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家平臺披露逾期率爲0 網貸信披透明度不樂觀
(原標題:80家平臺披露逾期率爲0 網貸信披透明度不樂觀)
進入3月末,離網貸備案驗收的大限時間又近了一步,P2P平臺都使出“渾身解數”積極準備。然而,在信批環節,多數平臺則是遮遮掩掩。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了118家已接入中國互金協會登記披露服務平臺的P2P機構發現,80家機構的逾期率爲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逾期率爲零的數據頗爲反常,相較於傳統銀行,網貸行業借款人的風險更大,之所以出現零逾期率,很可能是網貸平臺選擇性地“模糊”了該重要數據。
80家網貸平臺零逾期?
近期,網貸平臺2017年財報披露,業績可謂一家蓋過一家,但在持續增長的高利潤背後,“如影隨形”的是逐步攀升的逾期率和壞賬率。3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對中國互金協會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已接入的118家網貸平臺運營數據進行梳理髮現,80家機構披露的項目逾期率和金額逾期率均爲零。
據瞭解,該登記披露服務平臺共涉及27個數據指標,包括交易總額、交易筆數、融資人數量、投資人數量、項目逾期率、金額逾期率等。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有80家機構所披露的項目逾期率及金額逾期率均爲零,其中不乏愛錢進、玖富普惠、翼龍貸、有利網等知名平臺。另外38家機構的項目及金額均出現了逾期數據,其中財路通項目逾期率最高,爲98.42%,其次是微金客,項目逾期率爲15.38%。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如果機構選擇不披露,指標下面一般顯示爲零。“零逾期是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並不能隨着技術手段、風控手段,以及其他的任何外力而被完全消除,從金融的邏輯來講,如果不存在逾期的話,那它就不是一種金融產品,必定有風險。”該人士表示。
平臺數據遭質疑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零逾期率並不意味着網貸平臺擁有超強風控能力,更有可能是平臺並未披露相關信息。
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爲1.74%。分析人士認爲,P2P網貸平臺的借款人資質整體上較商業銀行借款人低,風險則相對更高,按此邏輯,P2P網貸平臺公佈的逾期率顯然不合理。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看來,P2P網絡借貸面對的是市場正規金融體系裡無法拿到融資的客戶,風險相對更大,逾期率爲零是很不合理的表現。
在麻袋理財研究院研究總監路南看來,單一指標沒辦法全面反映平臺逾期情況,逾期率還要結合代償金額來綜合評價,而現在絕大多數平臺沒有披露這類指標。
於百程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降低逾期率需要通過提升風控水平、提升放款標準和第三方代償來實現,而對於借貸業務來說,借款人逾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維持在合理的逾期率水平就是正常的。逾期指標並不會和備案直接相關,但對逾期數據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是監管方所要求的,如果信披不合規,會對備案產生影響。
信披規範約束力有待加強
在分析人士看來,互金信披平臺應起到充分整合行業內數據資源,方便投資人對比分析平臺的交易運營狀況,從而做出理性投資的服務作用,互金信披平臺目前的約束力仍有待加強,充分說明信息披露是不準確的,從監管角度來說,要制定相應規定和措施,協會應起到客觀、公證的信息披露作用。
路南進一步指出,上述現象反映出目前監管對於網貸平臺逾期率統計口徑比較寬鬆,之所以有這樣的統計口徑,可能是監管考慮到了行業大環境,平臺用各種方式保障了用戶的本息,監管可從風控和信披兩方面下手,一方面確保平臺有完善的風控體系,另一方面調整指標體系,強調代償數據披露,使數據披露有更好的效果。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10月17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向會員單位下發了《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互聯網消費金融》團體標準,定義並規範了27項披露指標,在業務運營信息披露方面,根據標準,從業機構應披露催收管理、信用報送等信息。其中,催收管理內容包括對產品消費者的催收主體、催收方式、流程及行爲規範等信息。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加快合規轉型的關鍵時期,互金協會重磅宣佈此份文件,再次凸顯出監管層對規範互金行業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隨着相關文件的不斷出臺,也將推動互金行業走向更加規範、健康的道路。“監管方需要督促平臺透明如實地披露逾期和壞賬情況,形成各方監督機制,使得逾期率成爲平臺非常重視的一項風險管理指標,不斷改進和優化。”於百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