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鵬/要搞創業,學學美國矽谷的YC吧!
YC對大部分人而言只是兩個大寫的英文字母,不具任何意義,但對於矽谷新創公司而言,卻意義非常。很多人都聽過旅遊住宿網站Airbnb和雲端硬碟服務業者Dropbox,但卻不知道這兩家公司在草創時期,都接受過YC,也就是Y Combinator的幫助。 成立於2005年,Y Combinator可以說是新創公司的訓練營,十年間,已經協助了超過1,000家公司,其中有8家現在成爲矽谷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也就是市值超過10億的公司,這使的YC每年開放兩次,每次爲期三個月的新創公司訓練課程競爭激烈,錄取率在2.5%到3.5%之間,最新一梯次綠取率更低至1.6%。 YC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讓「創業」變成可能實現的職業。YC提供新創公司諮商輔導,完善他們的商品,訓練科技宅男對着投資人侃侃而談,也替同期入選的團隊舉辦定期聚會,促進互相交流,也增加競爭感;不只如此,YC也小額投資這些入選的公司,並協助這些年輕、有想法的創業者在每梯次課程結束的那一天,能夠在矽谷頂級投資人面前展示產品。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妙喻,YC就如同科技界的「達人秀」,每季盛大選秀,有導師協助訓練達人,結束後還有機會與經紀公司簽約。
像許多矽谷天使投資人一樣,YC創辦人之一Paul Graham本身也曾網路創業,而且經營的不錯,1998年他將公司賣給Yahoo之後,也開始有當天使投資人的想法。他找了先前公司的同事和一位銀行家成立了Y Combinator,完全沒想賺錢,只是想要發展一套更有效率的方式來投資新創公司,讓他們成功。隨着愈來愈多從YC「結業」的公司在業界闖出名號,YC也愈來愈廣爲人知,YC課程申請數量也愈來愈多,品質愈來愈好,這樣一套結合創投公司與學校的經營方式,讓新創公司更爲穩健,幫助他們提升市值,被證明確實可行。 當然,一個公司的成功因素遠大於此,YC是很多新創公司的第一個支持者,第一個產品試用者,更隱約形成一個類似工會組織的聯盟,在投資人手下維護創業者權利,YC手中有一份投資人排名,改變了過去投資人即老闆、指揮創業者如員工的矽谷權力結構。 去年,YC完成接班,創辦人Graham不受子女繼承的誘惑,將公司交給了YC第一梯次結業,並已於2012年以大約4千3百萬美元賣掉公司的Sam Altman。這位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年僅30歲,正一步步計劃將YC的影響力繼續擴大,除了上月提出的7億元增資案,也將投資標的擴及其他教不受傳統科技業投資人青睞的領域,比如核融合,另外,也提供更彈性的課程,企圖吸引更多、更好的公司進入YC。
▼YC模式不像過去傳統的創投業,而更像是孵化器,一同跟着新創企業成長!(圖/翻攝自YC官網)
新創科技公司漲跌快速,誰也不知道現在的市值在上市後能不能維持,雖然YC投資人不太在乎報酬,但要讓一家公司真正成功,報酬無疑是長久維持公司的唯一途徑,YC亦然。 矽谷永遠充滿大膽和創新的想法,新創公司不斷地成立,成功後許多創業者也成爲下一代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形成良性循環,讓美國科技產業能維持活水,一代又一代地引領世界的腳步。 臺灣近年創業風潮再起,有許多年輕人提出各種新穎、有趣的想法,相較於創業者的大膽,投資人卻顯得過於保守。產業需要不停創新,國家才能向上提升,現在的投資,是爲後代子孫墊實對外競爭的基礎,我們都有責任,爲社會提供友善的創業環境,讓下一代臺灣人也能享受經濟奇蹟的果實。
●作者朱雲鵬,前行政院政務委員,目前爲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講座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