間求助。

事實上,不是所有中藥都會提高電解質,影響肝腎功能,近年來,呂秉勳與臺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郭克林醫師爲首的研究團隊就發現,中醫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對延緩腎臟病惡化是有幫助的。呂秉勳醫師說明:「尿毒素累積的情形在中醫觀點是熱毒、血虛、風燥所致,與西藥吸附毒素的概念相當,中醫可藉由中藥競爭吸附毒素、促進毒素代謝,以及具有實證能改善腎功能、非侵入性的艾灸活絡血液循環,幫助尿毒素排出體內,減少毒素累積。針對病人其他不適症狀,亦可透過穴位鍼灸治療。」。以溫女士爲例,她依照醫師的教導,在特定的穴位艾灸,配合中西醫合療跟鍼灸,兩年下來病情未有惡化,不但恢復了精神,甚至在腎臟超音波檢查中發現血液循環比過往更好。

呂秉勳提醒,執行艾灸需要中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建議,不建議患者自行艾灸,此外,他也表示,臨牀統計發現,腎臟病患者及早以中醫介入治療的病況惡化情形比未介入者較爲趨緩,五年存活率亦較高,而針對部分尿毒素引起搔癢症的患者,中醫亦可透過服用中藥、藥浴、藥膏抑制發炎情形,減緩不適,因此,雖然腎臟病無法根治,但依舊可藉由中西醫合療,延緩病情惡化,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