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質公園的極致之美

最近

《我的阿勒泰》“高燒”不止

鏡頭中唯美的阿勒泰以及遊牧民族的自在生活

觸動着許多久居城市者的敏感神經

▲《我的阿勒泰》劇照

阿勒泰在哪裡?

倘若在1個月前,這個問題真會難住不少人

而如今

她熟悉而陌生,親切又遙遠

她也許是這個暑期的旅行計劃

也許是需要去實現的 一個夢想

▲額爾齊斯河上游 攝影/張學文

阿勒泰地處歐亞大陸腹地

位於我國的西北端

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接壤

即便是在新疆內部 她依然屬於遙遠的北疆

除於偏遠 她還是一個地貌多元的地方

山地、丘陵、平原和沙漠

由北向南依次展布

▲額爾齊斯河上游花崗岩地貌 攝影/楊建

億萬年來

地殼擠壓收縮 岩層褶皺斷裂

然後是冰川的侵襲

流水的刻畫 風沙的吹蝕

孕育出最爲神奇的地質景觀

新疆有8處國家級地質公園

阿勒泰就有3處

新疆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 也位於這裡

▲吉木乃神石城國家地質公園 攝影/李忠東

01

可可托海世界地質公園

阿爾泰山

一條磅礴巍峨的山脈

阿勒泰也因它得名 是阿勒泰地區的“金山”

也許正是由於它的存在

阿勒泰纔會有春牧場、夏牧場、深山夏牧場

才成爲哈薩克族傳統的遊牧區

▲哈薩克人轉場 圖片/圖蟲創意

可可托海位於阿爾泰山南麓

通住深山夏牧場的羊道會穿過這片土地

2005年被原國土資源部批准爲國家地質公園

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爲世界地質公園

3號礦脈

富蘊斷裂帶地震遺蹟、額爾齊斯河花崗岩地貌

是可可托海世界地質公園的三大地質奇觀

▲3號礦坑 攝影/楊建

3號礦脈發現於1935年

它擁有世界級大型花崗偉晶岩型稀有金屬礦牀

無論是其偉晶岩的地球化學演化的完整性

還是稀有金屬礦化的廣度和豐度

或是它宏偉而獨特的構造形態特徵 均爲世界罕見

它是中外科學家研究花崗偉晶岩和

稀有金屬礦的經典地區

被列入許多國家的教科書

被稱爲“地質聖坑”

▲很久以前

生活於可可托海的哈薩克牧人便發現這裡盛產寶石

上圖爲海藍寶石。圖片源自網絡

3號礦的礦物種類及其儲量丰度

在世界都極其罕見

發現的礦物多達84種 鈹資源量居世界第一位

鉭、鈮、鋰、銫資源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1941年前蘇聯便開始對3號脈進行勘探和開採

1955年以後 中國收回管理權 開始獨自勘探與開發

▲前蘇聯專家在可可托海

在共和國最艱難的時期

正是從這個礦脈挖出稀有金屬礦

源源不斷地通過額爾齊斯河運往前蘇聯

以抵償我國欠這個國家的外債

據統計 單是三號脈就償還了當時外債的三分之一

所以可可托海礦坑 又有“共和國功勳礦坑”之稱

▲全球獨一無二的額爾齊斯石 圖源/圖蟲創意

因礦而興的可可托海鎮曾經熙來攘往

如今 隨着大批採礦大軍的撤離

這裡已經失去昔日的喧囂

成爲了額爾齊斯河上游一個安靜的小鎮

但長達近百年的開採歷史

仍讓這裡具有一種獨特的氣質......

請橫屏觀看

▲可可托海鎮與3號礦坑 攝影/張學文

阿爾泰山之所以 “物華天寶,金玉富蘊”

是因爲它同時是一條“造山帶”

尤其是發生於1931年8月11日的富蘊8級地震

形成176公里的地表地震斷裂帶

是世界上罕見的地震斷裂帶之一

得益於乾旱少雨、人跡罕至

珍貴的地震遺蹟和各種地震現象

仍被完好地保留在原地

被稱之爲 全球最好的地震破碎帶現場博物館

▲卡拉仙格地震塌陷區 攝影/楊建

由於斷裂的長期活動

沿斷裂帶形成長長的構造幹谷和三個串珠狀盆地

從南至北依次爲

吐爾洪盆地、可可托海盆地、喀依爾特盆地

▲斷裂帶地形示意圖

在日積月累中

阿爾泰山泥砂不斷被流水帶至盆地

形成廣袤的平原和串珠狀的湖泊

這裡土地豐膄肥沃 是準噶爾東緣難得的綠洲

世代逐水草而牧哈薩克人

也因此改變傳統 在盆地邊緣建立起了定居村落

過了半農半牧,半遊牧半定居的農牧生活

▲斷裂帶形成的伊雷木湖 攝影/楊建

可可蘇海 一個沼澤性湖泊

發育大量的浮島而極富特色

浮島之上蘆葦叢生

夏天碧波盪漾 秋天一片金黃

▲可可蘇海 攝影/楊建

與玲瓏雅緻的可可蘇里不同

羣峰簇擁下的伊雷木湖 大氣而壯美

湖的東、北和南側均爲開闊地

阡陌縱橫 農舍儼然 樹木成行

▲伊雷木湖畔阡陌縱橫,農舍儼然。攝影/李忠東

作家李娟曾在《羊道,前山夏牧場》一書中

描繪她看到的地震遺蹟

“身邊是又深又窄的一道溝……

仔細一看 卻是地震斷裂的痕跡

因爲兩岸交錯的石塊和空穴還有着清晰的曾經嵌合在一起的痕跡……

這條兩米多寬的深溝將碧綠完整的草地從中破開

一直延伸至我們所駐紮氈房的那座小山的山腳下。”

而且在前山夏牧場

她還親歷了一次震感強烈的地震

▲一個哈薩克牧人從斷裂帶走過

圖左側爲地震形成的地裂縫。

攝影/李忠東

構成阿爾泰山主體的花崗岩

不僅蘊藏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在可可托海北部的小東溝

還形成了令人驚歎不已的花崗岩地貌

這裡的花崗岩山峰多呈鍾狀、穹狀、錐狀

矗立在碧水彩林之間

▲小東溝花崗岩形成的鐘狀峰叢。攝影/楊建

石峰頂部岩石裸露 圓潤平滑

四周的巖壁陡立 無數溝槽豎向排列如巨瀑飛懸

巖壁上的裂隙間

生長着白樺樹、楊樹和西伯利亞雲杉

秋天 金黃的白樺 火紅的楊樹和青黛色的雲杉

將花崗岩石峰的巍然與壯美

襯托得極爲神奇

▲小東溝花崗岩地貌。攝影/楊建

02

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

“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盤桓賞素秋”

——丘處機

金山是阿爾泰山 大河爲額爾齊斯河

詩中所寫便是阿勒泰的“金山銀水”

在阿爾泰山脈發育的衆多河流中

額爾齊斯河是最爲特殊的存在

因爲它由東向西流淌 最終流入北冰洋

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額爾齊斯河上游。 攝影/楊建

額爾齊斯河是典型的梳狀水系

所支流均發育於河流北側

南側便是準噶爾盆地

布爾津河

最大的支流 喀納斯 便位於它的上游

喀納斯是阿勒泰的頂流明星 幾乎也是新疆名片

人們對它總不惜溢美之詞

如“北國仙境”、“西域明珠”、“人間淨土”

2004年 它被原國土資源部批准爲國家地質公園

也是新疆首個國家地質公園

▲喀納斯河,遠端的山呈三角形

是斷裂形成的斷層三角面。攝影/圖蟲創意

喀納斯湖是一個超級斷陷湖

喀納斯在蒙古語中意爲

“峽谷中的湖”

它是一個河道型的湖泊 湖形隨河流方向展布

長24公里,寬約2公里

平均水深約90米 最大水深188.5米

是我國內陸僅次於長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

▲冬天喀納斯。攝影/圖蟲創意

它的湖面面積約45.78平方公里

雖屬小型湖泊

但容積竟達53.781億立方米

超過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湖的兩岸由泰加林組成的森林景觀

或青黛蔥蘢,或千山紅遍

遠端,阿爾泰山橫亙

海拔4374米的友誼峰若隱若顯

▲喀納斯 攝影/圖蟲創意

山體中部牧場與森林相嵌 是最"阿勒泰"的地方

那仁牧場便藏於其中

喀納斯湖是地質構造與古冰川共同作用的結果

斷層控制着湖的形態和深度

古冰川堰塞使其成湖 因爲湖既大且深

湖怪的傳說始終充滿神秘

▲ 喀納斯湖狀如豆莢,是一個湖道型湖泊。圖源/圖蟲創意

觀魚亭位於地質構造形成的大斷崖

又是天然的觀湖平臺

一道灣吐魯克

羊背石上古冰川刻畫的遺蹟

和古老遊牧民族的巖畫交織在一起

自然偉力與人類文明 跨越時空

▲ 古老遊牧民族的巖畫。圖源自網絡

喀納斯的河灣

灘流和沙洲 勾勒出最動人的曲線

▲ 喀納斯的河灣和森林。攝影/圖蟲創意

月亮灣的碧水、神仙灣的晨霧、臥龍灣的細沙

精緻之極,美麗之極

▲神仙灣 圖源/圖蟲創意

數千年來

先是塞種人的“行國”

然後是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

瓦剌、準噶爾、烏梁海、哈薩克……

據說成吉思汗留在這裡蒙古人

最終成爲了今天的圖瓦人

阿勒泰成爲圖瓦人最後的家園

▲ 禾木鄉的森林雪鄉 圖源/圖蟲創意

而最爲動人是走在轉場路上牧羊人

男人騎在馬背 女人騎着駱駝背上

孩子裝在框裡 框由駱駝馱着

前面是塵土飛揚的羊羣 身後是一望無邊的戈壁

遠處是水草豐美的深山牧場

《我的阿勒泰》中的場境

每一個季節都在這裡的羊道上演

遊牧人的生活與艱辛

成爲別人眼中的詩意

▲ 遊牧民族轉場。圖源/圖蟲創意

03

吉木乃神石城國家地質公園

除了北部的阿爾泰山

阿勒泰西部還有另一個山——薩吾爾山脈

相對於阿爾泰山的峻秀與寒冷

這裡山谷平坦,相對溫暖

是阿勒泰地區優質的夏牧場

▲ 夏牧場。圖源/圖蟲創意

在薩吾爾山與準噶爾盆之間

生長着一片奇奇怪怪的花崗岩地貌

似山非山,似峰非峰

高不盈尺,卻狀貌萬千

千瘡百孔,又極盡奇絕

它們是準噶爾的風沙長年吹蝕形成的花崗岩石蛋地貌

其中吉木乃草原石城便是精華

▲ 吉木乃花崗岩石蛋地貌。攝影/李忠東

2018年2月

吉木乃神石城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這裡是一個“怪石世界”

石丘兀立 石蛋層疊

或如骷髏鬼面 或如妖魔神怪

地質學家稱之爲石蛋

而哈薩克牧民稱爲“闊依塔斯”

意爲“羊羣一樣的石頭”

▲ 吉木乃草原神石城石蛋地貌。攝影/李忠東

神石城的石蛋 分佈於薩吾爾山北坡前山

海拔1400米至2000米之間

多組垂直節理和斜節理

將山體頂部切割得支離破粹

形成狀如蝦、蜈公、鱷魚、螞蟻

等節肢動物的象形景觀

崖牆兩側

形成丘狀峰、石堡、石壁、石牆、石柱等景觀

▲ 吉木乃草原神石城石蛋地貌。攝影/李忠東

山頂

石蛋的渾圓度和分離度恰到好處

恰其海石蛋上

發育着巢狀石穴

就像一個個殘破的蛋殼 或精巧的鏤空石雕

▲ 恰其海石蛋,殘破的蛋殼

是石蛋發育的晚期階段

攝影/李忠東

除花崗岩石蛋地貌而外

克孜裡塔斯山上還有近千個石臼

最大的直徑有五米

最小的也有雞蛋大小 星羅棋佈,妙趣橫生

▲克孜裡塔斯山上還有近千個石臼。攝影/李忠東

神石城的石蛋 發育在草原

河溪、綠草、野花、蒼鷹、巖燕、蟲鳥

岩石的堅硬與冰涼

遇上草原的柔情與浪漫

▲吉木乃草原石城。攝影/李忠東

“怪石”形成的“人物、動物的世界”

遇上真實的人與動物 頓時妙趣橫生

遊牧而來的哈薩克人

他們把牛羊放逐在草原 把氈房搭建在石蛋之間

把文明的遺蹟留在了巖壁上、洞穴中.....

▲山下的遊牧區 攝影 / 張學文

阿勒泰的美

作家李娟已經寫得很多了

阿勒泰更爲久遠的來龍去脈

其實就藏在這些地質景觀裡

它們既是美的源頭

又是最極致的美

參考資料:

[1].李忠東,富蘊斷裂帶 阿爾泰山的“傷疤”,中國國家地理 2020年第04期

[2]李忠東,喀納斯,中國“雄雞”最美的尾羽

關注公衆號,收看更多有趣內容

撰文|李忠東

編輯|李忠東 李馨宇

攝影|楊建 李忠東 張學文

部分圖源|圖蟲創意

本文由俠客地理公衆號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