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靠進口!掀開國產電動車的遮羞布,一旦斷供只剩一家華爲智駕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雖然在國內外非常紅火,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中國還是沒有掌握?

的確,在新能源汽車瘋狂崛起的時代,同時各大車企也面臨着一個困境。

那就是在目前的國產電車所使用的芯片國產率只有10%,剩下90%的芯片還要靠外國進口。

芯片的關鍵

從技術角度來看,一輛傳統油車上所需要的芯片大概在500顆以上,而大部分新能源汽車,需要的芯片數量則上升到了3000顆。

這些芯片種類不同,提供的用途也不一樣。

普通家用車中所用的雨刮器、車窗、門鎖、空調以及換擋器和照明設備等等都需要芯片來控制。

電動汽車內的智能化更不用多說,汽車能否使用智能駕駛,都要看有沒有搭載強大的芯片。

可以說,如今除了特斯拉和華爲,其他任何考慮研發高階智能駕駛的車企,都離不開一家公司,那就是英偉達。

殘酷的現實

就如同國產手機想要做高端離不開高通一樣,現如今的國產汽車想玩智能駕駛,大多數都要用到英偉達的芯片。

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具備高級輔助駕駛功能的汽車中,百分之52都在使用英偉達芯片。

英偉達研發的Orin-x芯片是衆車企的最愛,也如今也最貴的芯片。

前段時間大火的小米SU7以及蔚來多款汽車上都裝載了2-4顆英偉達芯片。

強如比亞迪都在今年因爲市場競爭,不得不宣佈與英偉達達成合作,下一代比亞迪高端電動汽車,都將使用最新款的英偉達芯片。

而各大車企不僅要給英偉達交付買芯片的錢,每年還另外要交大把大把的授權費。

可爲什麼英偉達芯片最貴,各大車企何不找一家便宜的芯片,來減少自己的造車成本呢?

其實,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爲英偉達芯片的算法,是當今最強的。

在當今的智能駕駛賽道,比拼的就是一個安全和性能。

玩過三A遊戲的朋友應該都瞭解,英偉達在光追等軟件技術上的優勢,以及與遊戲的適配能力,都是最強的,可以說已經到了對手不能逾越的地步。

所以,英偉達在圖像處理技術上的優勢,理所當然的沿用到了芯片上。

眼下,高級的智能駕駛,大多都偏向重感知的技術路線,車身上的激光雷達以及攝像頭等傳感器,都需要芯片對圖像做出高速的實時計算。

圖像處理又是英偉達的絕活,軟件、硬件以及生態,英偉達全部都有,自然就成了現在最強的芯片。

而讓人欣慰的是,華爲研發的智能駕駛芯片雖然和英偉達有一定差距,但還是一衆芯片中的佼佼者,很有潛力。

但電動汽車遠不止智能駕駛一個優勢,智能座艙也是大部分人選擇電動汽車的原因。

電動汽車上的冰箱彩電大沙發,以及超級智能的語音助手,這一切都離不開大算力車機芯片的加持。

可目前,大部分汽車在宣佈自己的智能座駕芯片時,大多都會異口同聲:高通驍龍8295。

沒錯,這個統治了手機市場的高通芯片,如今又來統治電動汽車市場了。

當下買電動汽車都會有人說,不要看什麼冰箱彩電大沙發,最主要的就是車機芯片。

因爲車機芯片決定了車輛性能的下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大部分的功能都是依靠車機芯片完成的。

無論是大屏幕的流暢程度,還是語音或者手勢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功能,都是依靠車機芯片完成的。

而高通驍龍8295,可以說是當今汽車市場性能最強的一款芯片。

這麼一看,國產電動汽車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不管是智能駕駛的芯片,還是智能座駕的芯片,所使用的都不是中國自產的。

英偉達和高通這兩家公司可以說是壟斷了國內80%的市場。

而我們自產的芯片只能應用到車輛傳感器方面,比如門把手,雨刮器等技術門檻較低的方面。

最爭氣的還要屬華爲,先不談芯片的技術和性能,敢於自己創新自足,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更何況華爲芯片的性能也不妨多讓。

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想到手機領域和電腦領域。

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手機領域,除了華爲自己研發的麒麟芯片,以及一部分低價位的手機使用的是國產芯片外。

可以說幾乎全部的高端機型使用的都是聯發科和高通的芯片。

這種現象所帶來的危害可以說是讓人記憶猶新。

2018年,華爲因爲5G事件,被美國以及多個國家同時制裁,手機方面面臨的則是系統以及芯片雙雙禁用。

可以說當時的華爲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時刻,在2020年這種5G手機時代,華爲卻只能發佈4G手機。

芯片用的都是庫存剩下的,所以當時的華爲出現了高價低配的情況,這讓衆多消費者望而卻步,高端手機的市場份額只剩下了6%。

然而,華爲自身的技術足夠強硬,沒過多長時間華爲就宣佈了自創的鴻蒙系統,芯片也是自給自足,再也不怕任何外國企業卡脖子。

在電腦領域,這種外國仗着自己有實力就隨便欺負人的狀況更加明顯,在電腦顯卡方面,英偉達和英特爾壟斷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導致每次英偉達發售最新的產品時,一塊小小的顯卡就能賣到上萬元,最誇張的是,每次都是供不應求。

到了電動汽車市場,我們依然重複着這樣的尷尬局面,高端芯片都要從外國進口,國產芯片根本無法替代。

2020年出現的汽車芯片荒就是最好的警示,當時的汽車行業缺少芯片,這讓當時主流的核心芯片漲價了幾倍甚至幾百倍。

這使得當時的汽車不僅成本上升,有的產品甚至因爲芯片問題不得不減配甚至是停產。

在當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背後,芯片的自給率還是要重視,否則說不定哪天被人卡住了脖子,到時國產車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