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是誰讓農民不幸福、不快樂?
副總統賴清德(右二)本月1日出席農業部揭牌典禮,首任部長爲陳吉仲(中)。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提出,名爲「幸福農業、快樂農民」農業政策。由其口號可知,民進黨7年多的執政下,農業是多麼不幸福,農民是這麼的不快樂,才需要提出相關政策扭轉困境。
首先,先看看臺灣農業發展面臨的十大困境,已讓農民苦不堪言:
困境一、農地大量流失:違法農地工廠問題尚未解決,近幾年又在農地以及魚塭大量設立光電板,進一步讓優良農地驟減。
困境二、對大陸出口受挫:大陸爲我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但近年來釋迦、鳳梨、蓮霧、石斑魚等農產品陸續因被驗出有害生物或禁藥,而被大陸暫停進口。政府只會甩鍋給陸方,不願意檢討我國農產品檢疫缺失。
困境三、補貼外國農產品:農委會竟動用公帑補貼進口雞蛋與豬肉等農產品,打擊國產品。根據聯合報報導,截至今年7月爲止,進口殼蛋逾1.4億顆,另有液蛋約192公噸,政府總補貼進口雞蛋價差5.69億元。
困境四、干預民間農業組織:蔡政府先強行將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接着打算修《農會法》,直接掌控全國農會,所幸在輿論反對下才作罷。
困境五、農產品產銷失衡常態化:不是缺雞、缺鴨、缺豬肉、缺雞蛋;就是生產過剩,價格崩盤。其中又以雞蛋問題最嚴重,至今仍未解決。
困境六、農業勞工短缺:依據《109年農林漁牧業普查》結果,農牧戶的農業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高達64.4歲,實際從事農牧業69.3萬家,則較前次調查2015年底減少2.8萬家,農村缺工問題相當嚴重。
困境七、老農給付過低:老農津貼爲退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目前每月給付只有7,550元,難以維持基本的生活。
困境八、稻米消費逐年下滑:1984年糧食自給率還有56%,之後一路惡化,2021年再度下降只剩下31.3%;我國主要農作物—稻米的人均年消費量一路崩跌,2001年還有50.1公斤,去年僅剩43.0公斤,創下史上最低紀錄。
困境九、爲外國農產品宣傳:政府無力解決農業問題,卻積極爲外國爭議食品辯護,彷彿成爲美國萊豬與日本福島食品代言人。當前日本爆發核廢水排放爭議,駐日代表謝長廷還宣稱「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公然爲日本解套。
困境十、農民所得偏低:依據8月18日甫公佈的《111年家庭收支調查》,2022年農家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31.8萬,非農家則近40萬,農家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爲非農家的80.9%;更離譜的是,農家平均每戶所得總額來自農業所得僅爲20.47%,農家有近八成(79.65%)來自非農業所得,也就是說農家的農業所得低得離譜,被迫要另外從事非農業所得,否則就要餓死了。
爲此,民進黨提出加強產銷履歷、引入科技、建立農業生態鏈,加強外銷,加強冷鏈系統、增加臺灣糧食自產等6政策,來解決上述困境。然而,此幾乎都是農委會既定的政策,想要透過重新包裝,就能讓農民幸福快樂?
以其「加強外銷」政策爲例,賴提出「未來要有計劃生產,這樣農民生產的纔有保障」。所提的政策與作法完全無法對應,計劃生產就可以提升外銷?迴避嚴重的蟲害與藥物殘留檢疫缺失,反以意識形態指責對岸阻撓進口,只會讓解禁遙遙無期。
衆所周知,我國農業最大的毒瘤就是有一位毀農部長,始讓農民陷入痛苦的深淵。醫師出身的賴清德應該很清楚,治病應直指病竈。本文建議,賴無須高喊華而不實的口號,只要將這顆惡性腫瘤切除,就可解決一半的農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