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測國文》文言文佔比四成五熟讀古文易發揮 迷因、判決書、院線電影都入題
113學測國文科考題,文言文配分佔比約45%,和去年(48%)相當。全教會解題老師分析,試題難易度適中,與去年相比,整體較易。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5篇核心古文與A類選文命題類型不多,多出現在改錯、詞語、字義比較、文句意義等題型。今年,15篇除了〈師說〉、〈大同與小康〉之外,其餘13篇均入題,多爲單選題中的選項,以字義、讀音爲主。另外,混合題則取材A類選文:琦君〈髻〉、李煜〈浪淘沙〉、辛棄疾〈破陣子〉。
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羣認爲,學生需具備課內的先備知識,容易順利發揮。落實到教學上,建議老師教學從課內篇章出發,再延伸至課外素材,奠定考生檢索、歸納的能力,並提升推論評析與綜合應用的能力。
國文命題5大特色
入闈的高中老師指出,今年命題兼顧語文與高層次閱讀能力,不少試題連結跨領域文本,測驗考生的文意理解、統整能力。
1 取材貼近生活情境
「情境化」爲素養題命題的重點方向之一。如:9-10題介紹電腦字型「新細明體」、「黑體字」的設計特色和應用現況,是考生所熟材的題材;11-12題取材瘟疫文學,呼應現代人面對疫情的生活經驗;13-15題迷因和電影《周處除三害》都入題,要考生比較世說新語和電影內容的異同,測驗閱讀理解和延伸思考能力。
除了生活化情境,試題素材也引用學術探究情境,例如:6-8題融合自多篇學術論文,介紹中國湖南省江永地區的「娘樓」文化與「哭嫁」儀式等;23-24題介紹唐代科舉考試中,「門生」對「座主」感恩終生。
2 跨領域整合運用能力
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羣指出,跨領域題目包括:電腦字型(9-11題)、心理學(18-20題)、對照古今判決書(21-22題)、製作硃砂和水銀的方式、製作中藥的生活情境(29題)等。
內容豐富多元,涉及心理學、法律、化學等領域,並非考領域相關知識,而是評量考生是否能夠閱讀理解跨領域文本並作答。
3 臺灣歷史素材比往年多
全國教師會解題老師指出,關於臺灣歷史的題材較往年多,呈現對於臺灣本土歷史的重視,如28題《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以及30-31題取材自《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叢談》、《臺灣紀事‧鄭事紀略》,談鄭成功的傳說事蹟。
4 翻譯文本數量增
全國教師會分析,採用翻譯文本之數量較往年多,如第3(日本翻譯文學)、18-20題(西方翻譯文學)及混合題乙文(西方翻譯文學)。
5 「混合題」改爲選擇和簡答題穿插
混合題有別於以往2大題、先「選擇題」後「簡答題」的設計,今年改爲1大題、選擇和簡答題穿插,先4小題簡答,再2題單選,最後又2小題簡答。
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羣指出,文本呈現方式別出心裁、循序漸進,依閱讀歷程:擷取訊息、發展解釋、統整比較、反思評鑑,命題十分用心。選文也迴歸課內教材,引導學生以課內學習爲基礎,兼顧教學現場和素養導向試題。
國寫「知性題」好寫,「情意題」考驗抒發感受能力
113國寫第一大題知性題,闡述對「標籤現象」的見解。全教會老師指出,題目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爲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現象,容易發揮。唯標籤一般的指涉多偏於負面,可能有較多的學生往這方面思考。
第二大情意題取材自《樹木教我的人生課》,以「縫隙的聯想」爲題,評量考生敘事與抒情的能力。與前2年國寫試題「當我打開課本」、「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相近,皆爲個人生活經驗或見聞的抒發。不像過去傳統的情意題,比較偏向說明,重視個人的思辨與體悟。
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羣指出,國寫2大題分別檢測統整判斷與感受抒發的能力,層次上,一則爲社會現象的觀照,一則爲自我認知的內省。考生下筆前仔細閱讀試題,辨析字裡行間隱含的暗示或限制,依循引導作答,就能掌握寫作方向,不致茫然無緒。
113學測國綜和國寫試題與參考答案請按此下載
延伸閱讀:
113學測英文》資深高中老師:得分掌握2要點;取材多元,什麼都考、什麼都不奇怪
14歲找到寫程式天賦,努力精進,20歲獲世界金牌》塗家和:學會了技能,就一輩子擁有
國中是學渣,以金牌成績保送北科大》20歲噴漆國手陳卉珊:只要找到方向開始努力,人生不會爛到底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