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賴總統調整論述──政治算計與選票考慮
賴清德總統於國慶當日發表演說,內容傳經美方官員事先看過。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在過去一週分別在國慶晚會以及國慶典禮,兩度藉由致辭講話與國慶文告發表政治論述表達立場,許多政治評論者與觀察家都依據論述用辭與內容,認爲賴清德正在調整論述,但卻對其根本立場是否有所變化,仍然抱持高度懷疑。
在許多網路討論室與社交媒體羣組中,賴清德總統所表述內容都受到密集檢視,媒體紛紛依據其論述內容撰寫社論,學者專家亦積極討論其論述是否會奪佔不同政黨或是團體立論觀點,甚至壓縮反對黨政治板塊,替未來選舉政治票房開創更大空間。
對於賴清德總統所刻意展現擁抱中華民國,但卻又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究竟是真正調整立場,抑或是虛情假意故弄玄虛,到目前看起來,儘管學界人士與媒體工作者確實曾經認真辯論與解讀,但亦難獲得定論。
但亦有安全評論家與戰略觀察者從國際政治以及兩岸關係視角切入,認真解讀分析華盛頓與北京對於賴清德調整論述產生多大影響力,更有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學者,依據北京外交部與國臺辦高度輕蔑迴應模式,對照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在國慶前,運用記者會中透過美國之音記者提問,重申美國對兩岸政策發言,是否對賴清德總統國慶文稿內容,產生引導或是約製作用,作爲討論解讀焦點。
對於賴清德論述發言最感到失望與憤怒者,莫過於身處臺灣社會政治光譜最極端處,但對於臺獨建國立場最堅持之獨派團體。多個獨派團體領導人士毫不客氣地提出嚴辭批評;色彩鮮明獨派理論大師林濁水,亦透過個人社交軟體帳戶,相當委婉與感傷地提出負面感受。
相對於獨派位處政治光譜最另端,立場最爲堅定之統派團體人士,卻對賴清德轉換基調之政治論述冷淡以對,擺出無論賴清德說破嘴,基本上絕對不可能相信其本質有所改變,同時亦絕無可能將手中選票投給任何立場搖擺,讓其覺得具有獨派嫌疑者。
說實在話,所有在政治光譜上愈是趨向極端者,就本身選票數量、政治動員能力、社會支持度以及掌握財富資源狀況,從來就不是爭取大位政治人物所希望拉攏羣體。所以對於那些絕對不可能鬆動與爭取之政治板塊,從來就不會獲得政治實力派與當權者重視與青睞。
但反過來說,但亦有些政治立場表面上極度強硬派系,在實際投票選擇時,卻是態度不夠堅定相當軟弱容易屈服;這種行事風格極度色厲內荏團體與派系,到最後就還是會含淚甚至含恨,將票投給某些讓其雖不是完全滿意但卻又不得不接受之候選人。正因如此,其實亦讓臺灣社會政治人物還是存在向中間靠攏,調整本身立場空間。
分析到此,讀者應當已經看出,賴清德總統調整政治論述內容,其實並非其內心政治理念有所變化,而是因爲外在條件與客觀環境限制,讓其所希望追求政治目標與運作途徑受到約制;同時又必須考量未來在任期中所必須面對選戰狀況,考慮社會主流思維趨向與選舉生態變化,因此被迫臣服於政治算計與選票考慮。
目前臺灣社會政治現實生態其實證明,儘管年輕世代確實具有臺灣優先之主體意識,但虛無飄渺尚未真正成立之臺灣共和國,確實是無法成爲凝聚不同世代,作爲最大政治公約數之政治載體。
特別是透過教育改革過程,不斷弱化歷史與中文課程,所教育出之年輕世代,在奧運奪牌時,面對奏出國旗歌與奧運會旗升起之際,所展現歸屬感與凝聚力;對比立法院前,動用大量資源卻無法順利動員其所希望見到之年輕世代青鳥,更讓綠營震撼到必須調整政治論述,才能找到政治生機。
擁有具體可見政治象徵符號之中華民國,經過蔡英文政府執政期間不斷洗腦與置換,結果發現根本無法以「中華民國臺灣」虛假意念與命題,代替真實確切存在之中華民國。因此纔會讓賴清德決定,重拾原先被綠營所棄置與不斷詆譭之中華民國政治歷史架構,並且虛情假意地當作其所有意維護之政治命題與象徵。
在此種狀況下,在表面上被賴清德不斷論述之中華民國曆史,讓人想起當年汪精衛在抗戰期間出走,在南京另外建立僞政權時,其亦厚顏無恥地篡奪中華民國國號,但卻是完全背棄在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下所堅持之政治理想。吾人不禁感嘆,臺灣民主政治不斷上演政治論述荒謬劇,但卻拼命鬥爭內耗,讓兩岸矛盾愈來愈難以獲得解套空間。
讓吾人仔細思考,假若臺灣政治永遠在「描繪並不存在的過去,否認正在發生的現在,許諾無法達成的未來」論述詭辯中打轉,政治人物與學者論政時,若是隻能在歷史上找證據,但卻無法替未來找出路,無論如何調整政治論述,到頭來都還是鏡花水月白忙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