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天賜材料副董事長徐三善:打造可追溯的綠色供應鏈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動力電池產業作爲新能源領域的重要一環,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然而,隨着產業的快速發展,上游的原材料企業在出海過程中也面臨着政策不確定性、技術性挑戰以及貿易摩擦等多重問題。

近期,天賜材料副董事長徐三善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拓展海外市場已經成爲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我國的動力電池企業擁有顯著的商業競爭優勢。而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市場環境,天賜材料正通過積極的戰略佈局和技術創新,致力於構建一個綠色、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以應對全球市場的挑戰。

徐三善進一步建議,企業要結合國際標準、優化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並積極推進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我們將打造一條具有可靠性、可追溯的供應鏈,增加對碳足跡的追溯將成爲未來重點推進的工作。”

《21世紀》:如何看待當前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出海的情況?

徐三善:過去我國長期依賴於國外技術引入,如今在動力電池領域,我國已轉變爲技術輸出國,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已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領先地位。然而,在初期的部分出海項目中,我國企業普遍遭遇了諸多挑戰。首先,我們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熟悉海外法律法規及經營環境的人才較爲匱乏,同時在語言溝通方面也存在障礙。此外,我們要應對貿易摩擦風險,海外的政策風險不僅複雜多變,而且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面對這些挑戰,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需重新審視現狀,進行必要的學習與調整。

《21世紀》:如何評估歐盟新電池法案對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影響?

徐三善:歐洲特別關注產品對人體健康及自然環境的潛在影響,我們可能更多地面臨技術性因素帶來的挑戰。整體上來講,鋰電池產業鏈整體上相當長,上下游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就我們的影響來說,我們需要按照鋰電池,包括電動汽車整個供應鏈來進行相關工作。汽車行業目前擁有一個相對成熟的體系,IATF 16949(國際汽車特別工作組質量管理體系)是全球汽車製造業普遍認可並採納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我認爲,未來包括整個上游材料和零部件在內的碳足跡覈查過程可能會遵循這一系統。目前需要汽車製造商、零部件廠以及相關材料公司進行系統配合,朝這個方向的發展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步成熟。

此外,其他國家的貿易政策也值得關注,比如美國更傾向於關注其自身供應鏈的自主性與安全性問題。而在中東、非洲等地區,我們也必須謹慎應對當地的政策環境、法律法規等衆多複雜問題。

《21世紀》:面對日益嚴峻的海外貿易政策,天賜材料在海外業務佈局方面採取了哪些新的策略?

徐三善:目前,天賜材料在海外市場整體戰略上秉持着“小步快跑”的發展思路。我們所生產的電解液產品需要貼近客戶的需求。現階段,我們業務發展仍以國內市場爲主要着力點,同時,針對韓國、日本等海外客戶我們也分別在歐洲及美國設廠,並且正在籌備新的海外市場戰略佈局。

我們需要根據客戶需求制定相應的整體策略,例如,我們將摩洛哥作爲潛在選址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鄰近歐洲,具備爲公司提供穩定供應鏈服務的優勢。摩洛哥的綠色電力資源相當充足,其原材料可以通過環保方式獲取。我們認爲,能否在碳足跡這一塊做得好將成爲未來客戶選擇的關鍵性因素,所以我們也會考慮整個過程中的碳足跡具體覈算方案,我們將根據終端客戶的需求來優化相關工作。

《21世紀》:對於碳足跡的核查是否需要參照國際標準,在形成相關的行業標準方面政府應該發揮何種作用?

徐三善:我認爲參照國際標準固然必要,不過,在企業的層面上,在電動汽車這一領域,企業應該針對歐洲、美國以及其他地區的標準進行深入研究,並探索形成一套全面的碳覈查方法。同時,針對整體供應鏈的核查也需制定相應策略。在政府的層面,我建議可以協調各方資源,制定行業標準,並確保這些標準能夠與國際標準進行有效溝通及談判。未來我國產品出口至歐洲時,需要確保歐洲方面對我國所制定的標準與規範給予認可。

《21世紀》:做好廢舊電池的回收循環利用工作有哪些重點和難點?

徐三善:中國目前是全球市場中在技術層面最容易形成廢舊電池回收機制的國家。然而,目前的情況是,我們在回收環節仍需進行諸多探索。在我看來,目前最大的難題莫過於生產者責任的落實,究竟應該形成怎樣的流程來體現生產者的責任,是當前我們面臨的挑戰。

《21世紀》:產業鏈的上下游應如何共同努力推進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

徐三善:天賜材料作爲一家材料公司,我們在技術層面參與回收環節的難度不大。目前,我們主要與客戶,尤其是汽車企業,探討如何協助他們進一步完善生產者責任系統。目前,鋰電產業鏈的構建至關重要,我們致力通過業務之間的良性互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及排放量。例如,我們將電池製造過程中所需的高純碳酸鋰、氟化鋰等材料通過回收再利用,進行內部的高效分配與協同。同時,我們也正積極開展正極材料的研發與應用,這些業務板塊相互關聯,涉及資金流、上下游企業及產業合作等多個方面。

此外,汽車製造商本身亦需依賴材料企業的協助,進而開展包括回收與材料提取在內的相關工作,這一系列的工作由衆多不同產業鏈上的企業共同協作完成的。若從IATF 16949標準的角度出發進行全面的考量,我認爲未來汽車製造商需要對整個材料流程實施追溯管理。

因此,在供應鏈整體的可靠性追溯上,未來我們還將加強對碳足跡的追溯。

《21世紀》:目前,動力電池行業在產品碳足跡全生命週期管理方面處於怎樣的水平?天賜材料其在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探索與管理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供其他企業借鑑?

徐三善:目前,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比較有利。中國在降碳整體技術方面,我們已經可以和歐美的企業相媲美,在某些領域我們更加領先,例如我們的太陽能發電技術、鋰電池儲能技術以及回收技術。當然,由於中國能源佈局的資源特點是以煤炭爲主,這導致我們單位產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可能仍然偏高。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我認爲要根據海外的各種標準和國家的要求,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管理進行積極應對。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在整個產品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對每一步的工藝能耗進行簡化,達到最少的碳排放量。

《21世紀》:如何看待我國在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徐三善:我認爲,我國對新能源領域的整體上積極投入且成果顯著。在新能源技術領域,中國企業參與研發可以使更多的國家和人羣得以享受並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等技術,其中,鋰電池技術的發展也尤爲關鍵,鋰電池技術預計將爲能源轉型做出更大的貢獻。我也觀察到非洲許多社區中,中國企業正積極參與太陽能儲能和家庭用電一體化項目。不過,在二氧化碳排放覈查方面,國內不少企業仍面臨國際質疑。因此,未來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有必要加強碳排放覈查的公開與透明度,以更好地展現我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正面形象。

《21世紀》:在ESG表現方面,天賜材料尚未公佈2023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天賜材料計劃何時公佈這些數據?

徐三善:我們現在排放的盤查工作在複覈收尾的階段,預計在今年年底在官網上發佈。盤查過程涉及標準規範等工作,還需要很多流程,我們正在逐步完善中,另外,我們2024年的碳排放工作也在同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