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創業歷程濃縮至2小時,這部音樂劇爲何如此直擊心靈?
文:中外管理傳媒內容中心主編 辛國奇
“今年是海爾集團創業40週年,國家級院團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以海爾40年的創業故事爲原型,打造首部中國製造業現實題材原創音樂劇《潮起東方》,再現民族企業奮鬥歷程,講述海爾如何用四十年光陰踏着時代浪潮,走向世界、引領全球……”
這則消息出現在中外管理傳媒的微信工作羣,一時間“炸開了鍋”。
的確,得知海爾要在“40歲”時搞一部音樂劇時,包括我在內,多少還是有些“吃驚”的。
不過,仔細想想,海爾一直在“自以爲非”,此前對直播並不“感冒”的海爾創始人張瑞敏,也能攜思想文集《永恆的活火》出現在董宇輝的直播間,恰恰證明,在海爾,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中外管理傳媒給大量優秀企業在週年慶時都出版過紀錄成長的書籍,我本人也爲不少企業撰寫過企業成長史,包括世界500強和上市公司。梳理企業成長脈絡,總結其獨特的成功路徑、管理邏輯、理念、方法、經驗和模型,並故事化呈現,這是中外管理的強項。但即便是我這樣的“老手”,也覺得要把40年的恢宏歷程,結合中國崛起的大背景,宏大敘事般融入音樂劇中,可謂難度極大。
其他題材,藝術創作時可以“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但知名企業的故事和案例,都必須是真實可感的,不能有任何隨意編造的成分。製造業這一看似冷冰冰的行業,首次以舞臺劇的形式展現,難道要將車間廠房搬上舞臺嗎?劇中的“張首席”,會有指揮若定、決策果斷的味道嗎?
所以,我開始思忖:海爾爲什麼要這麼做?他們究竟怎麼做?
不是爲了“謳歌”過往,而是爲了激勵來者
於是,在前往觀演的路上,我搜索起《潮起東方》的資料,偶然看到了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夏徵宇在《潮起東方》劇本論證會上的發言,一下打消了我的疑慮:“工業題材的文藝創作還有一個不容忽略的難題:主創者很容易陷入那些車間廠房之內,陷入工藝技術細節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難以自拔。不說這些技術細節呢,似乎‘工業味兒’不足,沒有工業特色,但如果採用了某些專業技術術語,又會擔心一般觀衆聽不懂,因而又常常試圖用更通俗些的語言去予以詮釋,結果就更亂了,變成了枯燥的技術講座,讓導演也不知該如何處理。值得肯定的是,以上這道難題,被《潮起東方》的主創們較好地解決了,這就爲後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
工業味道,肯定只是背景,就像這部劇的初衷一樣,絕不是爲了“謳歌”過往,更重要的是爲了激勵來者。
再後來,經過兩個小時如癡如醉的視聽盛宴之後,我和同事們的感觸是:新穎且震撼!
從一開始的好奇與期待,到逐漸被深深吸引,直至完全沉浸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驚喜與感動。無論是視覺上的強烈效果,還是聽覺上的美妙旋律,抑或是整體氛圍所營造出的獨特情感共鳴,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既興奮又滿足。
整部音樂劇內容非常豐富,幾乎涵蓋了海爾從創立到如今成爲全球知名企業的整個創業歷程,通過精心編排,藝術化再現了海爾四十載的奮鬥歷史及流金歲月。畢竟,演出方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被譽爲文藝“國家隊”,實力非凡。而整個劇本構思精巧,一看就是經歷過多次精心打磨和雕琢,可謂每一幕都浸透着汗水與智慧,每一句臺詞都鐫刻着堅韌與夢想。
多位知名音樂劇演員,通過自己精湛的演技,把那段崢嶸歲月中的人物形象鮮活地展現在觀衆面前。同時,爲了讓這部音樂劇更加引人入勝,製作方採用了多種前沿科技手段來增強視覺效果。比如轉檯、冰屏以及全息影像等技術的應用,使整個舞臺呈現出時空交融的效果,讓觀衆就像乘坐時光機回到了過往,身臨其境般見證了海爾風起雲涌的每一刻。這種藝術化與科技化相結合的創新演繹方式,無疑爲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
能做到此,《潮起東方》已然十分成功。而我更關注的是,整部音樂劇把40年濃縮至2小時後,選取了哪些海爾有代表性的故事,爲什麼這些故事能夠“入圍”,除了展示企業的成長曆程外,它們還蘊含了哪些深刻的管理智慧,同時又能給衆多企業管理者帶來何種啓示和收穫?
其實,講故事,一直是海爾的強項。張瑞敏說過:“提出理念不算困難,然而認同一個新理念纔是困難的。我常想《聖經》爲什麼在西方深入人心?靠的是故事,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推廣某種理念,講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也因此,在海爾創業20週年時,張瑞敏邀請《中外管理》創始人楊沛霆教授到青島總部,決定將自己20年發展積累的全部資料精華,委託《中外管理》以故事漫畫書的形式彙編出版了海爾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海爾的故事與哲理》。把海爾豐富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細小而真實的故事中,達到“一滴水見太陽”的效果。
《潮起東方》中的部分故事,就源自於《海爾的故事與哲理》這本書,以至於我和同事們感到非常“親近”。
串起珍珠的那條“線”
而說起故事,就不得不先說將故事串聯起來的那條“線”,也即脈絡,如此才能成爲一條珍珠項鍊。整部音樂劇的脈絡,沿着海爾集團的6個戰略階段展開,分別是:
名牌戰略(1984-1991):高質量的產品是高素質的人幹出來;多元化戰略(1991-1998):盤活資產先盤活人;國際化戰略(1998-2005):出口創牌倒逼人才國際化;全球化品牌戰略(2005-2012):世界是我的人力資源部;網絡化戰略(2012-2019):從出產品的企業到出創客的平臺;生態品牌戰略(2019至今):創客生增值,增值生創客。
可以概括地說,海爾每一個戰略階段的升級更新,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傳承延續,都始終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對外,永遠以用戶爲本;對內,永遠以“員工第一”,從而激發每個員工的創新活力,繼而創出一個全球化企業、一個世界級品牌、一個引領時代的企業文化。
與海爾自身的階段性劃分不同,中外管理傳媒以海爾20週年、30週年、40週年已經取得的時代性成就,做過相應的歸納:
海爾20年(1984-2004年),海爾以觀念創新爲先導,貫徹“斜坡推球”的發展理念和“真誠到永遠”的市場理念,成功塑造了海爾獨特的以品質和服務兩輪驅動追求卓越名牌爲代表的文化基因。這種領先時代的文化基因,不僅助力海爾在激烈的市場經濟初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樹立了自己獨有的品牌特色和調性,代表中國企業首次登上了哈佛講壇,還爲其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爾創業20週年,我們認爲海爾的時代性貢獻,主要表現在“組織文化創新”上。
海爾30年(2004-2014年),在20週年文化創新的基礎上,海爾在隨後10年裡以前無古人地創新“人單合一”模式爲核心,推動企業內部創新與外部市場資源的高度協同。也就在這個階段,海爾發展的核心動力和目標,從“造物”轉向“造人”。
海爾創業30週年,我們認爲海爾的時代性貢獻,主要表現在“組織機制創新”上。
因此,在2014年海爾創業30週年之際,海爾集團組織了一次重要而務實的活動:創客大賽。用對人潛力的充分激活,來作爲海爾未來發展的主要引擎。
與此同時,海爾在國際化步伐中也在不斷加速,並在中國市場和全球範圍內開始發力高端創牌戰略,以2006年創建“卡薩帝”爲代表的本土高端家電品牌爲起點,通過跨國併購和文化整合,開始陸續構建面向全球高端家電品牌矩陣。
海爾40年(2014-2024年),一方面隨着“人單合一”機制步入成熟,開始全方位發揮核動力,一方面通過全面“走進去”的國際化戰略成功在日本、北美、歐洲、中東等地區佈局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實現了全球資源的整合與協同,並迅速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同時,海爾通過“走上去”戰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高端產品開發,如卡薩帝品牌的爆發崛起,逐步在國內高端家電市場佔據了獨樹一幟的強勢地位,同時攜手GE、AQUA、斐雪派克等全球化品牌,開始嘗試自有高端品牌的國際化佈局。如今,海爾已經成爲全球主流國家和市場的主流高端品牌。
我們判斷,海外業務拓展及其挖掘,恰恰是海爾在“海爾是海”理念指引下,可以在新時代繼續獨樹一幟的全新價值亮點!
可以看出,海爾在20週年時,出了“故事與哲理”,30週年時,搞了創客大賽,如今40週年,出品了音樂劇。每一步,都貼合了時代,引領了潮流。
頓悟的力量
說起海爾的故事,有一個故事婦孺皆知,那就是在1985年砸掉76臺有瑕疵的冰箱,這已然成爲海爾品牌的“視覺錘”,也成爲影響中國當代商業史的15個決定之一,甚至幾十年後還引發了諸如“砸PC”之類的模仿效應。
《潮起東方》正是以此爲“覺醒的開篇”,娓娓拉開序幕。伴隨着“今天不砸了這些冰箱,將來,人家就會來砸咱們的工廠!”的豪言,錘起錘落,覺醒了第一代海爾人的質量意識。3年後,海爾獲得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質量金牌,從此奠定了海爾冰箱在中國電冰箱行業的領軍地位——真可謂“砸”出來的世界品牌。
創牌階段的海爾,正始於張瑞敏的壯志初心:“我們能不能創造一個讓中國人可以爲之自豪的世界品牌呢?”
不過,剛開始,這確實只能是一個夢。
面對當時不足600人的集體小廠的管理混亂,張瑞敏開出了現在年輕人肯定想不到的“處方”——“十三條廠規”,其中兩條竟然是:“不偷工廠裡的財物”“不準在車間裡大小便”。這些今天看來讓人啼笑皆非的規定,成爲中國企業管理史上的經典印記。
有了務實的管理制度並狠抓落實後,1985年,青島電冰箱總廠實現了當年引進、當年開發、當年生產、當年扭虧、當年盈利、當年發展的基本目標,一舉走出了產品生產的困境,從而與中國企業現代化同步同構地進入了商品生產軌跡。
多元化戰略階段的海爾,最引以爲傲的是通過“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案例,在1998年成爲第一個進入哈佛商學院案例庫的中國企業,而此前,哈佛商學院一直關注的都是歐美、日本等企業的管理。《潮起東方》對此進行了生動的演繹。
而各類因靈感而生的創新產品,《潮起東方》也不惜“筆墨”地進行了情景再現。也許不少人知道海爾在2016年通過微博粉絲互動,而定製出的一款宮殿式迷你冰箱“冷宮”。但估計累計銷售200多萬臺的“會洗地瓜的洗衣機”、滿足中東人一次性洗多件長袍需求的“大袍子洗衣機”,爲日本上班族解決空間問題、小身體大容量的“超薄冰箱”,解決泰國易滋生黴菌問題的“自清潔”空調,很多人對其中的來龍去脈都知之甚少,《潮起東方》都進行了還原。
現如今,內卷環境下,“不出海就出局”已成爲衆多企業面臨的現實挑戰。而國際化戰略階段的海爾,當年是如何成功“走出去”亮出中國造,並在美國紐約著名的曼哈頓購物廣場前,7小時賣出7000臺海爾空調並創美國銷售紀錄的?海爾又是如何在美國南卡州建造海外工廠的?想必這些情節,會有很大的現實借鑑意義。
在網絡化戰略階段,海爾顛覆科層制,變成無數小微,小微再組成動態的生態鏈小微羣。潮起東方的海爾,將自己這艘“泰坦尼克號”,變爲了一個個“哥倫布號”,孵化出了包括雷神科技在內的多家創新型企業。同時,海爾還打造了以用戶爲核心的大規模定製平臺卡奧斯,進一步推動了企業的網絡化轉型和創新發展。
到了生態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又成功提出並實踐了物聯網生態品牌,把故事推向了高潮。2018年5月,張瑞敏首次提出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概念。2019年海爾成爲BrandZ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上榜的“物聯網生態”品牌。如今,海爾的生態探索不斷深入,場景品牌三翼鳥吸引了數萬個生態方進入,他們圍繞用戶需求共創智慧生活體驗。
海爾併購三洋白電,並將“人單合一”理論落地日本,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日本終身僱傭制、論資排輩、年工序列制等觀念根深蒂固,海爾通過“人單合一”,打破了固化的年功序列制,最終成功盤活三洋,助推雙品牌成爲日本市場的黑馬。期間,海爾與中外管理在2013年聯袂打造的《海爾亞洲造》文章,詳實紀錄了這一歷程。併購前,三洋白電虧損了8年,但2012年,海爾在日本市場的銷售額爲2011年的4.5倍。目前,海爾在日本市場的冰箱和洗衣機年度份額成爲行業第一。
通過音樂劇的形式,《潮起東方》將這些重要的節點和事件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觀衆,讓人們更好地瞭解海爾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也提供了諸多寶貴的管理經驗。
到這裡得打住了,否則就真成劇透了。總之,這部大戲不僅僅是一部舞臺劇,而是一堂實實在在的管理大課。
學習,本質上是逆人性的。人類天性追求安逸、趨利避害,在用新認知替代舊認知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個不適應的階段。而音樂劇天然的藝術性與娛樂性,似乎大大減低了這一“痛苦”。
在此建議廣大企業管理者在“看戲”的時候,不妨進行“代入式”觀看,比如:如果當時讓你來管理,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會怎麼做決策,反過來,可以不可以用這種模式、這種思路進行管理。
或許,與自己相結合的某一個“頓悟”,就能讓人收穫極大。就像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問顧客想要什麼,他們可能會說自己想要一匹更快的馬”,別人看了不覺得什麼,但喬布斯就頓悟出了消費者並不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麼,而是需要企業去引導、去創造需求,繼而讓蘋果能夠不斷推出顛覆性的產品,引領行業潮流。
再比如,松下幸之助提出的“水庫式經營”理念,強調企業在順境時要爲不景氣時作好儲備,積蓄一定的後備力量和危機緩衝。別人聽了不知所云,但這卻像黑夜中的一道閃電擊中了稻盛和夫,深有體會的他將這一理念活學活用到了極致。
《潮起東方》作爲海爾40年發展歷程的集大成之作,能夠引發人們內心深處共鳴的“頓悟”時刻,自然不會少。
真正的偉大,屬於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在音樂方面,《潮起東方》邀請到了著名作曲家譚旋及其團隊負責音樂創作。譚旋帶領團隊創作了26首原創歌曲,每一首都力求契合不同年代的音樂風格。從50後到00後,每一代人的青春回憶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裡面有首歌叫《拼了》,放到當下也極爲應景。
音樂,其實和勞動一樣古老。魯迅先生說,人類的音樂創作,從初民在勞動中的“吭唷吭唷”那裡開始。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曾在《真正的偉大屬於心靈》一文中寫道:“我一直這樣想,我們對於我們所處的文明、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要有一種深切的體驗的話,至少應有三種修養:音樂的修養、哲學的修養、詩歌的修養。這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三個最高的領域,沒有什麼是比它們更高的了。”
而這三種修養,音樂劇似乎都涵蓋了。作爲一種藝術形式,音樂劇的魅力在於能夠通過旋律與歌詞的結合,將情感和故事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傳達給觀衆。
現代人困窘於各種電子產品之中,因此王德峰建議,應該多步入音樂大廳,因爲只有在那裡,才真正出現了音樂作品的物性存在,這就是質料(material)的重要性。“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它是如此的真實,比我們平時所居住於其中的現實世界更加真實。音樂是對潛伏在我們的力量中和我們的生命幸福感中的真理的開啓。在那些了不起的音樂作品中,我們的命運被表達了,我們的希望被表達了,我們的可能性被闡發了,我們的信心來了,這是一個本真的世界的打開。”
記得2017年,有一部名爲《岡仁波齊》的電影,講述了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這部電影當時在整個企業家界產生深深共鳴,很多公司都包場去看,“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更成爲衆多創業人士自我激勵的箴言。
創業之路很像朝聖之路,其中都充滿意想不到的艱辛和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哪怕每天只進步一點點,再大的苦難都可以化解。
總有些事,是不能簡單用效率,而是要用精神去衡量的——尤其在什麼都缺的創業階段。在創業階段,精神與信念,往往是達成目標的關鍵。很多時候,創業精神不是也不需要理所當然的口號,而是匪夷所思的行動。
《潮起東方》,也有《岡仁波齊》的味道,更重要的,它是現場演繹。
的確,在觸手可及的真實世界裡,在偉大的藝術作品中,我們得到的是心靈的愉悅,這種愉悅無可名狀,它給我們的心靈以充溢和偉大。
海爾自1984年成立以來,經歷了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到全球引領的生態型企業的華麗蛻變。《潮起東方》不僅見證了海爾自身的成長與變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整體趨勢——從一個相對封閉落後的狀態逐步走向開放、繁榮,並在全球舞臺上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海爾40 正當潮”。的確,四十不應止於“不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海爾都能緊跟潮流,勇於接受挑戰,不斷創新求變;無論處於何種發展階段,海爾都保持着年輕的心態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這些,都極爲難能可貴。
未來,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相信以海爾爲代表的中國民族企業將繼續秉持創業創新的精神,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爲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注:《潮起東方》已於10月30日在深圳保利劇院拉開首演序幕,後續將在長沙、西安、成都、北京、青島等全國多座重點城市開展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