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億估值GPU企業,等來救命錢

就在元旦的幾天前,一隻“休眠”了四個月的獨角獸,“重生”了。

12月26日,國產GPU新銳象帝先在公衆號上發佈了一篇名爲《融資啓新,“韌”者終迎芯片曙光》的文章,文中宣佈公司在新一輪融資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新一代產品的量產流片研發以及市場業務拓展,均已獲得必要資金支持。

而就在2024年8月底,象帝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唐志敏,在線上召開的全員溝通會上表示:由於遭到股東起訴,公司資金被凍結,只能與員工解約,按照N+1給予補償。

據當時報道,象帝先裁掉了核心團隊外的大約400名員工,公司進入休眠狀態。如今,象帝先捲土重來。

在AI時代,算力成爲支撐科技前進的重要資源,GPU成爲最硬的資產。當前,國產GPU在各方的支持下不斷取得突破。象帝先作爲估值超過150億元的創業公司,在時代的機遇和市場的挑戰中,會走向何處。

從高光到墜落,再到重現曙光

按照象帝先最新的說法:公司新一輪融資已有重大進展,並且在妥善處理了離職員工的欠薪等問題之後,許多老員工表達了強烈的迴歸意願,同時社會化招聘也已開啓。

儘管融資規模和來源尚不清楚,但對於一個處在危險邊緣的創業公司來說,無疑是迎來了曙光。

而在去年4月份,象帝先已經開始進入“至暗時刻”,網絡出現了象帝先與所有應屆畢業生解約的消息。直到去年8月底,象帝先創始人唐志敏突然在線上對員工說,公司遭到股東起訴,公司資金被凍結,只能與員工解約,按照N+1給予補償。但是相關補償具體發放時間,公司並未通過公開口徑公佈。

對於當時市場上關於其“國產GPU廠商象帝先解散,400人團隊原地失業”的消息,象帝先發文澄清。而在天眼查上,象帝先在2024年12月23日一天,進行了四場庭審,均是關於與相關人員的經濟補償糾紛和勞動報酬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11月,象帝先和唐志敏雙雙成爲被執行人,執行標的金額爲24萬元。唐志敏和公司甚至因此被執行了限制消費令。

在這場變化之前,象帝先還在“中國英偉達”的聚光燈下。

2020年,在芯片行業的國產替代浪潮中,國產通用GPU行業進入爆發期,象帝先也在此時應運而生。

象帝先誕生於國內計算機系統與處理器芯片設計領域的戰略級科學家唐志敏之手。唐志敏是龍芯課題組的牽頭人,曾任芯片企業海光信息的負責人,2019年,唐志敏在海光信息上市前選擇退出,次年,在重慶創立象帝先,開啓GPU的攻堅之路。

在唐志敏的影響下,象帝先也很快在資本市場開啓融資之路。

據天眼查信息,象帝先此前共完成五輪融資,分別爲2022年10月的天使輪融資、2022年至2023年的A輪系列,以及2023年12月的B輪融資和2024年5月的B+輪融資。五輪融資中,象帝先背後已經有兩江資本、中信集團、乾瞻投資、點豹基金、雅瑞資本、方正和生、朗空韓亞、水木春錦基金、盛世投資、千山資本、揚子江基金、芯能投資等十餘家投資機構。

2020年9月,創立至今累計獲得約25億元融資。據2024年度重慶市獨角獸企業名單信息,象帝先估值已達21.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

2024年4月,象帝先獲得2024年度重慶市“獨角獸企業”稱號。而在這之後,象帝先從高臺上墜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置身於狂風驟雨之中。

象帝先在12月26日的推文中表示,“在全體員工的理解和支持下,我們進行了人員優化,保留了核心力量,公司輕裝上陣。”可見在這場危機中,象帝先的確已經舉步維艱。

按照創始人唐志敏的內部解釋,象帝先陷入危機的直接原因是股東的起訴。象帝先曾與股東簽訂對賭協議,承諾B輪融資規模要達到5億元。

顯然,象帝先在B輪融資中的表現並沒有達到股東的期望。對於GPU賽道,一輪融到5億元不輕鬆,但也不會很難。同樣是GPU初創公司,摩爾線程僅B輪一輪就融了15億,壁仞科技在A輪就融資11億。

想要從泥潭中拔出腿,融資解決資金問題是極爲重要一步。8月底,象帝先就表示正在全力尋找外部融資機會。

不過,最新一輪融資具體哪些進展尚不清楚,對於離職員工的欠薪問題如何解決的也沒有公佈。象帝先是否真正迎來了曙光,還需要時間驗證。

GPU的機遇和獨角獸的挑戰

在象帝先公佈最新進展後不久,一位自稱是象帝先事件的“親歷者和受害者”在公衆號“快給手機充電”上發文稱:時至今日全國各地仍有數百名被解約的員工至今仍未收到一毫一釐的欠薪和賠償!但在2024年9月份,也有人在職場社交平臺上表示,已經收到5月的裁員賠償金。

雖然還有很多質疑,但象帝先想要留在牌桌上的目標很清晰。

國產GPU亟待突破,誰是“中國英偉達”的答案並不重要,市場給出了時間,也需要讓市場看到成果。在四個月的自救過程中,象帝先的做法很常規。營銷與研發雙輪驅動,推動商業化和研發進展。

象帝先在最新的推文中表示:“營銷團隊在困境中積極尋求突破,不辭辛勞地與上下游客戶溝通合作,完成了與多家整機廠商、主流軟件廠商的測試適配。憑藉產品的高性能、穩定性和良好兼容性,逐漸贏得客戶認可。研發團隊在已量產GPU產品的基礎上,不斷深耕細作,優化性能,完善解決方案,爲營銷團隊提供了強力保障。同時,公司也未停止對未來新產品核心架構的研究與技術創新。”

在GPU的研發進展上,象帝先已陸續發佈GPU 芯片 “天鈞一號” 和“天鈞二號”。在2024年7月份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象帝先展示的是基於“天鈞一號”GPU的多款產品,包括桌面級顯卡XDX 121、XDX 151,工作站顯卡XDX R1900以及服務器顯卡XDX X1900。

相較於芯片研發,生態建設是國產GPU廠商另一項重點工作。據悉,“天鈞一號”系列產品已經成功與麒麟、統信、中科方德等國內主流操作系統,以及海光、龍芯、鯤鵬、兆芯、飛騰等CPU平臺完成了適配。而象帝先“天鈞二號”的落地工作尚未有具體進展。

對於象帝先來說,其產品定位中高端市場,但“天鈞一號”、“天鈞二號”兩款GPU產品目前還未實現大規模量產和商業化,這或許也是象帝先的新一輪融資未達到預期的原因之一。

作爲象帝先的靈魂人物,唐志敏雖然沒有公開表態,但身爲中國芯片領域久負盛名的人物,無論是做CPU還是做GPU,唐志敏都沒有放棄。

但在同行在大舉擴張的背景下,象帝先的這一輪戰略收縮,會帶來什麼呢?

2024年下半年,國產GPU“獨角獸”們在相繼拿出技術迭代產品後,也陸續啓動了上市輔導。

據悉在2024年8月,估值160億的上海燧原科技的上市輔導備案獲受理,計劃在A股進行IPO。

9月份,上海另一家GPU獨角獸壁仞科技也在上海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公司公開融資總額超50億元,估值155億。

11月份,摩爾線程也啓動了A股IPO輔導備案,當前估值255億元,啓動上市前已完成數輪累積數十億元的融資。

GPU廠商沐曦科技宣佈已在2024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革,也將擇機啓動後續資本市場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在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啓動上市輔導備案的同時,象帝先正身處輿論漩渦,處境冰火兩極。

想要真正成爲“中國英偉達”,以象帝先目前的進展來看並不現實。況且在2024年,就有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等三家GPU企業啓動IPO,在影響力上,象帝先就稍遜一籌。

已上市的國產GPU公司中,寒武紀一直在市場焦點中,由於先發優勢,寒武紀一直在“GPU”這一稀缺標的的第一梯隊。

雖然象帝先這隻獨角獸還在面臨諸多挑戰,但當下也是GPU最好的時代。在大模型掀起的這輪AI浪潮中,算力成爲行業的硬通貨,而GPU成爲這場科技變革中的主角。

GPU芯片產業是技術密集型與資金密集型產業,研發週期漫長且風險頗高。因此,作爲行業獨角獸,象帝先的成長有政策和市場的支撐。作爲重慶市重點引入孵化的芯片科創企業,象帝先落地重慶後就獲得了重慶地方國資——兩江資本的天使輪投資。

創業遭遇困境是常見的,但像象帝先這樣的不多。去年,礪算科技也是面臨大幅裁員,最終只剩下創始團隊和一些買了原始股的員工以及投資方的人。最後是上市公司東芯股份的增資才讓礪算科技緩過一口氣。

但國產GPU的發展,還需要如象帝先等這些獨角獸取得突破,縮小與英偉達的差距。

本文源自:獵雲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