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迴歸 娃哈哈挑戰依舊

中國網財經7月29日訊 伴隨一份恢復履職聲明,宗馥莉辭職風波暫告一段落。7月23日,娃哈哈集團宣佈,經過與各股東的友好協商,宗馥莉決定繼續擔任集團的管理職責,確保公司的平穩健康發展。集團同時對近期社會各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表示感謝,併爲佔用媒體資源表示歉意。

7月18日,社交平臺上流傳出帶有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宗馥莉簽名的辭職信。信上公開指出,因杭州市上城區政府、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部分股東就其自宗慶後董事長離世後對娃哈哈集團經營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質疑,使其無法繼續履行對集團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職責,決定自7月15日起辭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不再參與經營管理。

照此計算,該場辭職風波持續時間爲一週左右。期間,宗馥莉辭職話題一度衝上微博熱搜並引發網友熱議討論,關於娃哈哈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浮出水面。不過,在飲料行業競爭加劇,大健康業務仍剛起步的階段,娃哈哈所面臨的問題恐不止於此。

辭職風波背後或是股權之爭

從辭職信內容上來看,股權問題導致的經營管理權問題爲宗馥莉辭職的直接“導火索”。

從股權上來看,娃哈哈集團是一家國資爲大股東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形成國有資本、企業家、職工持股會三權分立架構。1999年股改後,宗慶後在娃哈哈集團持股29.4%,其後控股股東杭州國資轉讓了5%股權給員工持股平臺,使得杭州國資、宗慶後、持股平臺三方分別持股46%、29.4%、24.6%。

作爲涵蓋包裝飲用水、蛋白飲料、碳酸飲料、茶飲料等十餘類200多個品種的飲料帝國,娃哈哈集團並非其全部業務公司的母公司或控股平臺,或者說,娃哈哈集團只是宗系家族的一部分。

有業內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表示,雖然國資在娃哈哈集團內部是大股東,但“集團只是娃哈哈體系的一小部分,有大量公司並不在國資體系的公司內。”

當前,娃哈哈的整體股權架構主要分爲兩大體系,一是娃哈哈品牌主體娃哈哈集團,也是此次辭職風波的主體公司,全稱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另一體系則是宗馥莉掌控的“娃哈哈系”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娃哈哈集團持股的公司有16家,其中經營狀態正常的企業共12家,法定代表人多爲宗慶後,宗馥莉及家族成員,背後大股東也多爲宗慶後家族,包括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宏振包裝有限公司等,分佈在杭州、還有天水和吉林等地。

而宗馥莉關聯企業達179家,涉及投資、食品、包裝、廣告等多個領域,涵蓋娃哈哈的上下游產業鏈。其中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有37家,擔任股東的企業有15家,擔任高管的企業有177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則爲109家。

其中一家與娃哈哈密切相關的供應鏈公司宏勝集團是該“辭職風波”的另一爭議點。

與“辭職事件”一同流傳在網上的是一位自稱娃哈哈前員工舉報宏勝集團總裁宗馥莉侵佔娃哈哈集團鉅額國有資產的舉報信。信中稱,宏勝集團是宗馥莉100%實控的中外合資企業,在老宗總去世之前一直是娃哈哈集團的代工廠。老宗總過世後,宗馥莉在業務上通過轉移訂單、轉移利潤甚至轉移資產的手段,把原屬於國有持股的娃哈哈集團權益轉到她自己的宏勝集團來達到侵吞國有資產的目的。

截至目前,該舉報信的後續處理結果尚未公開。今年7月8日,宏勝集團管理層發生變動,兩位董事施麗娟和施幼珍退出,宗馥莉的職位由董事長變更爲執行董事。

天眼查顯示,2003年,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宏勝集團”)成立,董事長爲宗馥莉。公司大股東爲恆楓貿易有限公司,持股98%,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羣島註冊的公司,實控人不詳。宗馥莉實控的浙江恆楓投資有限公司在其中佔股2%。

其官網顯示,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爲機械製造、包裝方案、飲料代加工、香精產品四個板塊,擁有20個生產基地,40多家分公司,100多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約達48000餘萬箱。

宏勝集團主營產品包括純淨水、含乳飲料、茶飲料、果蔬飲料、罐頭食品等,同時擁有高端裝備製造、印刷包裝、飲品生產、品牌營銷、物流倉儲等業務,貫穿飲料行業全鏈條。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宏勝集團起家於娃哈哈OEM業務,後逐步打造自有業務。

全國工商聯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2022年,娃哈哈集團營業收入爲512.02億元;浙商製造業百強榜顯示,同年,宏勝集團營收爲104.2億元,淨利潤14.7億元。

“整體來看,娃哈哈股權結構呈網狀式,去中心化特點明顯。”該業內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涉及到上市,“(這樣的股權結構)帶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想整體上市的話可能比較難,只能分拆部分上市。”

此前,宏勝集團曾傳出“借殼”消息。2017年5月12日,中國糖果(8182.HK,已退市)發佈公告稱,宗馥莉擬以0.3565港元的價格發起要約收購。2018年,宏勝集團曾公開表示“近期沒有上市相關計劃”。

娃哈哈難回業績頂峰

在宗慶後追悼會上,宗馥莉曾表示,將會續寫飲料傳奇的筆耕者,“我會接好父親遞出的接力棒……將品牌和企業傳承下去……”。

近年來,娃哈哈也面臨增長瓶頸,其近年來的營收增長放緩,2021年和2022年的營收分別爲519億元和512億元,難以突破2013年創下的782.8億元營收記錄。

數據顯示,2014年,娃哈哈的營收728億,隨後一路下滑。2015年-2020年,娃哈哈營收徘徊在460億元。2021年宗馥莉接替宗慶後出任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後,娃哈哈營收達519.15億元,2022年業績達512.02億元,比去年略有下降。

目前,娃哈哈尚未公佈2023年營收數據,作爲參考的是2023年8月,因娃哈哈上半年業績增長,宗慶後向集團全體員工發放額外獎勵,總金額超千萬。

從企業經營方向來看,娃哈哈近年來不斷圍繞品牌年輕化、產品創新、渠道優化等方向進行轉型,試圖通過推出新產品和新營銷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儘管推出了300多種新產品,但大多數並未在市場上形成強烈反響。

截至稿件發佈,娃哈哈官方旗艦店銷量前五的產品仍分別爲AD鈣奶、桂圓蓮子八寶粥、純淨水、乳酸菌飲料、爽歪歪這類經典產品。

此外,娃哈哈在2024年6-7月期間面臨了終端銷售和缺貨的挑戰。根據多位經銷商和終端商反饋,娃哈哈純淨水自3月份後一直缺貨,尤其在5月中旬至6月10日達到頂峰,有經銷商一個星期都沒盼來補貨。需求的猛增與天氣變熱、旺季備貨有關,而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離世後,消費者對國民品牌娃哈哈的再度關注也導致了銷量的一時水漲船高。

據研報顯示,中國軟飲料行業在2023年以來持續展現出市場規模增長,特別是在健康、天然、功能性飲品方面。各企業通過推出新產品和拓展新品類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新的增長點。同時,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和線上線下融合也成爲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同類賽道中,2023年,康師傅飲品板塊實現營收509.39億元。農夫山泉2023年營收達到426.67億元,同比增長28.36%。這一增長得益於其茶飲料產品放量,尤其是東方樹葉品牌,以及包裝飲用水產品收益首次超過200億元。而統一的飲品業務在2023年的營收爲177.76億元,果汁部分收益創7年來新高。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娃哈哈集團必須在保持品牌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和優化產品。宗馥莉的迴歸或許爲集團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如何有效解決股權問題、提升業績、併成功轉型以迎接大健康時代的挑戰,仍是擺在娃哈哈面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