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雲南信託總裁舒廣:養老金融領域信託更加個性化,養老信託有望發展爲重要本源業務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爲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爲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挑戰,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養老金融列爲“五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養老金融的要求。

信託作爲中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藉其制度優勢,在書寫“養老金融”大文章時發揮獨特價值。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信託”)總裁舒廣,就信託如何發力養老金融、信託在養老金融領域的獨特優勢以及信託轉型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同質化,信託發力養老金融更注重個性化

《21世紀》:當前中國養老金融市場的主要痛點和需求是什麼?信託公司應當如何應對?

舒廣:養老金融的主要痛點在於供給與需求不一致,隨着老齡化趨勢加快,財富逐漸集中在中老年居民領域。但在產品端,缺乏與居民生命週期相匹配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實務中表現出產品功能相對單一及同質化的現象,看起來產品與服務很多,但往往“叫好不賣座”;在服務端,養老產業缺乏創新工具與模式,社會資本的參與度不高,僅僅依靠政府,也難以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對信託公司而言,應立足於信託制度優勢從財富管理的角度服務市場需求,具體包括幾個方面:(1)做實信託賬戶,先確保養老財富的獨立與安全,包括企業年金、家族信託、家庭信託等,做好資產隔離、監督管理,做好賬戶信息的全方位記錄與信息服務;(2)利用信託可以橫跨三大市場的優勢,豐富養老金投資產品的類型並進行個性化定製,一方面可以在資本市場中研發針對性的產品;另一方面,藉助養老金長久期的特點,與產業發展進行結合,通過養老產投、養老產融等多種方式提升養老金的綜合收益 ;(3)加大科技應用,通過運用大數據、AI等技術,提升養老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水平與個性化程度。

《21世紀》:信託在助力養老方面有何優勢和特點?與銀行、保險公司提供的產品相比,信託如何提供差異化服務?

舒廣:相對於其他金融機構,信託在養老服務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與特點。從境外的模式看,不論香港的強積金還是美國的401K計劃,都是典型的DC型計劃(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劃,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也都是以信託爲基礎制度進行的設計與管理。此外,從養老金的運用來看,不論是前端集合還是後端集合,都是以信託的獨立性作爲產品基礎。

國內是以三支柱體系爲核心的養老制度框架,從實際情況來看,信託在第一支柱提供了很多產品服務,保障了基礎養老的收益水平;從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來看,都是標準的信託模式,但由於第二支柱是牌照制,受託端與服務端只有個別信託公司可以直接參與,其他信託公司更多的也是從產品端進行補充。

從第三支柱來看,管理部門借鑑了信託管理的優勢,針對C端,制度層面是後端集合與受託的模式,本質也是信託的管理模式。同時,我們注意到,在B端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類年金業務,目前10家左右信託公司正在參與該類業務。

因此,信託在助力養老方面有先天的制度優勢,也有後發的展業實踐優勢。在具體的產品上,與銀行、保險等同業相比,信託更注重個性化,往往在定製化產品方面呈現出靈活性的優勢,比如信託可以將養老與傳承進行結合,信託可以在更多的市場做投資,信託可以發行一些利率市場化的產品提升養老資金的收益等。

從養老金融的角度而言,同業合作現在是明顯的趨勢,比如在制度及產品上信託有獨特優勢,在資金與服務網點上銀行等同業具有優勢,通過雙方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

養老信託有望成爲行業重要本源業務

《21世紀》:如何看待未來養老金融市場的整體演變?信託公司是否有能力構建一個全面的養老金融生態體系?

舒廣:未來的養老金融市場預計會是一個多層次、多支柱,體系化、綜合化、立體化,由科學技術發展做支撐,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細分領域均衡發展的市場。

未來,聚焦養老金融場景佈局和養老金融服務特色化發展,信託公司可以積極整合保險等其他養老金融產品及外部優質養老服務機構的資源,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養老金融生態體系。這不僅能發揮信託在保障養老資金安全、實現養老儲備保值增值、靈活分配、受託支付、財富傳承等多方面的功能優勢,還能爲客戶引入康養、醫療護理、養老社區入住等多維度的養老增值服務,把金融與非金融服務進行有效結合,打通養老服務供需雙方對接的堵點,全方位滿足個人及家庭全生命週期的養老金融需求。

《21世紀》:如今信託行業都在探索本源業務創新,尋找未來的盈利增長點,養老信託是否有望成爲行業重要本源業務之一?原因是什麼?

舒廣:養老信託是本源業務,這也是監管的明確政策導向。

養老信託成爲信託公司的支柱性業務具有市場基礎。從國外的實踐經驗來看,養老金業務一直是皇冠上的明珠,從雲南信託這幾年的嘗試來看,國內的市場需求也非常旺盛。在政策、市場及參與個體三方共振下,我們對市場比較有信心,尤其是在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五大金融篇章後,我們認爲養老信託作爲信託公司轉型方向非常明確。

《21世紀》:在養老信託方面,是否存在法律或制度障礙?你希望看到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創新?

舒廣:信託在提供養老金融服務方面具有天然的制度優勢,雖然信託業務“三分類”政策(具體指2023年出臺的《關於規範信託公司信託業務分類的通知》)沒有專門列出養老服務信託,但是在家族信託、家庭信託、保險金信託、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財富管理信託等財富管理服務信託業務中,都可以融入與養老相關的信託目的。

養老服務信託應該是信託公司發力養老金融的主要方向。

目前,信託公司在養老金融領域的參與度總體較低,未來發展養老信託也需要政策更多的支持。一方面,期待相關監管部門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信託公司獲取參與年金基金管理的業務資格。另一方面,可以頒佈養老服務信託相關的配套制度如信託登記制度等,爲信託公司拓寬養老服務信託的財產類型、豐富養老服務信託的功能提供基礎制度支持。

在稅收政策設計方面,可以充分考慮養老信託業務的特殊性,研究制定養老信託稅收優惠政策,降低養老信託業務的稅收負擔。

養老金融需求複雜,並不是簡單的理財

《21世紀》:在發力養老金融方面,你們遇到了哪些難點?或者說行業有哪些共性的挑戰?

舒廣: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五大篇章中提到了養老金融,從政策的角度來看,還屬於比較新的課題。從我們的實踐情況來看,養老金融是長期的複雜業務,絕不是簡單的理財,其需求的複雜度非常明顯。比如,有人關注養老金增值,有人關注養老金傳承,也有人關注醫養,還有人關注臨終關懷等。

因此,從多元化的需求中找到切入點並進行產品化是雲南信託這幾年一直在探索的事,我們也做了一些實踐,但我們感覺還遠遠不夠。

從養老金融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有一些關注點:首先,第一支柱與第二支柱是否可以更大程度的向信託行業開放,是否可以允許更多的信託公司參與是我們比較關注的事項之一;

其次,從信託公司的角度而言,監管與股東鼓勵我們多幹服務業務,但服務與產業息息相關,信託行業在這方面的積累不足;

三是養老產業是長期業務,前期投入是比較大的,在充分發揮社會職能時,財務的平衡也需要關注,需要股東層與經營層有統一的認識,這樣在實際開展業務時纔能有條不紊。

《21世紀》:針對養老金融,雲南信託近年來做了哪些探索?哪些模式具備可複製性?

舒廣:雲南信託高度重視養老金融。首先,在國內步入老齡化、養老問題凸顯之際,信託公司需要發揮其社會責任,與社會需求融合纔是信託發展的根本。其次,養老金融是政策支持的大產業,對於雲南信託而言,在行業轉型的背景下,從事政策長期支持的行業也符合公司股東對於公司長期穩健經營的要求。

基於此,雲南信託從以下方面嘗試開展了養老金融業務:(1)成立專職部門進行產品研究。爲加快進入養老金融產業,公司成立了專職的一級業務部門從企業端研究包括養老在內的員工福利需求、員工薪酬管理需求,並推出了適當的產品。

(2)養老是長期業務,涉及人員管理、信息管理及資金管理等多種要求,爲配合業務發展,雲南信託投入大量的科技資源自主研發了專項的管理系統,涵蓋了養老信託全生命週期的產品鏈條,給受益人全方位的關懷與服務。

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具有組織架構與科技能力的保障,雲南信託自開展養老信託以來,是市場養老信託發展最迅速的機構之一。目前我們服務養老信託受益人3萬人左右,產品形態多爲普惠型養老服務,客戶中既有金融機構,也有上市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學校等事業或類事業單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受益人最多的單一養老信託也是雲南信託作爲管理人。

《21世紀》:除了養老信託,雲南信託這些年還探索了哪些本源業務?未來發力的重點在何處?

舒廣:公司還探索了以債券爲主的主動管理固收業務、服務類債券業務、風險處置服務信託、家族信託、普惠金融、基金跟投/薪酬延付業務、資本市場綜合服務業務等。

未來發力重點主要爲債券領域,包括以債券爲主的主動管理固收業務及服務類債券業務。從行業趨勢看,2024年上半年,偏債類業務增長較爲顯著。從公司層面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債券爲主的主動管理固收業務取得了亮眼成績。從客戶需求看,以債券爲主的固收類業務比較貼合雲南信託的客戶需求,能提供的收益比較穩定,可以通過債券選擇的平衡和投研能力的加強,將回撤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獲取穩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