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會4種溝通方式,女兒的犟脾氣消失了,我跟她還處成了姐妹

▎人民醬說:

親子溝通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多學習一些技巧,才能維持好你和孩子的關係。

全文3482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者:番茄媽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卻一度以爲,我的女兒是來討債的。

以前還算溫順乖巧,可自打她上了五年級,脾氣就越來越犟。

她經常用零花錢偷偷買垃圾食品吃,以前還只是偷偷躲在房間或者在外面吃;

有一次我看到後,批評了她一頓,她還頂嘴說:“你還時不時吃外賣呢,有什麼資格讓我戒掉垃圾食品。”

接下來乾脆當着我的面吃,怎麼說她也無動於衷。

有次放學回家,我隨口一問:“今天作業多嗎?別又磨蹭到11點哈。”

她立馬懟回去:“作業作業,你一天天就知道作業!”

我們倆只要一交流,空氣中就瀰漫着一股火藥味。

到後來,每天放學回家,女兒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除了吃飯時間幾乎就不出房門。

思來想去,我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

爲了跟女兒和平相處,我開始各種聽專家課、看育兒書,這才發現,原來是我和女兒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這半年的時間裡,我反覆推敲、認真學習,並將所學付諸實踐。

慢慢地,我和女兒的關係竟然有所緩和。

我想,這一定都歸功於我所運用到的4種溝通方式。

共情式溝通

從前的我想到什麼就立馬說什麼,完全不顧及女兒的感受。

但我卻忽視了,女孩普遍自尊心比較強,也更容易敏感、情緒化。

所以,遇到問題時,我們要運用共情式溝通:

也就是站在孩子立場,設身處地去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想法,然後幫他們解決問題的根源。

場景一:

有一次,女兒在研究一道數學題,整整2個小時都沒有做出來,在那邊愁眉苦臉。

我注意到之後,馬上走了過去:“寶貝,怎麼了?”

女兒看到是我後翻了個白眼,沒說話。

我裝作沒看見,拿起女兒的作業本認真分析:

然後共情:

女兒聽後,很意外地看了我一眼,十幾秒鐘後,輕輕地“嗯”了一聲。

我知道,我的溝通方法開始奏效了。

場景二:

有天晚上,女兒情緒特別低落,還跟我說明天不想上學了。

我問了半天原因,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訴我,班上幾個男生給她起了一個綽號,她真的感覺很難受。

我聽到後,溫柔地拍拍她:

女兒回屋糾結了半天,最後選擇了讓我給老師打電話,徹底把這件事情解決了。

當你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到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感覺到被愛,被關心,才能在親子關係裡體會到溫暖。

教練式溝通

曾經,女兒但凡犯了什麼錯誤,我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訓斥她一通。

可後來我才明白,動不動就指責的父母、只會讓女孩敏感脆弱的內心更加受傷,越發壓抑、叛逆。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我們不妨嘗試一下“教練式溝通”。

要點就是——先傾聽,後提問,用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對方自己進行思考。

這樣就不會給人帶來指責的意味,也不會令人反感和不適。

場景一:

女兒上六年級時,正是小升初的關鍵期。

但令人苦惱的是,女兒迷上了追星,她不僅關心偶像的每一張CD,每一部電視劇,每一個生活日常,還會熬夜爲他打榜投票,耗費了大量精力。

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有一天,我看女兒吃飯時還在刷票,便溫和地跟她聊了起來:“你爲什麼喜歡XX啊?”

女兒開始如數家珍:“因爲他長得帥,業務能力也好,性格也很溫柔,還很有素養......”

我附和道:“確實很優秀呢,那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呢?”

女兒愕然,想了一下說:“我也想成爲像哥哥一樣優秀的人。”

我又接着說:“想成爲XX這樣的人可不容易呢,一定要從小就開始努力,你說呢?”

女兒不說話了,陷入了沉思。

沒過幾天,女兒果然不再像之前那麼瘋狂了,而是慢慢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學習上。

場景二:

某天放學,女兒忽然跟我說,想養一隻小狗。

我下意識想要脫口而出:“養什麼養,養你一個就夠累了。”

但話到嘴邊又收回去了,我假裝淡定地問她:“咦,爲什麼呢?”

女兒解釋說:“因爲今天小云給我看了她家狗狗的照片,太可愛了,我也想要一隻!”

我說:“養是可以養,不過養狗狗很麻煩的,你要自己負責早晚遛狗,還要給他洗澡,撿屎擦尿,可以嗎?”

女兒聽聞,眉毛擰成了一團,臉上寫滿了抗拒。

我連忙趁熱打鐵:“你要是實在想跟狗狗玩的話,媽媽週末帶你去狗咖怎麼樣?”

女兒聽完,愉快地同意了我的建議。

一個很容易引起親子矛盾的話題,就這樣被我輕鬆幾句話化解了。

鬆弛式溝通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過一句話:

之所以我和女兒的關係變僵,大約就是經常用控制和命令的語氣,把氛圍變得僵硬和對立。

和孩子溝通,創造一種鬆弛的氛圍是關鍵。

場景一:

寒假的時候,我們全家要去三亞遊玩。

前一天晚上,我特意囑咐女兒帶好身份證,結果當天到了機場,女兒找了半天,扭捏地告訴我忘帶了。

要是放在以前,我可能當場就炸了。

但這次我一遍遍深呼吸,不停地勸告自己,錯誤已經釀成了,再怎麼埋怨孩子也是於事無補。

於是,我對女兒說:

那一刻,我在她的眼裡看到了感激和放鬆。

後來,我們在機場幫女兒申領了臨時身份證明,成功登了機,這趟旅程也特別愉快。

場景二:

有一次,女兒平日特別擅長的語文沒考好,只得了六十幾分。

她回到家,猶豫了半天才把卷子遞給我簽字,滿臉都是忐忑。

我看了一眼卷子,知道女兒已經盡力了,反倒鼓勵道:“這麼難的題能考60多分很了不起了,我們晚上去吃火鍋吧!”

女兒滿臉不理解:“爲什麼呀?”

我微笑地看着她:

女兒使勁點了點頭,那一刻,我在她的眼裡看到了信任和感動。

其實,鬆弛式溝通,就是用溫柔的言語給孩子傳達愛、信任和接納,從而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安全感。

肯定式溝通

我看過很多長大後自卑、婚姻不幸福,甚至與父母決裂的女孩案例,發現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沒被父母認可過。

其實,女孩的人生總是承載着更多苛刻的審視,她們渴望被人認可、渴望被人看到。

父母的鼓勵和肯定,就是女孩成長的養料,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靈丹妙藥。

場景一:

某天吃完晚飯,女兒破天荒地喊我出去散步。

她扭捏地張口:“媽,我們班級要組織班幹部選舉,我想競選文藝委員。”

我說:“這很好呀,媽媽支持你!”

女兒:“可是我沒什麼才藝啊,也沒什麼優勢,我真的能行嗎?

我說:“寶貝,首先你能有這個想法,就已經比媽媽棒了,想當初媽媽連報名都不敢呢!

還有,誰說你沒什麼優勢的?你自信、陽光、樂於助人,人緣特別好,這還不算優勢嗎?”

女兒聽聞,眼神都亮了,使勁點了點頭。

後來,女兒雖然沒有當選文藝委員,但是卻成功展示了自己,被選爲了組織委員,也是很不錯的結果。

場景二:

去三亞玩的時候,我們全家一致決定,把這次旅行計劃統籌的任務交給女兒負責。

於是,一路以來,總能聽到我的感嘆:

有一次,女兒策劃的一個路線,讓我們走了很多彎路。

我也微笑着對她說:“你這個路線也太有創意了,可以讓我們看到這麼多美麗的風景!”

一路以來,女兒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開朗,我們談天說地,聊感受也聊理想。

多給予肯定和鼓勵,你會收穫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如今,女兒已經成功升入初中,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了。

我們會一起聊天、八卦,分享彼此的生活,她還會跟我講自己的少女心事,宛如一對姐妹。

經過這一年多的學習和改變,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父母常說“良言妙語”,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願意走近你。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注: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部分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dangyang002 )爲好友,備註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羣裡。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