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測國寫/學測作文「縫隙的聯想」 教師解析:得分關鍵開低走高寫出況味
113升大學學測第二天稍早落幕,最後一科考國寫。記者徐如宜/攝影
113升大學學測第二天稍早落幕,最後一科考國寫。今年國寫作文題目爲「縫隙的聯想」,臺北市教師解題團、中山女高教師黃月銀分析,作文題目非常平易近人,但得分關鍵在於能否透寫細節,如爲何尋找人生中的縫隙、如何喚醒過去窒息的記憶,從單一事件出發,進而提升到省思、感悟層次,建議需有一爬升轉折,形同「開低走高」的況味書寫。
今年國寫情議題要求考生根據改寫自禹鍾榮的文章《樹木教我的人生課》爲什麼森林需要縫隙?由此聯想,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要求考生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感想和體悟。
黃月銀談到,考生讀引文時,應可讀出生存處境或如何走向一健康發展的社會,甚至值得經營的未來。又每個人的成長見聞均不同,考生可以自身故事或取材重大事件加以書寫,以此發揮撰文。
黃月銀也說,每一年情意題多會給予考生撰文的媒介,今年的選文談樹木生長情境,讀來屬於自然書寫,但也形同人類的生存預言,足以投射人類社會乃至於自身的處境,以此帶領學生腦力激盪撰文。
復興高中教師鄭慧敏則談到,考生無須害怕情意題,題目中已經給予不少線索,考生只要看清楚暗示和限制,就不會不知道該從何處下筆。「縫隙」形同對自我的內省,建議考生喚醒生活經驗或見聞,以此切入題目設定,才能同情共感展開論述。
今年知性題則論及「標籤」,以兩個子題檢視學生解讀資訊、表達能力的看法。第一題要求學生說明標籤化的正面、負面作用;第二題則要求考生舉例說明對標籤現象的看法。
建國中學教師盧宜安分析今年知性題,她指出,題目引文如同考生的撰文「鷹架」,標籤正面意上可將事情簡化、產生正面引導;負面效應則是讓被標籤者縮限於刻板印象,應算好答題。第二題考生則不能只點出引文,必須進一步結合親身實例,闡述貼標籤下的正面或負面狀況,甚至必須提出省思,近一步發揮深層意涵,纔有望拿下好分數。
鄭慧敏總結,國寫試題多是將閱讀和寫作結合,代表閱讀是訓練基本功,學生須廣泛閱讀、思索,好好的認識世界,並感受世界的完美和缺憾,下筆時才容易「不吐不快」。也許很多學生覺得閱讀很奢侈,但課本內容也是閱讀素材,有古代騷人墨客的修養,白話選文亦有不少生活探討,考生都可以從中得到體悟進而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