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成功育成國內自產甜椒 維生素C比奇異果高2倍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同針對臺灣栽培環境,歷時6年成功選育具豐產及抗病特性的紅色及黃色甜椒新品種「臺中亞蔬1號」及「臺中亞蔬2號」,吃起來比國外進口的甜椒甜,維生素C比奇異果高兩倍。(李欣恬攝)
近年隨着國人飲食與料理方式趨向多元化,消費市場對甜椒之需求亦逐年提升,目前主要品種爲歐美國家育成及進口,農友選擇受侷限,爲改善產業困境,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同針對臺灣栽培環境,歷時6年成功選育具豐產及抗病特性的紅色及黃色甜椒新品種「臺中亞蔬1號」及「臺中亞蔬2號」。(李欣恬攝)
近年隨着國人飲食與料理方式趨向多元化,消費市場對甜椒之需求亦逐年提升,目前主要品種爲歐美國家育成及進口,農友選擇受侷限,爲改善產業困境,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同針對臺灣栽培環境,歷時6年成功選育具豐產及抗病特性的紅色及黃色甜椒新品種「臺中亞蔬1號」及「臺中亞蔬2號」,吃起來比國外進口的甜椒甜,維生素C比奇異果高兩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科助理研究員林煜恆表示,國內有自行種植的甜椒意義重大,未來若因外在特殊因素無法獲得國外種子,還有自家的甜椒種子可使用,不一定要仰賴國外進口。
依據農糧署統計資料顯示111年甜椒栽培面積達1,242公頃,秋冬季主要種植於中南部之平地,夏季則多種植於中部山區,並以紅色及黃色的方形甜椒爲主要生產種類。近年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影響,作物病蟲害發生頻率及危害程度加劇,常造成農友栽培的困境及經濟之損失。
臺中農改場爲解決此困境,該場自106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合作,以選育具豐產且抗病的方形甜椒品種爲目標,歷時6年成功育成「臺中亞蔬1號」與「臺中亞蔬2號」。前者色澤由綠轉紅,果重150-200公克,可抗番茄嵌紋病毒及馬鈴薯Y病毒,並對辣椒葉脈斑駁病毒及番椒疫病具耐病性,後者色澤則由綠轉黃,果重160-210公克,可抗辣椒葉脈斑駁病毒、馬鈴薯Y病毒及細菌性斑點病,並耐番椒疫病。
兩品種皆爲雜交一代品種,具果肉厚、果面平滑亦光澤,及植株着果連續且果實不易脫落之特性,每分地產量可達6,600公斤,優異性狀及產量特性非常具有與目前市場流通品種競爭的潛力。
臺中農改場最後表示,「臺中亞蔬1號」與「臺中亞蔬2號」已分別於111及112年取得植物品種權,未來將辦理品種非專屬技術授權。該場亦積極推動農藥減量政策,以「精準用藥」與「友善資材」搭配使用之綜合防治管理技術,在設施甜椒各個生育期對症下藥,降低白粉病、細蟎及薊馬等生物性的危害。該場認爲該兩種豐產、抗病的甜椒新品種未來順利推廣於產業應用,並搭配該場建立之IPM技術,可生產安全優質的甜椒,並嘉惠農友與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