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萬歲,賞大師筆下的‘‘國慶’’,心潮澎湃

張樂平《祖國萬歲》

1949年10月1日,

一代偉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

莊嚴地向全世界宣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這是一句擲地有聲的宣告,

從此,擺脫掉過往一百餘年

遭受的外侵、屈辱與壓迫,

擁有着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的中國

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了。

豐子愷《慶祝國慶》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第75年,

書畫名家們

伴隨着祖國的發展而成長起來,

以筆墨深情歌頌祖國,

描繪日新月異的時代鉅變,

繪製出衆多的經典畫作。

他們筆下的“國慶”,

展現了普天同慶的喜悅之情,

如今看來,仍然讓人心潮澎湃!

蔣兆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傅抱石 關山月 《江山如此多嬌》

傅抱石 滿江紅 1964年作

董希文 《開國大典》油畫

顏文樑 國慶十週年 油畫 59.4x90.8cm 1959年

秦宣夫《國慶遊行》油畫 1956

李樺《國慶節》水彩 1959

李樺《國慶之夜》版畫 1960

古元 《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黑白木刻 1950年

齊白石 《祖國頌》 1954年作

齊白石《祖國萬歲》

潘天壽《國壽無疆圖》1958

潘天壽《國壽無疆圖》

崔子範 祖國萬歲

程十發《歌唱祖國的春天》1956年

陸儼少 祖國新貌 1957年作

葉淺予 《北平解放》 197cm×130cm 1959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舉行了解放軍進駐北平儀式。整個場面萬衆歡騰、氣勢宏大:英勇豪邁的解放軍步兵、騎兵、炮兵等兵種步列整齊地通過北京前門向各個主要街道開進;城樓上擠滿了舉着紅色旗幟、條幅和毛澤東像的人羣,正在歡迎人民解放軍的到來;工人、學生隊伍舉着黨旗、標語,喊着口號;汽車上,解放軍樂隊敲着鑼鼓吹響了號子;農民們扭起了秧歌……匯成了歡樂的海洋。這一場景被葉淺予在爲中國歷史博物館所作的歷史畫《北平解放》中得以生動再現。畫家在借鑑年畫風格的基礎上,以工筆重彩勾線平塗的手法,吸收年畫中鮮豔的紅色貫穿在複雜的畫面中,營造出了一種熱烈隆重的氣氛。

唐勇力 《新中國誕生》 203cm×816cm 2009年 中國美術館藏

本着尊重歷史的第一原則,該作發揮了工筆人物畫筆墨和色彩的優長,融合了西畫的素描寫實造型,同時吸收了敦煌壁畫的裝飾元素,做舊的線條肌理與清新的色彩渲染表現了特定的時代氛圍。橫幅大畫面一字排開正面直立的人物羣像,展示了泱泱大國的氣度。

楊之光 《一輩子第一回》102cm×59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通過《一輩子第一回》,我們看到一個來自社會底層、一輩子受苦的老太太, 正鄭重地將選民證包到手絹裡。因政治上翻了身,老太太爬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韓書力 《高原祥雲——和平解放西藏》 396cm×264cm 2009年 中國美術館藏

1951年,解放軍各路進藏部隊一路翻越終年積雪的大山,跨越湍急的河流,於10月勝利進駐拉薩,西藏和平解放。韓書力的這件作品用哈達組成的祥雲作爲背景,以進藏解放軍隊伍爲主線,與歡迎的藏族羣衆相呼應,展現了一個豐富而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畫面。

蔣兆和 《把學習成績告訴志願軍叔叔》 1953年

該作品創作於1953年的兒童節,曾參加1955年的“第二屆全國美展”。

亞明 《爭分奪秒》76cm×58cm 1960年

20世紀60年代,反映新中國建設風貌是當時中國畫表現的重要主題。該作表現的是夜間從事工業生產建設的一個瞬間,作者借用山水畫的創作方法,將巨大的機械當作山石來勾勒,用筆考究,虛實結合。在宣紙上用類似潑墨的辦法刻畫出大型機械的厚重感,不失中國畫的特殊韻味。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集體創作 《當代英雄》104.5cm×344.5cm 1960年中國美術館藏

在新中國美術發展史上,人民和勞模形象的塑造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題。1960年,由盧沉主筆,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15名教師根據油畫家孫滋溪的草圖,繪製了卷本工筆重彩國畫《當代英雄》。畫面的中央是毛澤東主席,各行業的勞模代表佩戴紅花在領袖身旁一字排開,緩步進入人民大會堂。

吳湖帆 《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135cm×67cm 1965年上海中國畫院藏

“因爲這一刻,中國歷史要分爲兩段來書寫。”這句令人熱血沸騰的話,指的是新中國在科技和國防上取得的最振奮人心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在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無數科學家和無名英雄的努力之下,成功地升騰起一個巨大的火球,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桿子”。

李可染 《萬山紅遍》136cm×85cm1964年北京畫院藏

李可染借鑑了黃賓虹的“積墨”法,將片片硃砂色由淺入深地層層積染。作品在瀰漫着一片硃紅的同時,卻並未顯現出視覺上的單調性。畫面山間的黑白房子在紅色中成爲了絕妙的點綴,更加突出了紅色的燦爛熱烈和白色的純潔剔透。同時,李可染借鑑了五代北宋山水畫的構圖,讓主峰佔據了大部分畫面,顯得雄偉巍峨,從而實現了此畫藝術性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