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PPI飆升 學者示警廠商避險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佈的六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顯示,六月PPI年增率飆升至百分之三點五四,是近十六個月新高。學者示警,電價調漲、基本工資調升、減碳、綠色通膨,都可能持續推升下半年的PPI。
主計總處官員分析,六月PPI較上年同月漲百分之三點五四,主因電力設備及配備、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制品、電子零組件等價格上漲,加上四月起電價調漲所致,惟中油調降電業用戶天然氣價格,以及禽畜產品、食品及飼品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主計總處指出,PPI自二○二一年開始編制,二○二二年一月起始得計算年增率,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年增率上一次高點是發生在二○二三年二月的百分之三點七二,隨後開始回落。
未料,今年四月漲勢再起,四月漲百分之二點○六、五月漲百分之二點七五、六月衝破百分之三飆上百分之三點五四。今年第一季還呈負成長百分之○點○四,第二季明顯升溫至百分之二點七八,上半年則漲百分之一點三七,反映廠商生產成本加劇。
智庫提醒,廠商面對生產成本攀升,應從降低成本,轉爲重視避免風險的概念,這纔是中長期要面對的問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臺灣電價每年都在漲,且隨核能退場,未來如果國際景氣明顯轉好,屆時廠商火力全開衝刺產能,臺灣有可能會開始限電、缺電,一旦電價又高又不穩定,就會迫使廠商撤出臺灣,衝擊臺灣競爭力。
面對已開始蠢動的PPI,吳大任指出,廠商短期會思考如何讓成本降下來,也可能考慮裁員,以減少人事成本來彌補其他生產成本的上升,但中長期就可能會重新思考要將生產基地配置到哪些國家。
中經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馨蕙指出,原物料價格波動有來有回,已不再是廠商面對生產成本攀升的最大難題,廠商應把重心放在如何分散製造、數位轉型、開發次要供應商、提升產品的特殊性和差異化,以因應地緣政治改變,這纔是更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