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第二意見要印整本病歷?衛福部試辦醫學中心資料互通

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表示,將徵求三家醫學中心執行電子病歷FHIR資料標準化與跨院轉換試辦計劃。記者李青縈/攝影

各醫院診所幾乎都已施行電子病歷,但系統各自獨立,患者若要轉診或赴他院諮詢第二意見,必須重新申請或以光碟片複製影像資料, 面對智慧醫療時代的大數據整合、應用,也難以施展。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指出,衛福部根據現有病歷打造編碼系統,將從醫學中心開始推動,目標各院資訊互通,已展開試辦計劃。

衛福部昨公佈「電子病歷FHIR資料標準化與跨院轉換試辦計劃」,希望透過「FHIR資料中臺」將各家醫院的電子病歷轉換成國際標準FHIR格式,讓醫學中心資料互通,避免病患轉診阻礙,也讓同儕可比較醫療品質、減輕健保申報檢核人力負擔。目前先徵求三家醫學中心試辦資料交換,若明年3月有初步成效,再推展至全國醫學中心。

李建璋指出,要達到資料可互操作性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使用國際標準統一電子病歷內容編碼,原先若用人工重新編碼,要把成千上萬病例編碼重新編碼,幾乎是愚公移山的工程,難以做到。目前資訊處已使用大語言模型(LLM) 重新編碼,準確率高達8成,但需要醫學中心試辦確保可行性。

第二層次爲使用 FHIR(快速醫療互通資源)打造資料交換,也就是目前試辦計劃要徵求的對象。李建璋說,先徵詢3家醫學中心,透過各自不同的系統搭配資訊處的編碼工具,讓每家醫院的系統資料被轉換成標準化的FHIR資源並儲存在伺服器中,必須確保真實資料可以被優化、互通,預計執行到明年3月,希望藉由醫院資料用語言模型更準確。

第三層則是要建立臺灣核心資料羣。李建璋指出,目前先針對最核心的109個基礎項目編碼,未來希望推廣到全臺22家醫學中心並擴大範圍,也跟健保署的次世代基因檢測NGS結果串接;未來不論健保署還是衛福部,皆可更便利抓取資料。

臺北醫學大學數據長許明暉指出,FHIR是美國近十多年來醫療改革最重要的事,在美國推行其實比臺灣面臨更復雜的問題,美國每家醫院要面對私人保險跟公共保險,資料交換更復雜,但透過FHIR改善,可讓資料在兼顧隱私及安全下,讓資訊在醫療機構互通。

許明暉表示,FHIR架構在我國醫院使用國際軟體時,可省去客製化成本,直接讓軟體與原本系統串接;廠商若要推行軟體到全球時,國內市場也可作爲利基,加速接軌國際;對民衆也更加便利,例如Apple Health即是使用FHIR,民衆在全球各地都可以帶着個人健康紀錄,當地醫療單位也可直接存取。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洪子仁指出表示,FHIR可以應用的範圍廣泛,不只病例,轉診紀錄、保險資料等都可以互通,並且資安上也顧及病人隱私,是標準化的醫院資訊交換。新光醫院目前積極爭取加入試辦計劃,希望對醫院與醫院之間,或是醫院與保險、醫院與健保間的溝通更方便,減少重複診斷及用藥,也是推展分級醫療的有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