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最貴新股”萬潤新能市值跌至募資額一半,大股東竟還要減持

泡財經獲悉,2022年A股最貴新股萬潤新能(688275.SH),現在不僅跌破了發行價、跌破了每股淨資產,甚至公司市值跌到遠低於其上市募資額。

上市兩年,萬潤新能上演了真正的“價值毀滅”。

2022年9月29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的萬潤新能,是典型的“三高”新股。即定價高,萬潤新能發行定價高達299.88元/股,屬於2022年年最貴新股;募資高,萬潤新能計劃募資13億,最終募資64億,超募50億元;市盈率高,萬潤新能IPO市盈率達75.25倍,是行業的近四倍。

2024年8月14日收盤,萬潤新能總市值32.56億元,大約爲其當初募資總額的50.88%。

這種情況下,今年8月2日晚間,萬潤新能發佈減持公告,股東量科高投計劃減持不超過2,520,000股,減持期間爲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之後的三個月內。

1、有蹊蹺?上市後業績“變臉”,核心人員離職不斷

發行價格畸高,然而萬潤新能是一家上市後業績變臉的公司。

萬潤新能主營磷酸鐵鋰、磷酸鐵等鋰電池材料。

2020年到2022年,萬潤新能業績增速十分迅猛。這三年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爲39.21%、890.36%和171.90%。

然而,上市第二年,公司業績變臉。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21.74億元,同比減少1.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04億元,上年同期爲9.59億元。

2024年,萬潤新能業績持續惡化: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1.55億元,同比下降62.73%,歸母淨利潤-1.30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84.95%。

蹊蹺的是,上市以後,萬潤新能核心成員不斷離職。尤以負責監督董事、經理等管理人員有無違反法律、法規的監事離職非常頻繁。

2023年10月30日晚間,公司公告李一欽申請辭去公司第二屆監事會監事職務;

2024年4月29日晚間,公司公告陳明申請辭去公司第二屆監事會監事職務;

2024年5月20日晚間,公司公告原核心技術人員李錦女士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

2024年7月24日晚間,公司公告吳峰申請辭去公司第二屆監事會監事職務。

令人疑惑的是,以上四人辭職後均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可謂“事了拂衣去”。

在人民法院案例庫入選案例《陝西某置業公司訴張某某、朱某某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案——公司監事未盡勤勉義務且實際參與損害公司利益行爲的,應對公司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裁判要旨明確指出:“根據公司法第53條的規定,監事負有檢查公司財務及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爲進行監督的職權,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爲損害公司的利益時,監事應當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等。在明知公司法定代表人實施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爲時,同時作爲公司的財務人員的監事,不僅未予制止,還按照法定代表人的要求執行了損害公司利益行爲的,應當認定其未盡到監事的勤勉義務,與該法定代表人對公司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上市前業績“高增”無真實現金流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萬潤新能上市前業績高增疑點不少。

2020年到2022年,萬潤新能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爲39.21%、890.36%和171.90%。

然而,2020年,萬潤新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爲-0.93億元,2021年和2022年則爲-3.66億元和-25.51億元?

這說明萬潤新能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收入小於現金支出,即企業的經營活動不能自給自足。

正常的企業生產經營中,怎麼會出現越增長越缺錢?企業越蒸蒸日上,現金越緊張呢?

2023年,萬潤新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爲-15.58億元。

可見公司長期處於“失血”狀態。

此外,上市前萬潤新能源應收票據中的商業承兌匯票上升幅度非常迅猛。

2019年至2021年的商業承兌匯票金額分別爲0萬元、28167.66萬元、50000萬元。

一般來說商業承兌匯票的風險較大,企業之間對於收取商業承兌匯票也非常謹慎,但萬潤新能源卻在報告期內大肆收取商業承兌匯票,或許是故意放寬客戶信用標準來拔高業績。

而上市以後,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末,萬潤新能應收票據中“商業承兌票據”又均變成了“0”。

也就是說,2020年和2021年,萬潤新能“突擊”大收商業承兌匯票,很可能僅僅是爲了上市目的。

公司近年應收賬款亦增長迅猛。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萬潤新能應收賬款分別爲1.74億元、2.26億元、5.54億元和22.01億元。

2023年,公司應收賬款驟降至11.46億元。

也就是說,在公司業績迅猛增長的這幾年裡,大量營收只是紙面數據,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那麼,萬潤新能上市後迅速業績暴雷或許並不奇怪。

(本文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等)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