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克服聽力劣勢 陳康獲選國際聽障運動副主席
記者洪偵源/專訪
39年前呱呱墜地,陳康的父母還沉浸在小孩正常的喜悅,但1歲時發高燒後,這個孩子跟父母一樣,成了聽障人士,但他看得很開,認爲跟父母一樣反而溝通沒有障礙,而在歷經多年奮鬥後,陳康現爲國際聽障運動總會副主席。
陳康出生後,鄰居到廟裡求平安符,結果符水喝完後就高燒不退,「父母都是聽障者,我出生時會哭哭啼啼他們都很高興,所以鄰居纔會去求平安符,希望保佑繼續有聽力,但我並不怪鄰居,因爲這樣我跟父母反而沒有溝通障礙。」
聽障者的求學過程,比一般人來得辛苦,陳康說,小學時同學不瞭解聽障者的狀況,會對着他叫罵、挑釁,「他們想說我聽不到,可以一直罵,不過在我上國中、高中之後,就沒發生這種狀況了。」
陳康回憶說,較爲困擾的是,上課並無手語翻譯,讀脣語很吃力,光看課本、講義理解能力有限,這是身爲聽障者較辛苦的地方,聽障者有太多不爲人知的辛酸,陳康沒有多談,樂觀的他表示對這一切都心存感激。
北士商廣告設計科畢業後,陳康考大學落榜,舅舅覺得重考一年浪費時間,決定送到他到美國唸書,一去就是7年,雖因故未能完成學業,但也練就出色的英文能力,「我遇到很多貴人幫忙。」
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籌備處招募人力,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秘書長趙玉平建議他加入,問到參與聽奧的感想,陳康開心的說:「大開眼界!」因爲擔任貴賓接待、開閉幕典禮主持人等工作,也開始和國際聽障運動總會結緣。
在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工作時,陳康再被推薦參選國際聽障運動總會副主席,「第一個看中我最年輕(現39歲),第二個我有英文能力,加上有臺北聽奧的經驗,於是我成爲這個體系唯二的亞洲成員,也是第一個當上副主席的。」
志在回饋的陳康,表示當上副主席後,要做的事情比臺北聽奧時還多,「壓力當然很大,但是我希望能找到更多亞洲方面的人才,一起爲聽障運動的發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