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3晃後暫停進出,阻尼器能否成爲賽格大廈的“定海神針”?

5月18日下午1時許,一陣不明晃動,將深圳華強北賽格大廈推上了輿論的焦點。

更爲讓人震驚的是,早在5月13日,在裡面工作的商戶就表示,自己感受到了賽格大廈的晃動。

從5月18日到20日,3天的時間裡,賽格大廈發生了3次明顯晃動,直至21日零時暫停進出。華強北商戶以及全國網友的心,亦跟着“晃動”。

事後披露的調查情況顯示,賽格大廈未安裝阻尼器,專家建議,下一步可以考慮安裝阻尼器以提高防風防震能力和舒適度

阻尼器,真能成爲賽格大廈的“定海神針”?

初晃

5月18日1時許,深圳華強北72層高樓賽格大廈突然發生搖晃,隨後樓內人員全部疏散,大樓封閉。

多名親歷大樓搖晃的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在大樓搖晃期間感受到了頭暈、噁心的症狀。這一症狀在從大樓內出來後,便很快消失。

當天下午4時許,便有專家組在大樓周邊用專業儀器對大樓進行了測量。直至當晚6時許,賽格大廈的保安警戒線將大樓圍起,禁止人員入內。

18日下午3時許,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位於華強北的賽格大廈時,許多市民圍在大樓四周,討論着這一大廈的晃動。

公開資料顯示,賽格大廈位於深圳市交通幹道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由深圳賽格集團投資興建,是深圳市跨世紀的標誌性建築。總高355.8米,總建築層79層,地上75層,地下4層,總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

深圳賽格大廈的設計師系高級工程師、著名建築師陳世民設計。在2001年,該建築被評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賽格大廈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大廈,是深圳市跨世紀的標誌性建築。

市民對賽格大廈晃動的擔憂,圍繞在了兩個方面。

一方面,賽格大廈地處華強北核心地帶,地面華強北步行街及數個商場密集,地下則有深圳地鐵7號線、1號線交織。人們擔心賽格大廈的晃動會導致地面開裂,從而影響地面及地下設施

另一方面,大廈內部的商戶們擔心大樓長時間封閉會造成經濟損失。

18日晚6時許,深圳市福田區通報了初步調查情況,經專家初步檢測排查,大樓周邊場地未見地面開裂情況,未見幕牆板塊脫落損壞。

這一通報極大程度緩解了附近市民的擔憂,現場行人紛紛在公安機關的呼籲下散去。

二晃

阻尼器是以提供運動的阻力、耗減運動能量的裝置。在超高層建築中,阻尼器是控制樓體在強風中的擺動幅度的常用工具。

關於阻尼器的討論是事件發生後的前兩天,網友最關心的話題。但商戶們卻沒有時間去理會阻尼器的問題。

5月19日上午,在賽格大廈的1號門,商戶們在保安覈驗身份後,得以進入內部。

19日上午10時許,極目新聞記者通過1號門進入賽格大廈內部,看到1至6樓的賽格電子市場內,有許多商戶正在櫃檯忙碌。4樓一名商戶告訴記者,“有客戶要貨,我需要發一下貨。”

對於商戶來說,他們更加在意的是晃動是否會造成經濟損失。

但就是在商戶們忙於生計的時候,下午1時30分至2時之間,賽格大廈又一次發生了晃動。

極目新聞記者從大廈內一商戶處瞭解到,有其他商戶稱在這個時間段感覺到了晃動。商戶展示的視頻顯示,桌面的桶裝水的水面有密集的晃動。

市民們的心,又一次跟着大樓搖晃了起來。除了大樓商戶、周邊市民,甚至有許多深圳人慕名前來“打卡”。

5月19日下午4時許,相關單位、科研機構專家形成了賽格廣場大廈振動的初步調查結果。

經省市專家研判,初步認爲:一是深圳賽格大廈繫上下震顫而不是左右擺動;二是造成震顫的原因是多種因素耦合,主要是風的影響,還有地鐵運行(兩條地鐵從樓下經過)和溫度的影響(近兩天氣溫升高,溫差達8度,對鋼結構影響大);三是經專家現場踏勘和會商研判,賽格大廈主體結構是安全的,內部結構堅固,各種附屬設施完好。

19日下午4時許,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值班室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上述調查結果是初步結論,具體原因仍待專家組進一步勘測

經專家測量,目前賽格大廈傾斜率位於0.01%-0.02%之間,小於允許傾斜0.2%,遠遠小於規範要求,專家一致認爲賽格大廈沒有傾斜。深圳市將根據樓體結構排查情況,研判大廈恢復開放時間。

而隨結果一同披露的,還有賽格大廈並未安裝阻尼器。

三晃

鑑於該大廈未安裝阻尼器,專家建議,下一步可以考慮安裝阻尼器以提高防風防震能力和舒適度。

極目新聞記者採訪瞭解到,事實上,在我國目前並未有強制要求高層建築加裝阻尼器的要求。但是,在高層建築的防風減震中,阻尼器確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據悉,我國首個大型風阻尼器安裝於臺北101大廈,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阻尼器。而2016建成的上海中心大廈,則是運用阻尼器抗擊大樓搖晃的“集大成者”。

如今在上海中心大廈第125層,人們依然可以看到這枚阻尼器。阻尼器的頂部還有一枚藝術裝置,叫做“上海慧眼”。公開資料顯示,該阻尼器的極限擺幅可達2米,能有效地對大廈進行減振控制。

2018年在臺風“安比”登陸上海時,該阻尼器擺幅達到了40釐米至50釐米。而在2019年臺風利奇馬的影響下,該阻尼器擺動幅度達到將近50釐米。

由於阻尼器的存在,上海中心大廈內的人員,並沒有感受到強烈的晃動。

“這麼高的樓,爲什麼不效仿上海中心大廈安裝阻尼器?”網友們的聲音,很快從檢查阻尼器轉到了爲何不安裝阻尼器。

網友激情討論的時候,賽格大廈卻第三次發生了晃動。

5月20日中午12時許,多位深圳賽格大廈商戶向媒體表示在35樓、55樓、60樓等多個樓層感受到晃動。商戶向極目新聞記者提供的視頻顯示,有魚缸內的水、落地電風扇有明顯搖晃,有保安在通知高層商戶向下撤離。

一時間,賽格大廈再次封閉,任何人員不得進出。

焦急的等待,20日晚官方再次發佈了關於賽格大廈的實時監測通報。專家組表示,根據檢測數據,20日各項檢測數據正常,未超出相應標準要求。

但網友對這樣的通報並不買賬。在網絡上,“加裝阻尼器”等呼聲不時可見。

阻尼器、結構與晃動

阻尼器能否成爲賽格大廈的“定海神針”?

在武漢從事高樓施工、設計的業內專家王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並非每一棟大樓都需要安裝阻尼器。“是否安裝阻尼器,需要考慮建築的剛度及柔度。”王先生說。

“就像我參與設計的一棟大樓,高度是475米,它也並未加設阻尼器。”王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事實上,每一棟大樓都是存在一個擺度,即輕微搖晃的。而他參與設計的這棟大樓,在建設到400米高的時候,測試出的擺度爲7公分,屬於較小的擺度。

王先生介紹,以目前的建築材料來說,高層建築還沒辦法做到“0擺動”。

“實際上,大樓每天都在左右擺動,只是擺動幅度十分小。”王先生說,自己曾參與建設過上海一大樓,這一大樓的擺度近乎達到了1米。

爲何在這一大樓內,人們感覺不到晃動?王先生表示,這1米的擺度過程,可能需要幾小時,甚至半天的時間纔可完成。大多數情況下,大樓內部的人們是感受不到的。

王先生表示,在本次賽格大廈的晃動中,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一擺動過程。因此,大樓內的人感受尤其強烈。

同時,王先生注意到,賽格大廈本次的晃動是上下運動,而非左右。

王先生說,阻尼器大多用於左右的減震,面對賽格大廈這樣的上下運動,可能並不能很好的起到減震的作用。

那爲何在華強北附近諸多高層建築中,只有賽格大廈有明顯晃動?

一名建築學教授向極目新聞記者分析,賽格大廈晃動的主因可能是氣候的影響,近期深圳天氣較熱,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賽格大廈內的鋼結構受溫差影響造成了晃動。同時,賽格大廈地下亦有地鐵運營,錯綜複雜的地下結構也可能造成這一影響。

王先生也表示,在建設賽格大廈時,大樓的樁基可能入巖很深,也可能是遠處的工地在打樁基時採取了爆破手段,震動傳導到了賽格大廈。

但二位專家均表示,目前在賽格大廈內加裝阻尼器可能並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極目新聞記者查詢獲悉,賽格廣場工程圓形鋼管混凝土柱—鋼結構是在國內首次採用的結構形式,當時工程界對此十分關注。

“由於鋼管混凝土結構在內力特徵、承載力、抗震性能及綜合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其推廣應用的趨勢已十分明顯。”在當時賽格大廈的施工技術方案中這樣寫到。

而事實上,該施工技術很快被評爲深圳市2000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建總公司2000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工程建成後也被評爲深圳市優質工程。

而從21日零時起,賽格大廈因晃動事件檢測工作暫停進出,等到相關檢測完成後纔會有序開放。衆多商戶和網友,仍在急切盼望着賽格大廈能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定海神針”。

相關報道:

最新!深圳高樓又晃 管理處:暫停所有業主商戶進出

5月2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賽格大廈商戶處獲取的一份落款爲深圳賽格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顯示:爲確保賽格大廈檢測工作順利進行,不受外界干擾,經賽格集團研究決定,自5月21日零時起,暫停所有業主、商戶、租戶進出賽格大廈寫字樓和電子市場,待相關檢測工作完成後再有序開放,有關事宜另行通知。記者從賽格廣場管理處證實了該通知內容,管理處稱,今天商戶已不能進出了,具體開放時間要等政府部門通知。

5月21日零時起暫停商戶、業主、租戶進出

5月18日12點31分,賽格廣場值班人員接到租戶反映感覺大樓晃動,大樓管理處迅速通過樓層廣播通知樓內人員應急疏散,並安排工作人員引導人員有序撤離。

記者從多位商家處瞭解到5月19日、5月20日中午,賽格大廈曾再發晃動。

5月18日晚上21時至19日下午15時,多家專業機構對賽格大廈的振動、傾斜、沉降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該三項指標均遠遠小於規範允許值,監測數據未顯示異常情況。大廈主體結構及周邊環境未發現涉及安全異常情況,

5月20日,專業機構對賽格大廈的振動、傾斜、沉降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專家組表示,根據檢測數據,各項檢測數據正常,未超出相應標準要求。目前,大廈主體結構安全。產生震動的具體原因仍在進一步覈查

5月20日賽格大廈外景

此前報道

"晃動"的賽格大廈:曾創造2.7天蓋1層樓的"深圳速度"

5月18日下午,355米高的深圳華強北賽格廣場大廈突發晃動,商戶和市民跑步緊急撤離。隨後大廈晃動的視頻在網上刷屏,並登上了微博熱搜。

按照相關部門發佈的官方通報,當日深圳沒有發生地震及颱風。專家在現場未發現玻璃幕牆脫落和地面裂痕,初步認定爲“震顫”導致的晃動,目前大廈主體結構及周邊環境未發現涉及安全異常情況。

5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來到華強北瞭解到,整條街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只是賽格大廈拉起了警戒線,雖未完全停業,但目前只允許1~10樓的商家上樓取貨、發貨

5月19日,華強北街道。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在賽格大廈後門,停了一輛裝滿鋼管和防護網的大型拖車和一輛吊車,中冶建研的勘測團隊正在對大廈進行監測。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深圳市已設立現場指揮部,相關領導和專家還在樓上進行商討,進一步分析原因及擬定應急處理方案。

對於外界關於賽格大廈未安裝“阻尼器”的疑問,賽格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賽格大廈建設的時間較早,當時的結構設計是不需要阻尼器的。目前專家建議安裝阻尼器,但最終的方案還未出來。“六七年前臺風的時候也晃動過一次,但是沒那麼明顯,之後也恢復正常了。目前來看是‘震顫’的原因,大廈還是安全的。” 賽格集團內部人士稱。

賽格大廈“晃動”之後,有言論稱,最近加密貨幣暴漲,華強北老闆們在攤位上挖Chia幣,成千上萬個機械硬盤一起震動,造成大樓共振。對此,一位礦機商鋪的老闆李成(化名)告訴記者,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挖礦需要礦機二十四小時不停電地運轉,賽格市場晚上會斷電,根本無法挖礦。他們看到有的檔口有礦機在運行,只是店家在測機器或者P盤。”

“晃動”後的第二天

這兩天,儘管賽格大廈還沒有恢復營業,但是樓下卻多出一羣“仰望者”,擡着頭、拿着手機拍這個因“晃動”登上熱搜的大廈。

賽格大廈的一位物業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由於專家初步鑑定爲“震顫”導致的晃動,大廈主體結構安全,所以商戶還是可以進出取貨的。拉着一車貨物從大廈走出來的吳先生(化名)告訴記者,在門口登記後就可以上樓拿東西了,不過正門只讓1到10層的商戶上去拿,更高的不讓,“把貨拿出來安心一點”。

5月19日,賽格大廈門口。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不過,一位賣電子產品的劉先生告訴記者,市場半關閉狀態多多少少對生意有所影響,只是讓商戶進去發貨取貨,客人不能上樓。賽格大廈附近圓通快遞的工作人員稱,“這兩天都沒什麼快遞,大樓還沒開呢,沒什麼生意。可能還會影響好幾天吧”。記者進入賽格大廈後看到,一至四樓有一半的商家都將店鋪關了,剩下的部分商家在店鋪門口打包發貨。在一家礦機商鋪門口,兩位銷售人員正在組裝礦機。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他們的生意大多數在線上完成,基本都是礦場老闆這些老客戶,所以大廈半封閉並未對他們造成太大影響,正在組裝的礦機是急着發出去的。

隨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賽格大廈後門,看到門口停了一輛大型拖車和一輛吊車,拖車上裝滿了鋼管和防護網。一位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鋼管和防護網是用來加固外圍的玻璃幕牆的,目前還在等待方案。不過5月20日,深賽格董秘告訴記者,拖車上的鋼管已經拉走了,暫時不需要用到。

在賽格大廈辦公樓門口,多個保安拉起了警戒線,不允許非工作人員進入,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深圳市已設立現場指揮部,相關領導和專家還在樓上進行商討,進一步分析原因及擬定應急處理方案。

5月19日,賽格大廈後門。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不僅如此,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建研)的勘測團隊也在大廈周邊進行不同角度的測繪,測繪人員邊測量邊記錄着數據,一位測繪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當天)一下午的持續監測,大廈的各項監測結果都沒什麼問題。

5月19日22時25分,“福田發佈”的官方微博發佈了最新的情況通報,稱受深圳市住建部門委託,5月18日21時至19日15時,多家專業機構對賽格大廈的振動、傾斜、沉降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該三項指標均遠遠小於規範允許值,監測數據未顯示異常情況。

其中,賽格大廈69層振動最大加速度發生在19日13時51分,均小於《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關於辦公、旅館頂點風振加速度限值0.25m/s²的規定,兩家機構監測幅值分別爲0.045m/s²和0.044m/s²。

另外,經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鑑定中心對賽格大廈傾斜率進行測量,測量結果顯示傾斜率位於0.01%~0.02%之間。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傾斜率測量結果遠低於規範標準(<0.2%)。賽格大廈沉降監測結果在-0.05mm~0.00mm之間,變化值穩定,建築物沉降穩定。

也就是說,專業機構的持續監測結果顯示,賽格大廈傾斜率等各項監測結果符合規範標準,大廈主體結構安全。“福田發佈”再次表示,產生震動的具體原因正進一步覈查中,相關情況將及時通報。

按照5月19日下午記者獲悉的《突發事件信息專報》文件,經省市專家研判,初步認爲:一是深圳賽格大廈繫上下震顫而不是左右擺動;二是造成震顫的原因是多種因素耦合,主要是風的影響,還有地鐵運行(兩條地鐵從樓下經過)和溫度的影響(近兩天氣溫升高,溫差達8度,對鋼結構影響大);三是經專家現場踏勘和會商研判,賽格大廈主體結構是安全的,內部結構堅固,各種附屬設施完好。

2.7天一層樓,質量是否過關?

公開資料顯示,賽格廣場大廈坐落在繁忙的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1999年落成。大廈總高度355.8米,總建築層79層,地上75層,地下4層,總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

5月19日,賽格廣場大廈。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值得一提的是,賽格大廈一度是深圳第三高樓,也是世界最高的鋼管混凝土架構大廈之一,也曾創造2.7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在賽格廣場晃動引發輿論關注後,一份多年前的關於賽格廣場建造研究的論文也被翻了出來,稱賽格大廈是“邊設計邊施工的”,該論文由彼時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金典琦所著。

金典琦的論文名稱爲《深圳賽格廣場建設項目評析》,其在論文中指出,賽格大廈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在基礎完成後進行整個工程總承包商招標時,不能提供完整的施工圖紙。但是前期基礎部分已投入五幹多萬,如果停工等圖必然造成投入資金的財務成本增大,箭已在弦上,不得不發。於是倉促之間用裙房的部分結構圖紙進行項目的總承包招標。”論文還指出,標是招了,總承包單位也確定了下來,可是一步慢,步步慢,施工中經常出現停下來等圖和按圖施工後又返工修改的現象,引發了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增大了工程成本。這種邊設計邊施工的現象一直持續到賽格廣場的結構工程施工完成。

論文還提到,在1999年4月8日鋼結構封頂之後,直到同年9月30日才完成天線部分的施工。當大家輕鬆愉快地歡度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大慶時,地面行人發現賽格廣場的天線在劇烈地搖擺,當時深圳是風和日麗,只有微風習習,原來天線的設計計算錯誤造成共振。

當時建設方和設計方立即召集全部人馬,在來不及搭設安全設施的情況下,日夜奮戰割除頂部26米,解除險情。重新計算後安裝上去13米,並做了局部修改。

基於論文內容,有不少網友論斷稱,賽格廣場的此次晃動可能還是與基礎質量問題有聯繫。

中建三局集團副總經理李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高層建築設計是允許有振幅的,每個建築情況不同,具體參數要由設計單位確定。在他看來第一要緊的是,研究振幅源是什麼,是否超過設計極限,“有沒質量問題不是隨便說的”。

據瞭解,金典琦現任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運營總監、深圳城安軟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安軟通)董事長。對於論文所提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城安軟通方面,對方稱目前暫時不接受採訪。

紅星新聞報道稱,該論文指導老師張子剛表示,作者有想法,但不代表科學。據張子剛介紹,金典琦當時專業是工商管理,不是建築專業,但當時她有些想法,也說不上權威。

深賽格董秘彭愛雲在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樓體未發現安全隱患,網上不少自媒體爲吸引眼球,發佈了很多不實信息,引起了社會恐慌。

對於此次樓體晃動導致停業歇業,深賽格是否會補償租戶?此次樓體晃動,對賽格廣場後期租金收入及品牌是否會產生影響?彭愛雲表示,暫時來看不會,目前(賽格廣場)在正常使用中,19日大樓辦公和經營人員仍在正常進出,只是在檢測監測過程中,爲保證檢測監測工作的準確性,做了適當防護。

是否需要安裝阻尼器?

在《突發事件信息專報》的文件中,提到一個關鍵詞——阻尼器。文件中稱,賽格大廈未安裝阻尼器,專家建議下一步可以考慮安裝阻尼器以提高防風防震能力和舒適度。

阻尼是一個物理學名詞,指的是力的衰減和能量的耗散。所謂阻尼器,便是安置在結構系統上的可以提供運動的阻力,耗減運動能量的特殊構件裝置。

具體原理便是,阻尼器將自身的頻率調整接近主結構的控制頻率,當風力作用使主結構的主要頻率被激發時,阻尼器會因振子的慣性和彈簧所產生的回覆力產生與主體結構反向的共振行爲。在振動過程中,主結構上一部分能量將轉換爲阻尼器振子的動能,一部分轉換爲彈簧的彈性勢能,而剩下部分則通過阻尼器耗散,起到減弱主結構振動的效果。

至於阻尼器在超高層建築中所發揮的作用,明源地產研究院分享的一位廈門市建設局教授級高工研究稱,超高層建築因高寬比太大,結構太柔,僅通過結構設計調節,難以有效改變結構的自振頻率。特別是鋼結構建築,阻尼較小,需要在一些特殊的部位設置風阻尼器,或設置阻尼牆、偏心支撐、屈曲約束支撐等耗能構件,達到減少風致效應的目的。

一般來說,現在大多數超過300米的高樓都安裝有阻尼器。據瞭解,2004年主體完工的臺北101大廈,是中國第一個安裝阻尼器的高樓,在大廈的87~92樓掛着一個金色大球,其重達660噸,直徑5.5米,可以幫助大廈在12級颱風中晃動不超過正常幅度。

除此之外,國內近年來新建的高樓,比如廣州塔、上海中心大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都安裝了阻尼器。一位不願具名的建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廣東沿海臺風高發,超高層建築設計時尤其要考慮抵抗風荷載,採用合理的、有利於減少建築物風阻的外形設計結構,同時增加風阻尼器。

對於外界關於賽格大廈未安裝“阻尼器”的疑問,賽格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賽格大廈建設的時間較早,當時的結構設計是不需要阻尼器的。目前專家建議安裝阻尼器,但最終的方案還未出來,最終是否安裝還不確定。

上述內部人士還告訴記者,“六七年前臺風的時候也晃動過一次,但是沒那麼明顯,之後也恢復正常了。目前來看是專家初步的結論,是‘震顫’導致大廈的晃動,就像之前的虎門大橋一樣,目前大廈還是安全的,產生‘震顫’的具體原因還在正進一步覈查”。

晃動與虛擬貨幣挖礦無關

賽格大廈“晃動”事件後,網上對晃動原因議論紛紛。有言論稱,因爲加密貨幣暴漲,華強北老闆們在攤位上挖Chia幣,硬盤碟片高速轉動,數量從幾百幾千變成幾萬,這麼多硬盤同時高速轉動,加上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造成了賽格大廈的共振。

對此,一位礦機商鋪的老闆李成(化名)告訴記者,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挖礦需要礦機二十四小時不停電地運轉,賽格市場晚上會斷電,根本無法挖礦。他們看到有的檔口有礦機在運行,只是店家在測機器或者P盤。”

5月19日,華強北的礦機商鋪。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深圳華強北是全球最大的礦機銷售集散地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多次探訪華強北的礦機生意,從2017年的第一輪暴漲行情,到2018年的礦機寒冬,再到2020年底的復甦,華強北的礦機江湖經歷了多次起伏。

上述言論提及的Chia幣,便是最近很火的一種虛擬幣。5月19日下午,記者走訪了賽格廣場1~4樓的礦機商,發現幾乎所有礦機店鋪都貼上了Chia幣礦機的廣告。

記者瞭解到,奇亞(Chia)於2017年8月註冊成立,號稱旨在開發一個改進的區塊鏈和智能交易平臺。Chia使用的是比特幣以來第一個新的中本共識算法,它被稱爲“空間和時間證明”。Chia的創始人也是Bit Torrent的創始人,也就是國人比較熟悉的BT種子下載器的開發者。

今年3月19日Chia幣正式在主網上線,5月4日開啓交易,起爆點是在5月11日,在沒有提前預告的情況下,亞馬遜雲服務突然宣佈投資約10億元到Chia生態中,同時上線Chia幣雲P盤服務,緊接着阿里雲也宣佈了雲P盤服務,隨後Chia幣的價格就如同坐火箭一般躥升,在各方推動下,幣價一度衝破2500美元。

不同於比特幣和以太坊,Chia採用時間和空間證明(PoSt),參與挖礦的硬盤容量越大,獲得代幣的機會就越大。截止到目前,人們爲挖這個幣佔用的硬盤空間,已經達到6.34EiB,居世界首位,相當於全球硬盤年產量的5%。

在一家礦機商鋪前,有兩位銷售人員正在組裝Chia礦機的框架,他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Chia礦機是比較火爆的礦機,回本週期最短,只需要1~3個月。而相比於比特幣和以太坊一年的回本週期,Chia礦機更加受礦工的喜愛。

在Chia幣的帶領下,硬盤價格也水漲船高。據央視報道,賽格大樓商戶稱:“4月20日左右硬盤價格達到最高點,本該賣3000元左右的16TB硬盤,能賣超過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