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青訓從“做夢”開始

新華社東京10月25日電 題:足球青訓從“做夢”開始

新華社記者嶽晨星、李光正

傍晚6點剛過,東京的天已經黑了,而在郊區一處燈火通明的足球場上,小球員們的訓練纔剛剛開始。這裡是東京FC足球俱樂部位於小平市大沼町的訓練場,距離東京市中心約30公里。不時能看到有孩子揹着書包,在家長的陪同下陸陸續續趕來,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不到10歲。

緊挨着U10場地進行訓練的是東京FC的U18梯隊,一批遠道而來的訪客正在觀摩他們的日常訓練。中國足協近日舉辦精英青訓教練員國際交流培訓班,24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訓教練員赴日本東京與日本足協、東京FC、東京綠茵足球俱樂部等進行了交流學習。其中一項便是觀摩職業俱樂部青訓梯隊的訓練課。

“他們所有的訓練和比賽場景是一樣的。”幾位教練在場邊觀看完訓練後不約而同地感嘆道。由於這批參加培訓班的教練員們大多在國內也執教年齡相仿的青訓梯隊,因此對整個訓練中對抗的強度和隊員們的投入程度感觸頗深。在交流中記者瞭解到,東京FC的U18隊員在每週訓練日的上午有文化課,下課後到場地訓練,週末踢一場比賽。在教練員們看來,訓練時間並不長,但效果非常好。

“現在我們的訓練方式和他們基本沒有差別,從準備活動到有球訓練再到對抗,但是他們的基本功更紮實,個人技術越來越接近世界足球先進國家。”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U17梯隊主教練陶金告訴記者,球隊今年以來與日本U18聯賽的大宮松鼠等多支隊伍進行過訓練賽,因此他對日本球隊有所瞭解,他們對待訓練的態度,這種積極性值得學習。

上海幸運星足球俱樂部的青訓教練遲劍峰認爲,日本小球員的專注來源於習慣的養成。“我覺得他們在訓練過程中隊員的習慣是相當優秀的,包括補水時間,他們的效率。能有這樣的習慣,說明他在很小的時候或者是他一路走來的足球歷程,已經逐漸養成良好習慣,這個是相當重要的。可想而知,通過8年、10年的積累,到了U18他們自然而然會形成這樣的一個訓練模式。”

重視長期培養與基本功訓練,是日本足球得以崛起的根基。走進日本足協,隨處可見牆上掛着“DREAM”(夢想)字樣的裝飾畫,2005年,日本足協推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日本足協宣言”,目標是讓日本隊在2050年奪取世界盃冠軍。

當時聽着宛如“夢”一樣的目標如今看來並沒有那麼遙遠。多年來日本青訓體系自上而下愈發完善,不僅是頂尖球員,層出不窮的足球人才更是支撐着青訓的不斷髮展,可以說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

爲期9天的交流過程中,除了職業青訓梯隊的訓練、比賽觀摩,還有日本足協安排的講師進行足球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課程。日本足協青訓教練、前職業球員本吉剛介紹道,日本足球走上職業化道路至今30多年的時間裡,J聯賽從最初的10支球隊不斷擴軍,到現在擁有J1、J2、J3三級聯賽共60支球隊,爲國家隊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日本隊也從1998年開始,連續7屆打進世界盃決賽圈,並逐步擁有跟德國、西班牙等世界強隊抗衡的實力。

本吉剛表示,日本足協在90年代末期引入技術研究小組,對國際、國內比賽進行詳細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比如奪冠的球隊裡有哪些球員、爲順應今後的足球發展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等,然後相對應地根據不同年齡段“定製”訓練計劃,U12注重個人技術、U15強調小範圍配合、U18培養戰術素養和團隊意識。

沒有照搬成功體系,而是博採衆長,根據本國情況對球員、教練員進行科學系統的培養,也是日本青訓走到今天的秘訣之一。

前國家隊球員韓鵬作爲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的青訓教練參加了此次交流培訓,他說:“我最大感觸就是日本小球員們對於這項運動真的是熱愛,發自內心的熱愛,包括日本的教練員。”韓鵬認爲很多國內的小球員在天賦上並不比日本球員差,10歲至15歲這段時間是關鍵時期,要注重對球員自主性的培養,需要給他們創造上場機會和生長的環境。

小球員的培養離不開“伯樂”,需要有能對他們進行正確、有益指導的優秀青訓教練。長春大衆女足青年隊主教練桑妮娜對此深有體會。“一批球員從十二三歲進入長春女足以後,從我個人也好,從俱樂部的支持也好,教練團隊確實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她認爲小球員除了足球技術層面,在生活上更需要關心和陪伴,青訓教練與球員共同成長,這也是優秀教練稀少的原因之一。

“當教練很辛苦,尤其是青訓教練,退役的球員通過學習可以成爲一個優秀的教練員,更多的退役球員應該投身到青訓當中,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青訓水平一定會提高。”韓鵬說。

在一堂實踐課結束後,記者隨教練員們離開了訓練場地——日本足協的“夢球場”,門口醒目的一行字或許就是指引日本足球青訓前行的方向:因爲有夢想,所以百鍊成鋼。

足球發展非一朝一夕,青訓更是如此。一個足球強國的崛起始於夢想,成於持之以恆的青訓和科學訓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