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徵兆中了恐是肌少症! 醫教1招快速自我檢測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根據國健署統計,臺灣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爲23.6%、女性爲18.6%。(示意圖/Shutterstock)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根據國健署統計,臺灣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爲23.6%、女性爲18.6%,若能及早發現就可及早改善。上醫堂中醫師陳勇齊提供1簡單方式,來快速檢測是否有肌少症情形,即用雙手大拇指和食指在小腿肚最粗的地方圍一個圈,若縫隙很大就要提高警覺。除此,醫師表示,也可透過日常生活觀察來判斷,並列出5個值得留意的狀態,像是樓梯爬2~3階就要休息、行走8公尺需超過10秒鐘。

中醫陳勇齊在臉書粉專「上醫堂中醫診所」發文表示,40歲後每10年會流失約8%的肌肉量,若未盡可能減少肌肉流失,就會逐漸變成肌少症。另外,醫師指出,肌肉流失除了身體退化外,外在原因也會導致,包括慢性病、久病躺牀、平時缺少運動及營養不良等。他提醒,當家中長輩因牙齒脫落而不易咀嚼食物、進食量減少或在家中久坐缺少運動,就要觀察是否有肌少症的情形。

至於該如何知道肌少症上身?陳勇齊分享1個簡單的方式來快速檢測,即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小腿肚最粗的地方圍一個圈,觀察圓圈是否有縫隙,若縫隙很大就是警訊。

除此,也能借由觀察日常生活情況,來判斷是否有肌少症的可能。陳勇齊列出5個值得留意的狀態,分別爲行走8公尺需超過10秒鐘;提起4~5公斤物品感到困難;從椅子起身需用手扶着握把或是撐着桌面;無法一次爬10階樓梯,可能爬2~3階就要休息;過去1年內,跌倒次數大於2次以上。

肌少症對生活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陳勇齊指出,當肌肉量流失,肌耐力也跟着減少,會出現手臂無力無法搬提用品、大腿走路後痠痛使討厭外出走動、平時走路容易跌倒等情況,久而久之容易使生活型態轉爲靜態,但其實肌肉越不動越容易退化,形成惡性循環,更會增加長者跌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